东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

2023-09-24 06:49:4620:22 60
声音简介
东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




在学习中华经典以前,先要讲一下东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主要讲以下两点:
第一点是根本点,是世界观不同造成的文化指向的不同和目的不同。
第二点主要讲一下在东方文化体系当中最重要的教材都有哪些,以及它们的一些
历史。



一、东西方文化的根本性差异

大家知道,我们今天多数人使用的世界观是客观唯物主义,而我们中华上古是唯 道文化。我们今天上学学的都是数理化、语数英等所谓科学的东西。但是仅仅在一百 多年以前, 中国人是不学这些的, 士大夫、普通人学的都不是这些, 学的是“四书”“五 经”,包括儒家的十三经, 乃至于诸子百家的一些所谓的“经”“史”“子”“集”,
这些是当时学习的内容。
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差异,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从现在大家比较了解的历史情 况来看,从夏、商、周一直到清晚期,在这两、三千年以来,我们一直学习的都是东 方的传统唯道文化,以东方的这些“经”“史”“子”“集”作为我们的标准教材, 开科取士,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全部都是用东方教材。仅仅是近代,中 国才把基本的国民教材改为所谓今天的语数英、数理化这类科学性的唯物主义东西。 至于这是进步还是退步,我们不妄加评论,历史自会有验证。但是在这里可以给大家 介绍一下我的看法,为什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当中,东方人的基础教材和西方人的教材有巨大的不同,以及不同在哪里。
首先看西方的教材,今天学生学习的语数英、数理化是科学类的。什么是科学类的呢?简单讲,就是为了把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好而发展出来的一切技术性的
学术。
我们东方从上古开始,所有的教材都不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存在的。我们东方所有
的“经”“史”“子”“集”的教材,不仅仅是为了把所谓的日子过得更好。
东方教材有两个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指向众生的觉醒。因为大家不知道自己现在是在一场梦里,但是
东方的圣人早就知道了。在这一点上,我们跟西方人完全不同。
第二个作用, 东方不是不重视人们把日子过好, 因为只有把日子过好、过安稳了, 才能够安其身、立其命,只有安心以后才可以修道、才可以解脱这个梦境,不至于被梦境所牵困扰太多。在这一点上,东西方的追求是相似的。
因此,如果简单总结东西方文化取向的根本不同的话,那就是:东方文化是基于 唯道世界观的真理性认识,目的是为了让全体众生从现在这个生死迷梦当中都能够觉 醒,这是东方文化的根本指向。这个觉醒就需要有觉醒者来指导大家,在我们古代的 政治体系中,是以圣人作为教主,以士大夫作为助教,以百姓作为教授对象。这样一 个政治体系就是东方文化的教育体系。这个教育体系里就需要有教材,这些教材就是 我们东方的这些传统经典,“经”“史”“子”“集”,包括“四书”“五经”在内 的儒家教材,以及到今天已经失传了的一些我们上古的教材,还有后来融入了一些佛 家的教材,这都是我们东方文化里面特有的教材。所以,我们东方文化是一个觉醒文化,是根植于本有的大道真理而建立的一套教化体系。
西方人的科学文化和科学教材不是根植于大道真理,也不是指向众生的觉醒,而 是指向把这个生死长梦做得更好。所以西方人不停地发展梦中的幻影,在这里面分科取类,进行相中取相的这种研究,以至于发展出了今天所谓的科学。
所以,东西方文化在根本上是完全不同的。东方文化是根植于大道真理,指向众 生觉醒,同时让暂时没有觉醒的众生也能吃饱肚子、穿暖衣服,能够进入一个修道的 状态。西方文化是根植于追求真理。因为他们一直没有追求到真理,就会孜孜不倦地 寻求真理,所以西方文化的意义就是发展所谓的文明,也就是发展所谓的科技,让大 家把手变得更长、腿变得更长、眼睛变得更尖锐、耳朵变得更聪慧,总之是满足人们
在梦中的种种欲望。

