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心理年龄》第四章

2024-01-15 10:26:3759:31 8
所属专辑:升级心理年龄
声音简介
第四章 ——成年期心理年龄及其主要特征

相比于儿童期和青春期,成年期心理年龄是一次质的飞跃,是一个人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从儿童期到青春期的成长过程,是一个量变;从青春期到成年期的成长过程,是一次质变。
从儿童期到青春期是自然成长状态。所谓自然成长状态,是指几乎不需要经过特别的学习和觉察,如果一个人内在生命力强的话,经过一定的时间,他会自然而然地完成这个过程的成长。因为如此,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从儿童期心理年龄顺利地成长到青春期的心理年龄。然而,从青春期到成年期却是一个需要跨越鸿沟的飞跃。

一、曼德拉的政治智慧
我们先看一个例子,从实例中去体验从青春期到成年期的心理成长过程,同时体验什么是成年期心理年龄的成熟智慧?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1918年出生于南非的一个大酋长家庭,他是家中长子,被指定为酋长继承人。但他表示"决不愿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毅然走上了反对白人种族隔离政策、追求民族解放的道路。
1962年,43岁的曼德拉被逮捕入狱,从此开始了漫长的铁窗生涯。在狱中,他备受迫害和折磨,但始终坚贞不屈。1990年,南非当局在国内外舆论的巨大压力下,被迫宣布无条件释放已经70多岁的曼德拉。四年后,曼德拉大选获胜,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
即使在狱中,曼德拉也是全球焦点,他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遍及全世界。1981年,10000余名法国人联名向南非驻法使馆发出请愿书,要求释放曼德拉;1982年,全球53个国家的2000名市长签名请愿要求释放曼德拉;1983年,英国78名议员发表联合声明,50多个城市市长在伦敦盛装游行,要求英国首相向南非施加压力,恢复曼德拉自由……
在这段传奇经历的背后,曼德拉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成长过程呢?
曼德拉入狱后,一关就是27 年。白人种族主义者长期把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罗本岛位于离开普敦西北方向 7 英里的桌湾,岛上布满岩石,到处都是海豹和蛇及其他动物。曼德拉被关在一个只有4.5平方米的"锌皮房"里,白天打石头,将采石场采的大石块碎成石料。他每天早晨排队到采石场,然后被解开脚镣,下到一个很大的石灰石地里,用尖镐和铁锹挖掘。
因为曼德拉是要犯,专门看守他的人就有3个。看守们对他并不友好,即使到后来曼德拉已近70高龄,他们依然像对待一般的年轻犯人一样,总是寻找各种理由一直对曼德拉进行着残酷的虐待。
但是,当 1994 年出狱后的曼德拉当选总统时,在总统就职典礼上,曼德拉的一个举动震惊了整个世界。总统就职仪式开始了,曼德拉起身致辞欢迎来宾。他先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然后他说,虽然他深感荣幸能接待这么多尊贵的客人,但他最高兴的是当初他被关在罗本岛监狱时,看守他的 3 名前狱方人员也能到场。他邀请他们站起身,以便他能介绍他们。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宽宏的精神,让那些残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无地自容,也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身来,恭敬地向3 个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场的所有来宾以至于整个世界都静下来了。
后来,曼德拉向朋友们解释说,自己年轻时性子很急,脾气暴躁,正是在狱中学会了平衡情绪才活了下来。他的牢狱岁月给了他时间与激励,让他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遭遇苦难的痛苦。他说,感恩与宽容经常是源自痛苦与磨难的,必须以极大的毅力来训练。他说起获释出狱当天的心情:"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年轻时的曼德拉,是典型的青春期心理年龄,他的早年经历呈现着青春期心理年龄的主要特点。大学一年级,他参加了学生会抵制学校不合理政策的活动,被勒令退学。其后,家族安排他和另一显赫家族的继承人结婚,他离乡出走。后来,他逐步走上了政治生涯,他表示"决不愿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那时候的他"性子很急,脾气暴躁"。
27年的牢狱生活,没有摧毁曼德拉,他对民族解放的追求矢志不渝,始终坚贞不屈。但与此同时,他对白人、对国家、对民族未来的认识水平,却产生了质的超越。很多时候,他人的伤害已经结束,是自己选择了被一次次地继续伤害,只因为内心的不成熟。而对于曼德拉而言,"当我走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这就是成熟的智慧。
我们看看曼德拉的一些经典语录,从这些经典语录里,我们可以深深地感知曼德拉的心理年龄已经飞跃到了成年期以上的阶段。
我为反对白人种族统治进行斗争,我也为反对黑人专制而斗争。我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在这样的社会里,所有人都和睦相处,有着平等的机会。我希望为这一理想而活着,并去实现它。但如果需要的话,我也准备为它献出生命。--1962 年被判终身监禁时在法庭发表的声明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让黑人和白人成为兄弟,南非才能繁荣发展。
有建设美好南非的梦想,就有通向梦想的道路。善良和宽恕就是其中的两条大道。
精明的头脑和善良的心灵往往是个不可思议的组合。
在那漫长而孤独的岁月中,我对自己的人民获得自由的渴望变成了一种对所有人,包括白人和黑人,都获得自由的渴望。—曼德拉对战争与和平拥有独特的认识。
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一样需要获得解放。夺走别人自由的人是仇恨的囚徒,他被偏见和短视的铁栅囚禁着。
我已经演完了我的角色,现在只求默默无闻地生活。我想回到故乡的村寨,在童年时嬉戏玩耍的山坡上漫步。"-﹣退休后的曼德拉甘愿做一个平民。
教育是最强有力的武器,你能用它来改变世界。

