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曾是个民间持枪大国:当年,咱们才更像“战斗民族”

2023-10-04 01:41:1009:37 2968
声音简介

最近写了一个国企相继成立武装部的文章,结果发现,评论中弥漫着一些令人着急的情绪。

典型的就是,某些读者将其误认为了某企业的“私家团队”,用以专门对付“刁民”的打手组织,并带着情绪开始喷。

持这种观点的人,或许有两类。

第一种,可能仅仅扫了一眼题目,根本没看内容,就直接带着情绪评论了。毕竟,在各种短视频的冲击下,很多人都愈发不爱看文字了,也不再愿意了解、更新知识。

第二种,或许真存在着某些“潜伏”于互联网,专门带节奏的1450。

其实,国企成立武装部,就是用以配合所在军区和战备司令部的日常国防动员和组织工作。是个名正言顺的存在,而非什么企业的私家武装。

比如,咱们的《国防法》、《国防动员法》和《民兵工作条例》里,都有相关条款,

在乡镇、街道、社区要建立基层武装部等国防动员组织,且在适龄人员比较集中的企事业单位也可以根据需要成立基层武装部。

而截止目前,全国共也仅有23家国有企业单位设立了武装部。

而且,要是往细里面品品,与其说是它们“设立”了武装部,更不如说是这些单位恢复了“武装部”。

大家可以看看那些真正见过世面的网友是怎么评论的。

还有很多上了年纪的网友在评论里回忆说,当年他所在城市的各个单位基本都设过武装部,军械库里面啥都有,冲锋枪很普通,轻机枪一般般,还装备了高射机枪和高射炮,每周都要组织一次打靶训练。

或者有些单位的保卫科/保卫处,直接身兼了武装部和保卫科的双重职责。比如,这位叫做“不凡书签”的网友就很专业的解释了“以前有些单位人武部保卫科合一,叫人保部或人保科”。

这个保卫科放在当年,权力可是极大的,在配合国防动员之余,还带有一定的基层派出所的职责,除了户籍迁移管理外,就是负责单位辖区内的治安。

在那段岁月中,很多大型企业的厂区和生活区发生了案件,人们下意识的反应是可能都不是叫警察,而是赶紧去保卫科找人,他们解决不了,才会请来派出所的警察叔叔。

因此,保卫科的很多科员都穿着制服,并配了正式枪械。

对,你没看错,曾经有段时间,咱们中国民间,是没有严格禁枪的,民间持枪现象很普遍。

甚至,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还曾属于全球最支持老百姓持枪的国家之一。

比如,在1950年代的一次大规模发枪行动中,就曾经直接面向各基层单位组织,发出了3000多万支枪械。

要知道,当年全国老弱妇孺都算上,总共也才5.5亿多人。

与此同时,无论是村里种田的,还是在城市上班上学,适龄男女都要按时接受军事训练。

而这个“军事训练”,可并非是如今的军训步操训练,或者那种拿着仿真武器的“团建”,上的都是真家伙。

这个女民兵的手表不赖啊

具体为啥当时如此开放枪支,大家肯定都懂的。

在险恶的国际环境中,为了增加战斗力来对抗亡我之心不死的帝国主义集团,除了抓紧研发军事高技术外;另一方面,就是充分动员和训练群众,让老百姓们掌握一定的射击技巧和军事能力,以配合“人民战争”的需要。

感兴趣的话,可以搜搜如今被称为“穿越三大神书”的《军地两用人才之友》、《民兵军事训练手册》、《赤脚医生手册》。

为啥说是“穿越三大神书”呢?原来,读者看后无不感叹——带着这三本书穿越,你甚至可以从无到有的建立一个国家。

这个很有意思,必须简单说说。

先看《军地两用人才之友》。

它是一个基层军事训练和建设经济类为主的书籍,内容包罗万象,几乎啥都有,从打坦克、打飞机、躲核弹、防生化;再到种小麦、种玉米、养猪鸭鹅,母猪产后护理;

从摄影到做账单,从修拖拉机、电动机,到做红烧肉炒糖色、缝纫裁剪等等,应有尽有!

这是该书的目录,里面细分了十四个板块。

这是军事知识板块,有关步坦协同,打飞机打空降的内容目录。

这是教你打飞机的章节。

这是教你理发的章节,同样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

所以,放在特定的环境中,穿越后靠着《军地两用人才之友》,确实能帮助你用最短的时间建起自己的根据地。

还有《赤脚医生手册》这本书,看名字就很明了,可以让你的部队死亡率大幅度降低。

而第三个,则是最硬核的——《民兵军事训练手册》。

应对核大战、防生化、排雷、炸坦克、打飞机、打空降?这些技能如果你想学,《民兵军事训练手册》里全都有!

某生产队的打空降训练

该书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动员部编纂,主打的就是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搭配着简单明了接地气的插图,手把手的教你掌握军事知识和实用技能。

比如,这一页说的是,当遭遇化学武器袭击时,没有防毒衣的民众如何选材身边的东西,自制防具来规避化学毒剂的杀伤。

这是射击教程——为什么后方的机枪阵地不会打到前面的冲锋队员?因为必须有指距测量安全角!

