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德行上的良知-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

2018-02-02 16:00:0116:11 2.7万
声音简介

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


本讲简介:

阳明心学不是唯心主义,更不是唯物主义,而是心物一体。今天学术界以“物质”和“意识”来区分出两大哲学流派的观点,完全可以认为是闲得蛋疼的搞法。阳明心学是“心物一体”,谈“心”必然有“物”,谈“物”必然有“心”,这种哲学观从来不把“心”和“物”到底谁是第一位的问题放在心上。唯心唯物的分法本身就是一种很低级的分法。

日常生活中,见闻应酬千头万绪,却都是良知的作用与流行。入世践行无非人情事变,离开了人情事变,良知也就失去了载体。从这个角度而言,良知与见闻实际是一件事。惟精惟一的宗旨亦是如此。“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可见良知还是在其中起了作用的,只是在多闻多见上选择、认识,要抓住要领,不能失去良知的核心主导地位。


本讲原文:


【167】崇一来书云:“师云:‘德性之良知,非由于闻见,若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则是专求之见闻之末,而已落在第二义。’窃意良知虽不由见闻而有,然学者之知,未尝不由见闻而发。滞于见闻固非,而见闻亦良知之用也。今曰落在第二义,恐为专以见闻为学者而言,若致其良知而求之见闻,似亦知行合一之功矣。如何?” 


  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故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闻。孔子云:“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第一义。今云专求之见闻之末,则是失却头脑,而已落在第二义矣。近时同志中,盖已莫不知有致良知之说,然其工夫尚多鹘突者,正是欠此一问。大抵学问功夫只要主意头脑是当。若主意头脑专以致良知为事,则凡多闻多见,莫非致良知之功。


  盖日用之间,见闻酬酢,虽千头万绪,莫非良知之发用流行。除却见闻酬酢,亦无良知可致矣。故只是一事。若曰致其良知而求之见闻,则语意之间未免为二。此与专求之见闻之末者虽稍不同,其为未得精一之旨,则一而已。“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既云“择”,又云“识”,其良知亦未尝不行于其间。但其用意乃专在多闻多见上去择识,则已失却头脑矣。崇一于此等语见得当已分晓,今日之问,正为发明此学,于同志中极有益。但处意未莹,则毫厘千里,亦不容不精察之也。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忆0818

没有同步文字

一尘不染_1h

修身养性知行合一

縱A橫

受益匪浅,谢谢老刘

縱A橫

这一篇,含金量挺高!

1511633eqzu

感谢刘老师的讲解

老刘说心学 回复 @1511633eqzu

感谢您的鼓励和支持

猜你喜欢
致良知

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阳明先生经典语录中包含的非凡智慧。

by:楠楠为您诵读

致良知

王阳明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在立德、立功、立言三个方面都有显著作为的大家。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by:女人有道

致良知

阳明先生经典语录中包含的非凡智慧

by:危青青

致良知

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by:shirlyge

声音主播

38429.2万

简介:刘长志,民间儒学学者,以正本清源为己任,努力做一股清流,润泽于世,讲解风格通俗易懂。阳明心学是直指本心、直达本源,至性至情的用世学问。心学精髓在于打通懂得与做到之间的桥梁,让你真正活明白!!对于人生的意义在于真正提高自己的人生质量,拥有笃定平和、时刻心安、坦荡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