心理年龄的成熟,决定着曼德拉担任总统之后的治国理念,这些治国理念与方式令人震惊万分。
1990年,被关押几十年之久的曼德拉获得自由,四年后,曼德拉当选南非第一任民选总统。黑人终结了白人几十年的残暴歧视与血腥统治,之后的南非又将会发生什么呢?根据世界各国政权常规的更迭交替,有些话很著名:"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绣花,不是做文章……"是的,对于已经习惯发生暴乱的非洲,全世界都在等待着南非黑人对白人可能进行的"暴烈行动"。然而这样报复性的革命却奇迹般没有发生。一直在监狱关押他的白人看守,成了曼德拉宣誓就任总统时的特别嘉宾。
紧接着,"南非真相与和解委员会"成立,一个国家从白人专制统治到民主政治的转换,就真的是以绣花和做文章的方式有序地进行着。所有曾经遭受暴行的黑人受害者,都站出来深刻揭露昔日压迫者的暴行,迫害者认罪道歉,然后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没有杀人、放火、烧汽车,甚至不砸碎一块玻璃。清算每一桩白人曾经的暴行与施虐,但绝对不再报复。"冤冤相报何时了?"这是一句在中国流传太久的老话了。而南非的奇迹,就在于它不仅仅向世界提供了一种如何构建和睦的伟大模式,同时也为人与人之间提供了一种真正和谐相处的社会可能性。