二、东方教材体系里面“四书”“五经”的地位和作用

东方文化是为了众生觉醒,它是一个教育体系,上为君主,中间是士大夫阶层, 下到百姓,我们称之为圣人、贤人、君子、百姓、小人这么个阶层,以这个由上至下 的教育体系作为我们的政治体系。在这个教育体系里面,就有我们自己的教材。在周 以前,主要是集中在君主、士大夫的层面有教材,在圣贤层面才有文字性的教材,在百姓当中没有。到后来,逐渐地在百姓当中也有教材了。
早先的君主、士大夫阶层的教材,主要是前朝传下来的这些典藏。比如说我们今 天在《尚书》上看到的夏、商、周时代的一些帝王的训、命、诰文;还包括一些地理 图集,像《山海经》这类;还包括一些历史性的内容,就是哪个朝代各个时间做了什 么事情;也包括已经成文的一些经典,比如说我们从竹简当中发现的《亙先》,也包 括像《黄帝书》这样的一些经典,这都是之前的君主、士大夫这些贵族所学习的一些 教材。这里的“贵族”不是贬义,是指他们的修养高贵,所以称之为贵族,他们都是 无私无我的人。这些贵族(无私无我的人)以身垂范天下,再来教育众生,带领大家一起觉醒,这是上古。
到周以后,这些教材逐渐丧失了。在公元前 516 年,东周有一个巨大的变故,发 生了“王子朝奔楚”事件。从那儿以后,夏、商、周的所有典籍就全部消失了。周敬 王继位以后,因为周的国家图书馆里面一本书都没有了,都被王子朝带走了,所以他 又收集了一些天下的典藏,试图恢复周的国家图书馆。同时那个时代包括孔子在内的 一些士大夫,为了恢复中华大道圣教的系统,进行了大量的收集工作。为了传承教化 体系,那时收集出来了所谓的“六经”,就是我们今天可以读到的《尚书》《诗经》 《礼》《易》《春秋》和早已失传的《乐经》。孔子删定“六经”,实际上就是把当 时一些能找到的零零散散的教材又恢复了一些,编辑成了六部教材,这就是最早的中国的六部教材。
这六部教材的影子都是周代之前中华传统士大夫的教材, 用来教育学生。这时候, 孔子教育学生已经不仅仅是对于君主、士大夫这个层面的教育,他广收门徒,所以逐 渐地就开创了私学,中国的教育从士大夫向庶民进行普及了,庶民当中逐渐就有这些教材了。
所以, “六经”是早于“四书”的。但是“六经”的目的和之前成体系的“天子之教”没有丝毫的变化,都是为了同样的目的:第一,是为了让众生能从生死长梦中 觉醒。第二,觉醒以后,还要再去唤醒其他的众生。也就是治学、修道,然后行道,
再是传道,那时所有教材的目的都是为了这个。
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文以载道”,就是所有的文章、经典都是要承载大道的。 学道的过程就叫治学修道;学会以后的实践就叫行道;将来教化众生, 这就叫传道。
所有中国全部的文化、政治都是围绕这一件事在做。这就是“六经”形成的历史。
简单介绍一下“六经”的作用:


1.《诗经》
《诗经》一共是 311 篇(其中 6 篇为笙诗, 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分为《风》《雅》 《颂》。《风》就是国风,《雅》就是雅言,《颂》就是歌颂(指的是君主这个层面 的正面的表现)。就是从百姓、士大夫、君主这三个层面分别描述:如果这个国家都 在修道,他们会表现出哪种情况。实际上就是用歌谣、诗歌的方式来表达这三个阶层 的修养程度,同时也是一种标准。当国家这三个阶层出现了这种情况的时候,就说明教育是对的,这就是《风》《雅》《颂》这三个层面。这是《诗经》。


2.《书经》就是《尚书》
《尚书》就是中华古道传承的记录。“尚”就是上古的意思,上古之前能够找到 像大禹、商汤、伊尹等等这些圣贤,实际上就是我们古代的老师,我们称为先王。古 代的这些老师都是得道的圣人,把他们讲过的一些话、做过的一些事记录下来,作为 我们后代学习的语录、经典、座右铭,同时告诉后人,中华自古就是一个传道的大 学, 这就是《尚书》。《尚书》是一部很重要的古代经典。古代士大夫都要学《尚书》 的,实际上现在能找到的《尚书》很少,大部分已经丢了,孔子收集了一些,这就是《尚书》。


3.《礼》就是《周礼》
《礼》主要是在周代发展完善的,夏、商都有礼。礼是礼制和礼教的统称,就是 人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君主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士大夫该干什么、不该干什
么,百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要分清上、下、君、臣各种名分,各安其位、各安其分,这就是《周礼》。相当于我们后世的道德规范、伦理规范和法律制度的总和, 这就是《礼》。《礼》有双面的作用, 一种是该干什么, 一种是不该干什么。当然,
今天的《周礼》这本书,已经不完整了,只是最初的一少部分了。