这么看,如果你真的学会了这本书,那你还真就成为了一个准军事人才,甚至具备了组建一支军队的能力。

“穿越三大神书”,名副其实。

而且,无论是哪本“神书”,几乎都涉及到了步枪射击、枪械保养,防空防化防核战的内容,老百姓们的学习热情也非常高。为了学以致用,经常大搞民间练兵,上的都是真家伙。

那时,政府对此的态度,是赞许和支持的。

毕竟,广大基层劳动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政权自然不用担心人民持枪,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

更紧迫的是,当年面临的严峻国际环境,整个中国都做好了随时打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准备。

此外,特殊的计划经济体制,让全国的城乡之间,以及每个单位都各司其职,国家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十分严格,社会结构就相对稳固,人民持枪的风险也随之降低。

在那段岁月中,很多人一辈子都是在村里生活,甚至都没有进过县城。就是在城市里生活的,很多单位,特别是大型国企,它自己就如同一个小社会,人们读的是国企自己的学校,结婚对象是工会给介绍的单位同事,住的房子是单位分的公房,一个工人全家可能都在一个企业上班,几辈子都在一个厂区生活。

这种情形下,枪械主要由村里的大队干部,或者厂子里的保卫科负责配发和管理检查。即便允许老百姓持枪,也很少出现恶性枪击事件。

渐渐地,到了60年代末期的时候,中国民间的枪械数量已经到了让邻国震惊的地步。

也正是这时,又遇到了那个特殊时代,枪械泛滥的问题,开始受到重视。

1969年,全国武斗情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伤亡。于是,中央紧急下令没收了一批装备。

结果,短短三个月之内,就从民间收缴了213万把枪械,14828门火炮,3亿发子弹,294259发炮弹,2734381枚手榴弹。

不夸张的说,这放在当年,如此规模的民间军备力量,几乎完全足以灭掉一个中小型的国家。

即便从这时起,国家对枪支开始有意识的进行管控,但民间武德充沛的情况一直持续了很多年,直到1980年代初,发生了一些标志性事件。

在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无论是人员还是物资,都开始了急速的流动。人们瞧见的,接触的越来越多,这就难免的就会有摩擦,甚至升级到暴力行为。

这时候,枪支泛滥的弊端就体现出来了。

与此同时,整个国际局势也已经发生了明显转变,大规模热战的可能变低,战争的模式也在向精确化和专业化发展,更注重军事高科技领衔的“非接触式作战”。

因此,再把太多的资源和人力,放在民间训练和装备上面,就显得很是资源浪费了。

1984年的国庆阅兵

于是,1984-1985年,全国又进行了一轮大规模的枪械收缴,并开始禁止非强力机关工作人员配枪。

但最终形成如今这样全民禁枪的局面,则还要等到1996年。

在国企大改制的同时,1996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出台,宣布民间持有一切枪支均属于违法,并收回了“保卫科”这类的基层工作人员的配枪权。私藏和交易枪械都属于重罪。

这期间,全国又收缴了各类非法枪支105万支,其中包括了1.3万支军用枪械。

此后,芭莎苗族,成了我国唯一一个可以合法民间拥枪的群体。但他们的枪,并非现代化的机械枪,而是古老的火枪,以体现芭莎苗族的文化和民俗传承。

但话又说回来,有意思的是,放在当年,最支持民间持枪的国家,既不是中国也不是美国,反倒是那个巴尔干半岛的碉堡之国——阿尔巴尼亚。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大案纪实|中国刑事案件实录|情杀仇杀持枪犯罪

本专辑收录了从建国到当前,各部委督办的各类刑侦案件,所有案件均为真实发生的大案要案知名案件……1.情杀奸杀邻水县怀孕女子一尸两命案贵州10具无名女尸案湛江丈夫...

by:笨小古

为夫曾是龙傲天

秦婉婉本是修真界最快乐的仙二代,她闲鱼且废,直到那天那个打遍四海九州的简行之慕名来战,一脚把她踩进了名为《最强玛丽苏》的大女主修真文里,成为了里面恶毒女配秦婉...

by:犴脉

我曾是个网管

本文根据作者做网管的真实经历写成,部分细节有加工。请你善良、低调低调

by:搀风彦子

我曾是个网管

本节目由YY3594毕加索播出:大学毕业后,没拿到毕业证的林默只得在一间网吧打工。本文根据他做网管的经历写成,部分细节有加工。这是真实故事计划首次尝试半虚构作品...

by:YY3594毕加索

你曾是少年

这是一本讲诉爱情诉说青春的大杂烩,25个小故事,25种爱情、青春的模样,有欢乐的、悲伤的、幸福的、平淡的,从每个故事中都能找到我们年少时的影子,恋爱过的痕迹。当...

by:北冥有桐

中国民间民俗文化|中国民间神谱|民间佛道文化

中国民间神谱中国民间民俗文化:民间、乡间祖先崇拜儒释道文化的源头

by:恒顺阁

也曾是我心上人

这是关于爱与占有为主题专辑。多人演播的形式,讲述这个富家女的爱情经历,揭开了关于什么是占有?什么是选择?怎样才算爱。我对有声小说和配音很热爱,想通过自己和搭档们...

by:默菲鱼

你曾是我三十九度的风

作者:姜欢-H(老福特)现实向自带降血糖胰岛素

by:拾柒的夏天

你我都曾是少年

民谣|那些回不去的青葱岁月。

by:歌单精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