二、对错模式及其终结
对错模式,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定式。形成了这种模式,会对自己的人际沟通与交流,对于问题的解决,产生破坏性的影响,严重的时候会陷入死结。许多人在与他人产生分歧进行交流的时候,在交流之前,自己的潜意识里实际已经有了一个思维定式﹣-"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有些人甚至表现得特别严重,"事情怎么样不重要,弄清楚谁对谁错、谁是谁非才是原则性的问题"。国在第二章"心灵脱困五步法"一节张某的例子中,他明显地基于"对错模式"来看问题:我是对的,我哥是错的。当评委问在过去的经历中他有没有错时,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我没有错";他又说:"我哥不跟我道歉,这是我最生气的。他只要说一句,兄弟对不起了,我不要钱,就这一句话就行了。"显然,他的意思是,事情本身不重要,我哥认不认错才是关键。于是,他们的关系陷入了死结。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在夫妻情感中,在孩子教育的方式中,在与合作伙伴产生严重分歧、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基于"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想去说服对方?在这种模式下,问题是得到了解决还是变得更加严重?
一个根本原则是:有效果比谁对谁错更重要,纠结于对错是没有未来的。
为什么纠结于对错会没有未来?这是因为,在任何事件的背后,都有一条隐形的时间线,"过去""现在"和"未来"分别处于这条时间线的不同位置。当我们用时间线的方法来看问题的时候."对错"在哪里?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很显然,对错都在过去,要么我们正在争执于过去的事,要么我们在用过去的经验和方法来判断现在或未来的事。如果陷入非把对错搞清楚的情绪中,实际上就是在纠结于过去。纠结于过去的人,是既没有现在,也不会拥有未来的。
所以,我们把注意力从"对错"中转移到"效果"上。效果在时间线的什么位置?它是不是在未来的位置上?所以关注效果就是关注未来。分歧的双方此时已不再争执谁对谁错,而是真正开始走到解决问题的方向上:第一,我们需要的共赢效果是什么?第二,当弄明白最终要什么效果之后,我们现在分别拥有什么优势和资源,怎样运用手中的优势和资源去达成效果?这个时候,我们已经从过去的纠结中走出,立足于现在,面向着未来。元的人为什么会形成对错模式?对错模式是心理年龄尚在儿童期或青春期状态的孩子思维。回顾小时候看电影的时候,我们会问:"爸爸,这个是好人,还是坏人?"作为孩子,我们以为世界上的人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如果心理年龄没有飞跃到成年期,这种模式会持续到成年以后,比如说我们想去做一件事情,别人可能会质疑:"这样做有效果吗?"似乎只有两种结果,要么有效果即解决了全部问题,要么没效果即一点也不起作用。除了两个极端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
当我们和别人发生争执时,就算对方是"错"的,会不会全部都错了,有没有一点对的可能性?比方说,就算他错了70%,是否还有30%的可取之处呢?就算自己是对的,会不会全部都对?就算对了70%,是否还有30%值得重新思考呢?然而,在"我对你错"的模式中,我们的潜意识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对"和"别人的错"都已经绝对化了,根本就排斥了其他的可能性。对错模式下的人,考虑问题很容易只有两个极端,然而真实的世界从来都是多元的,因此,极端思维无法看懂完整的真实世界。
对错模式因为纠结于过去,它既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举个例子,在家庭生活中,大家都希望达成幸福美满的目标,可是,有没有过在某个鸡毛蒜皮的事情上,拼命去证明"我是对的、你是错的"而争个翻天覆地的情况呢?争完之后,幸福了吗?美满了吗?所以,当我们想跟人一争高低对错的时候,不妨问自己,"对了又怎么样?事情沿着我们想要的方向前进了吗?这个结果是我们想要的吗?"这样就把"对错模式"切换回"效果模式"。还是这个最根本的原则﹣﹣有效果比谁对谁错更重要。
关于一元思维、二元思维和多元思维,我们再做一些展开。
一元思维的人,只容易看到事物的某一个方面。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很简单很单纯。所以一元思维方式的人总爱轻易对人和事下结论,要么是好,要么是不好;美就是美,丑就是丑。他们内心只有一套标准,也相信只有一个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这种思维模式的人喜欢追求至高、至美、至大的境界,会在一个方向上不断追求,直到无法继续为止。
二元思维的人,很容易看到事物的两面及其内在关系。他们很清晰地看到事物之间矛盾的普遍存在,懂得两面之间的关系。比如"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就是具备二元思维方式的人说出的话,他们既看到了成功和失败这两面,同时还懂得两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二元思维的人看来:美和丑是相对立而存在的,互相可以转化;好人和坏人也一样,相对立而存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此,二元思维的人,他们有可能换一个角度来看待人与事,他们的世界更加丰富,更加和谐。
多元思维的人,他们可以透过某个具体的人和事物,而看到整个世界与之的联系,知道问题之所在,也知道解决之道。在多元思维的人眼里,世间本无美丑善恶,一切取决于人心的思维和判断角度,他们跳出单一的评判标准,而知道每个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时候,其标准各不相同,世界于人的主观标准之外,自有其内在的规律。这种思维模式具有极高的灵活性,能够洞穿事物的深层本质。曼德拉为什么感恩于曾经虐待他的三个看守?因为自己被关在监狱中的同时,这些看守何尝不被关在监狱中?当自己的肉体被种族主义虐待时,他们的心灵又何尝不正在被种族主义虐待着?正因为看到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所以他更能理解,更能宽容。世界上还有很多的事情是非二元的,而是多元的。多元,显示了世界的丰富多彩,在貌似主流与非主流的生活态度中,存在着无限多样的价值观念和选择。