4.《易》就是今天说的《易经》
《易经》是非常古老的上古的一个学问或者说一部教材。夏、商、周都有自己的 易学。易学主要是什么呢?比如《连山易》《归藏易》《周易》,这是夏、商、周的 三个《易》,实际上核心是一回事。第一,《易》告诉大家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什么, 天与人是什么关系,是怎么来的,就是我们所有的变化都是根植于众生心的这么一种 变化。第二,众生心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所以是可以进行预测的,也是能够找到因 果关系的。你的心这么动,现象界就会有相应的这样的显现,你的心那么动,现象界 就会有相应的那样的显现。或者反过来,现象界如果有这样的显现, 一定是背后的心 是这样动的。这就找出了一种规律,无论大小事情都有这种规律,这是非常的奥妙、 非常的神奇,可惜后来变成了算卦的东西了。其实《易经》的根本指向是:我们要知道无形的大道和有形有相的万事万物之间的规律,这是《易》学。
今天我们看到的《周易》里面的像彖辞、象辞、爻辞,其实是从文王以后,大家 把找到的这些心和相对应的例子写在后面,实际上是一本例证的论文大全,它不是由一个人完成的。《连山易》和《归藏易》其实也是同一个指向。


5.《春秋经》
主要是孔子根据鲁史编订的,这一部主要是记载历史,因为一春一秋为一年, 所以“一春秋”就算是个历史。《春秋经》主要是记载了从鲁国建立,一直到孔子 那个时代的以鲁国历法为线条的这么一段历史变迁的过程。这部书的作用是什么 呢?这是留给后人的,因为之前的事都在《尚书》里记载了,之后的事,因为各个 国家都有各个国家的春秋和历史,周国有周国的、齐国有齐国的、晋国有晋国的、 楚国有楚国的、鲁国有鲁国的,各国都各自记载,所以孔子也很负责任地把它记载下来了。
记载下来的作用在哪里呢?叫微言大义,就是用很简短的语言让后代人可以看到,
君主有道德的时候天下是什么样的,君主失道德的时候天下邦国会是什么样的。实际上就是让大家做一个正反面的对比,最终还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道天下则昌,无道国家则亡。这是《春秋经》的作用。
如果明白了道德是怎么回事,用这个规律来读中华的二十四史,都是可以做到 一一印证,是分毫不差的。这就是所谓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下兴亡皆在君主是否以道德来教化国家。
这是《诗》《书》《礼》《易》《春秋》, 还有一部叫《乐经》, 《乐经》后来失传了。