前段时间,有一则网络热帖叫《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红遍大江南北,引起许多人的共鸣。文章的作者写道:
女儿的同学都管她叫"23号"。她的班里总共有50个人,每每考试,女儿都排名23。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老同学聚会,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出类拔萃,而且特长多多。唯有我们家的"23号",没有一样值得炫耀的地方。因此,他一看到娱乐节目里那些才艺非凡的孩子,就羡慕得两眼放光。
中秋节,亲友相聚,坐满了一个宽大的包间。众人的话题,也渐渐转向各家的小儿女。趁着酒兴,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4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央视的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12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人们忽然想起,只剩她没说了。在众人的催促下,她认真地回答:"长大了,我的第一志愿是,当幼儿园老师,领着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紧接着追问她的第二志愿,她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做妈妈,穿着印有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老公的神情,极为尴尬。
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为提高她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孩子也蛮懂事,漫画书不看了,剪纸班退出了,周末的懒觉放弃了。像一只疲惫的小鸟,她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卷子、练习册,一沓沓地做。可到底是个孩子,身体先扛不住了,得了重感冒。在病床上,输着液体,她还坚持写作业,最后引发了肺炎。病好后,孩子的脸小了一圈。可期末考试的成绩,仍然是让我们哭笑不得的23名。后来,我们也曾试过增加营养、物质激励等等,几次三番地折腾下来,女儿的小脸越来越苍白。而且,一说要考试,她就开始厌食、失眠、冒虚汗,再接着,考出了令我们瞠目结舌的32名。
我和老公,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恢复了她正常的作息时间,还给她画漫画的权利,允许她继续订《儿童幽默》之类的书报,家中安稳了很久。我们对女儿,是心疼的,可面对她的成绩,又有说不出的困惑。
周末,一群同事结伴郊游。大家各自做了最拿手的菜,带着老公和孩子去野餐。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把倾斜的饭盒摆好,松了的瓶盖拧紧,流出的菜汁擦净,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野餐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两个小男孩,一个奥数尖子,一个英语高手,同时夹住盘子里的一块糯米饼,谁也不肯放手,更不愿平分。丰盛的美食源源不断地摆上来,他们看都不看,大人们又笑又叹,连劝带哄,可怎么都不管用。最后,还是女儿,用掷硬币的方法,轻松地打破了这个僵局。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到了下车的时候,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老公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首先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他从教30年了,第一次遇见这种事。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里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班主任还说,很多同学建议,由她来担任班长。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一般,可为人实在很优秀啊。
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她轻轻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她。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手里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我心里,竟是蓦地一暖。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孩打动了。这世间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里的平凡人。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长大成人后,她一定会成为贤惠的妻子,温柔的母亲,甚至,热心的同事,和善的邻居。在那些漫长的岁月里,长大成人后,她一定会成为贤淑的妻子,温柔的母亲,她都能安然地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作为父母,还想为孩子祈求怎样更好的未来呢?
在这个几乎是以成功为主流的价值的社会,一个没有远大理想、只想着能做一个幼儿园老师的女孩,"震撼"了成千上万的网友。成绩虽然一般,但是12岁的女孩懂得照顾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在郊游时她知道跑前跑后照看着食物,把倾斜的饭盒摆好,松了的瓶盖拧紧,她因为热心助人、好相处等等受到同学的普遍欢迎,长大后她虽然可能不会成为政治家企业家或别的什么家,但她一定会成为贤淑的妻子,温柔的母亲,甚至热心的同事,和善的邻居。
有人评论说:"12岁的'23号'很有可能是我们心目中的一个'童话',在残酷的现实里,孩子们究竟能不能成长为一个自由的人,我并不乐观。"但是,这篇文章能被数十万人转发评论,且大多都是抱着"欣赏赞叹佩服"之心,那本身已经说明多元的评价标准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人们对人生的看法正在悄然地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与进步。
多元,实际上就是成年期心理年龄的思维模式。那么,成年期心理年龄的人又具有怎样的特征呢?

三、成年期心理年龄的主要特征:成年的六把钥匙
心理年龄对于人的事业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听话的员工没能力,有能力的员工不听话。"听话、顺从、忍耐构成为儿童期的心理特征,基于这些特征,他们可能成为听话的员工,但不可能优秀。因为有自我、有主见、敢负责是发展出独立能力所必需的心理素质,具有这样心理素质的人心理年龄在什么阶段?青春期。青春期同时带有竞争性甚至对抗性的特征,所以有能力的员工不听话。
在事业发展过程中,青春期心理年龄的人可能有能力,可能优秀,但不可能卓越。因为青春期心理年龄的人,其人生哲学是竞争,而不是合作。青春期心理年龄的人,即使有合作,也是被迫合作。被迫合作就是,因为不合作就无法实现目标,所以不得不合作。在某种意义上,竞争和合作是同时并存的,但两者的关系亦有本质的区别﹣﹣是"在竞争中合作",还是"在合作中竞争"?前者以竞争为主合作为辅,后者以合作为主竞争为辅。
无论是远古还是现代,人类的活动中总会面临资源稀缺的问题,而人类解决生存资源稀缺问题不得不依靠合作。而竞争则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激发了活力,提高了效率。但是,在青春期心理年龄下,常常出现的是过度竞争,其弊端越来越突出,甚至由于过度竞争造成了诸多问题。过度强化竞争机制最大的弊端是使人们偏离了根本的目标,人们的根本目标是让生命更加美好,过度竞争导致了输多赢少,无法达到整体优化。"在竞争中合作",容易导致过度竞争的出现;"在合作中竞争",既享有竞争带来的活力与效率,更兼顾到整体的优化与共赢。

心理年龄对于个人智慧的成长,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
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叫"小聪明,大智慧",恰好反映出心理年龄之间的区别与差异。儿童期与青春期是"小"孩子的心理年龄状态,成年期以上是"大"人的心理年龄状态。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越来越聪明的过程,比如说当我们才几岁、十几岁甚至二十多岁,别人说我们"聪明",那是真正的夸奖;假如我们三十多、四十多甚至五十岁以上了,别人说我们"聪明",我们还会感觉这是夸奖吗?如果说我们"智慧",这才是称赞吧?
聪明,是用耳朵听、用眼睛看,所谓"耳聪目明";智慧就不是外在的眼耳所及了,而要用心才能感悟,所谓"慧由心生"。聪明的眼耳所及,接触到的是有形的东西,智慧的心之所及,触及的是无形的东西。从有形到无形,当然需要质的飞跃。聪明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是多和少的问题;而智慧对于每一个人,则是有和无的差异。
在这个世界上,成就事业的是聪明人,起破坏作用的还是聪明人。何谓"小聪明"?聪明者以自我为中心看问题,他们表现为聪明伶俐,你能千变万化,我能随机应变。聪明就像一首流行歌曲,华丽炫耀,让人一开始就很容易招人喜欢,却难以爱之恒久。何为"大智慧"?智慧者兼顾自我、他人与环境的平衡,而非只从某一角度看问题,他们表现得不显山不露水、稳重大方,拙中藏巧、大智若愚,运筹帷幄、高屋建瓴,有种水滴石穿的坚韧,有种任你有千变万化,我早已将一切看穿的沉稳。大智慧就像一部哲学著作,初读时不一定令人喜欢,可要是能够继续读下去的话,会变得深厚,会让人终身受益。
也有人曾这样形容聪明与智慧的区别。
聪明一时,糊涂一世;聪明在体,智慧在心。聪明多数得益于遗传,而智慧更多靠修炼。聪明能获得更多知识,而智慧让人更有文化。反过来,一个人知识越多越聪明,而文化越多越智慧。聪明是一种生存能力,而智慧是一种生存境界。聪明人与别人共事总能保全自己的眼前利益,而智者则更多看重的是长远利益。聪明人总喜欢把自己闪光的一面展现出来,也就是所谓的脱颖而出。比如在一个聚会里聪明人嘴忙,往往侃侃而谈,因此是茶壶;而智者耳忙,注意聆听别人,因此是茶杯。茶壶里的水最终要倒进茶杯里。
聪明能带来财富和权力,智慧能带来开心和幸福。因此聪明人往往有更多技能,而现实中这些技能只要机缘巧合,就能转化为财富和权力;但是财富和权力与快乐很多时候不能成正比,因为快乐来自人心。因此求聪明容易而求脱离烦恼,非修智慧不可。智慧跟聪明的区别,从下面这则小故事里也可以体现出来:
一个亿万身家的富人高薪招聘司机,条件是技术一定要好。管家千挑万选,最后在全国挑出来三个司机,他们的水平不相上下,技术上绝对一流。管家定不下来,把三人带到富人面前说,你自己定吧。富人问他们仨同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现在出去,前面是悬崖,凭你的技术,能够把车停在离悬崖多远的地方?
第一个司机:我技术好,我能稳稳当当把车停在离悬崖一米远的地方。
第二个司机:我技术比他还好,我能停在离悬崖三十厘米的地方。
第三个司机:我一看见悬崖就提前停车,我不过去。
结果,富人录取的司机是第三个人。为什么呢?前面两个司机靠着技术逞强,难免不会出事。第三个司机知道安全最重要,所以他不会把技术当作炫耀的资本。这就是智慧和聪明之间的区别。