6.《乐经》
里面写的主要是用音乐的这种方式来调和大家的身心,使得大家能够在一种音 乐演奏的状态下达到一种心的共鸣。实际上有点像一种禅舞,或者集体禅定的一种 方式,这种方式在中国古代起到了非常重大的效果。比如说在举行重大祭祀活动、 典礼活动的时候,都要奏乐的。奏乐的时候,带头祭祀的君主或者是贵族,他的心 念和大家的心念合一了,每个人都可以达到忘我的程度。达到忘我、心念合一,就 可以与他们祭祀的先王、圣贤、鬼神的心发生共鸣,这种精神沐浴的效果是非常强大的。
有点像我们学法共修,实际上是让心达到共鸣。所以“乐”的作用最后是达到通 于大和,“和”就是把自私、自我的这种妄想全部都消除了。就像拜忏、持咒、念佛 等等,最后达到心安静下来,能够回归心的本源状态,这就是《乐经》的作用。但是 因为需要依赖各种各样的条件和场地, 还得有乐队、乐器, 常年在一起进行训练才行, 而且要配合着国家的重大祭祀活动才能开展,并不是日常的那种像今天唱个歌、跳个 舞组成乐队, 没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 乐队的乐手个个都是开悟的、士大夫以上的, 所以到后来就很难传下去。即便能传这些乐的谱,也传不了乐队,所以失传了。《乐经》是“六经”里面最早失传的,到了汉以后就没有了,只剩下“五经”了。
在汉代的时候, 士大夫最主要的教材就是孔子编的“六经”里面剩下的“五经”, 还设立五经博士。那个时候虽然没有开科取士, 但是有举孝廉, 孝廉也要学习这五经。
后来到了隋唐开科取士的时候,这五经也都是非常重要的教材。
在宋以前, 《论语》当时已经进入了经典的范畴, 《论语》和《礼记》这些逐渐
都被大家认可了。到了唐的时候, 有一些大文豪, 像韩愈、李翱等都非常推崇《大学》和《中庸》这样的书。《大学》和《中庸》只是《礼记》里面的两篇论文。《礼记》 是儒家的学生和学者学习六经或者五经以后的一种心得总结的论文,是一个论文集, 不是《周礼》, 《周礼》是六经里面的, 《礼记》是另外一本, 是一个学习的论文集。 从《礼记》里抽出《大学》和《中庸》这两篇,认为很好,在唐就有人开始重视。到 南宋的时候,像朱熹这些人特别地重视这两部书,慢慢就把《大学》和《中庸》推举为必学教材了。因为这两部论文确实是非常的好。
《孟子》在宋以前是不太受重视的,到了南宋以后,逐渐地《孟子》也成为士大 夫开科取士的必读教材。朱熹还写了《四书章句集注》,重新把这个教材编成标准教 材了。这样的话,四书和五经从宋以后,尤其是从明代开始,保持了明清两代,正式 是士大夫开科取士的标准教材, 一直沿用了五六百年。朱熹的注解里面确实有很多的问题,尤其是把世界观拉低了,在这里就不详谈了。
《论语》一书编纂的非常好, 虽然只有二十篇, 但是可以起到对整个“四书”“五
经”的一种总括性作用。
如果“四书”“五经”中,其他的你不学,只学一部《论语》可不可以开悟?可 不可以从梦中觉醒?告诉大家是可以的,你可以觉醒成为一个圣人;如果你的因缘成 熟,这部书同时指导你,将来就可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兼济天下就 包括成为一个君主,再来教化众生,《论语》就起到这么大的作用。所以说这部书的
作用小到个人修身、齐家,大到治国、平天下,都是可以涵盖的。
像宋朝有一位开国的宰相叫赵普,他没有什么文化,别人说他没文化当宰相怎么 能行呢?他就回家偷偷地开始学习,学什么呢?学习这部《论语》。他在世的时候当 宰相当得很好。别人说你怎么当宰相当的这么好?赵普说我半部《论语》治天下。学 了半部《论语》就把天下给治理了,可见这部《论语》是非常的有价值,是可以治天 下的。当然, 想治天下, 一定要先成圣, 也就是要开悟, 并且修养能达到圣人的程度,否则也没有治天下的效果。
因此《论语》这部书,包括“四书”“五经”,一直作为明清两代开科取士的必 读教材或者说是基本教材,是中国人从庶人、小人、凡夫,通向君子、贤人和圣人的 一个标准教材,也是一个标准的教育过程。学习《论语》,我们就应该朝着这个方向来学习。
通过《论语》的学习, 我们要达到什么效果呢?首先, 知道《论语》是干什么的。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文化人类学:欣赏文化差异

本书是最好的文化人类学教科书之一。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人类学入门”,介绍人类学各分支学科、文化的概念和研究方法、主要的理论与应用等;第二部分为“欣赏文化多样...

by:那小子真亮

英国人谈文化差异

微信公众号:英语学习技巧(ID:Englishsharing)本专辑主要内容为cultureshock(文化差异),受邀主播为精通中英文,同时熟悉中国文化和...

by:MT英语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东西文化的变迁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by:听书读书共分享

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

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价值观与道德观念: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和谐统一,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注重家庭和社会的稳定。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

by:龙门风物

文化密码|发现世界的差异

了解中西文化,理解中西差异作者/主播:Pansesus先后就读北京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乔治华盛顿大学;华盛顿学者奖励计划获得者。工作邮箱:chn_us@163....

by:醒刻

世界文化差异-外贸必听

专注于外贸营销推广、谷歌推广的网络营销女侠-冒一冒分享各国文化差异,帮助到外贸人员更好地做好外贸

by:冒一冒女侠

富有的习惯(揭示富人、穷人的根本差异!)

“富有的习惯”这个概念是托马斯·科里创造的。他花了五年时间研究了233位自力更生的百万富翁以及128位穷人的日常习惯,发现一个人的日常习惯会透露出这个人在生活中...

by:听书铺

西方文化概论

两河文明、苏美尔、巴比伦、希腊、罗马……对西方文化非常好奇,但却对经常听到的文化事物了解不够?且听本专辑“西方文化概论”,将北大课堂笔记中的专业知识带到您耳边,...

by:带着大海流浪

西方文化概论

西方文化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主题,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历史、哲学、艺术、宗教、科学和社会制度等。以下是对西方文化的一些基本概述:历史背景:西方文化的起源可追溯至古...

by:龙门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