成年期心理年龄和青春期心理年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首先,相比于青春期的心理年龄,成年期是一个质的飞跃。成年期心理年龄的人,面对外部的世界、外部的人和外部的事,他们不再根据权威,而是根据事物本身进行判断。
无论是儿童期的"Yes",还是青春期的"No",都停留在用是非对错的两分法来看待世界,其观点常常都走向两个极端,陷入片面甚至偏激。而成年期心理年龄的人在"Yes"与"No"之外,能够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正是因为看到了更多的其他可能性,所以他们看世界更全面、更客观、更准确,因而具有了理性的智慧,在解决问题方面也就有了更多的选择。无论是工作或者是家庭生活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境和难题,成年期心理年龄的人都已经拥有了足够的智慧,重新面对这一切。
同时,成年期心理年龄虽然是质的飞跃,但它并不是对青春期的否定。相反,青春期恰恰是向成年期起跳之前必不可少的踏板,没有踏板的支持力,我们根本就无法起跳。每个人的心理年龄从儿童期到青春期,都是一个逐步积聚、逐步增加力量的量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步增强着自我意识,逐步壮大着内在的力量。由于有这种力量作为基础,在时机来临的时候,我们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心理年龄跃升到成年期的阶段。
最后的问题是:怎样从青春期的心理年龄,跃升到成年期的心理年龄?有六把钥匙,可以开启心理年龄的成年之门,这也是心理年龄跃升到成年期的六个关键方法。
它们是:界限,全局,次序,接纳,正面建设,通情达理

第一把钥匙:界线。所谓界线就是,任何人或任何事,都有一个无形的界线,懂得界线才真正懂得尊重自己,同时尊重别人。
儿童期和青春期心理年龄的人都缺少界线:儿童期的人容易让别人过自己的界,比如说别人对他无礼,他也会忍着,又比如说佛会容忍别人干涉本属于他自己的事;青春期的人则喜欢过别人的界,对于本属于别人的事,他会横加干涉,他们容易指责,他们喜欢操控他人。成年期心理年龄的人,则拥有内心的智慧看清无形的"界线"。
第二把钥匙:全局。全局是指相对于人或事而言,在界线之内的全部因素,因此没有界线就没有全局。儿童期、青春期心理年龄的人,容易只从自己所处的角度、时间、地点,只看到事物的某一方面,然后以偏概全,以为这就是事实和真相本身。成年期的人则可以超越自身所处的角度与环境本身,窥一斑而知全豹,察一叶而知秋。

第三把钥匙:次序。全局是在界线之内有哪些事项,"次序"是这些事项之间的内部关系,以及处理这些事项的优先级别。儿童期和青春期心理年龄的人,首先是没有全局,容易陷入片面,然后他们缺少次序,分不清轻重缓急和优先顺序。成年期心理年龄的人则是:先有界线,区别界线之内和界线之外的人或事;然后有全局,统筹考虑界线之内所有紧要相关的人和事;然后有次序,明白如果处理这些人或事,其优先顺序是什么。

第四把钥匙:接纳。我们来认识两个重要事实:第一,世界上所有的不开心,都源于不接纳;第二,世界上所有的改变,都从接纳开始。什么是接纳?我们常常把接纳等同忍受,但接纳不是忍受。两者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忍受是表面上忍了,但内心里难受,对事情持消极无力的态度;接纳是你接住了,同时内心是平和的,对事情持积极进取的态度。所以,接纳就是从自己的主观要求回归到客观真实之后的接住和引领。这里涉及回归、接住和引领三个关键词,在后面的章节中全面展开。

第五把钥匙:正面建设。现在已经到了处理某个具体事项的时候,这里面的基本规则是,任何事件都像一枚硬币,有正面必有反面,有反面必有正面。儿童期的人只愿意看到正面,他们期到反面,他们通常很容易发现他人或事物的缺点,并致力于改变望世界上一切都是美好的,这叫"童话";青春期的人很容易只看这些缺点。成年期心理年龄的人,看到的是硬币的两面,以及如何处理正反两面的高度智慧;甚至他们在正反两面之外,还看见了侧面,从多个角度来解决问题。
引领三个关键词,在后面的章节中全面展开。
第六把钥匙:通情达理。情是感性,和人相关;理是理性,和事相关。通情达理的意思就是在人和事之间建立平衡,在理性和感性之间达成平衡。青春期心理年龄的人无法把情和理区分开能得到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能陷入僵局。成年期的人明来,他们经常夹杂着情绪来处理事情,这种方式的结果是事情未白,"通情达理"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词"通情"和"达理",优先次序是先通情、后达理。事实上,人们的无数经历反复验证着一个真理﹣﹣情不通则理不达。
成年期心理年龄的六把钥匙,前三把钥匙用来认识问题,后三把钥匙用来解决问题。当我们掌握了这六把钥匙﹣﹣明了界线,立足全局,有序不紊,平静接住,客观地处理正反两面,在人和事之间建立起平衡,我们便飞跃到了成年期的心理年龄,成年期的成熟将给我们带来崭新的人生与体验。
成年是如此得重要,六把钥匙是如此得有效,接下来我们用三章的篇幅系统地展开阐述。

第五章、第六章详细讲述成年期六把钥匙
������
第七章讲述中西方对幸福的理解
第八章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父母亲心理年龄
第九章个人升级心理年龄是全社会的进步发展需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升级心理年龄

声明:此书版权归"深圳市幸福双翼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黄志猛老师所有。本朗读仅用作个人学习、提升、交流之用,请勿用作他用!因为教育,我们在一起。有担当有情怀,心...

by:流金岁月CS

升级心理年龄

心理年龄的四个阶段: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父母期。我们有时虽然年龄已成年,但心智却未必成年。读了这本书才发现自己有时还是青春期,有时是儿童期,有时是成年期,有...

by:爱恐龙的橘麻

升级心理年龄

泰戈尔说:除了通过黑夜的道路,无以到达光明。每个人终其一生,都会经历一个从幼稚到冲动,然后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这种心理成熟度,我们称之为“心理年龄”,它对一个人...

by:快快乐乐分享组

《升级心理年龄》(感谢订阅、好评)

建议使用“喜马拉雅app”,采用1.25倍速或原速播放,效果更佳。声明:此书版权归"深圳市幸福双翼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黄志猛老师所有。本朗读仅用作个人学习、提...

by:Rainman雨人

21堂心理升级课

“从知道到做到,打破固有思维,21个心理学效应,带领你,活出新的自己”。此次壹心理心探社团队邀请到张文静老师前来与大家分享这21个心理学效应。如何才能突破潜意识...

by:壹心理精品课

黄志猛 《心理年龄与成长智慧》

每个人终其一生,都会经历一个从幼稚冲动,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这种心理成熟度,我们称之为“心理年龄”,它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家庭乃至整个人生幸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by:幸福双翼张伟

朴素心理学 第四季

【粗口醒目】请未成年人不要在家长保护下收听。微信pusuFM.家庭系统排列初学两年,开办朴素心理学,意在让讨厌鸡汤和成功学的朋友,能有机会听到朴素语言的心理学常...

by:朴素心理学

各个年龄孩子心理特点和管教方法

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知己知彼,更好的教育孩子

by:月儿伴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