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海之盛记,宋代之华章——颜真卿书“逍遥楼”和李彦弼:《湘南楼记》

2024-02-28 10:10:0020:48 85
所属专辑:石刻探秘
声音简介

普陀山门右侧,有一护碑亭,亭内立有一块“逍遥楼”石碑。石碑正面上书三个雄浑猷劲的大字“逍遥楼”,字体为楷书,为唐朝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书;碑阴有宋代李彦弼宏阔绮丽的文章《湘南楼记》,为宋代文人咏桂海盛迹难得的佳作,堪称宋代之华章。全文如下:

湘南楼记

上登位之明年,以直龙图阁诏宠桂州经略安抚程公,所以奖忠勤、励勋阀也。公初以新天子即大号,未及陛见,仰窥清光,而远守藩城,乃婴嘉命德上之赐,顿首感荣。惟是庶几夙夜恪共厥职,而公于府事,无间巨细,咸与区处,边陲晏休,铃斋多暇,顾无足以摅胸怀者。而公默恢远虑,谓桂西南都府,所以为襟山带海,用兵遣将之枢。然自皇祐中侬贼噬边,朝卑始大城桂,故其隍池楼橹之列,有瓖鸿侈丽之势。阅岁滋久,城东之门柱欹缀颓,栋桷腐挠,卑陬褊迫,甚非所以为边庭壮观也。公乃因旧奏而鼎之,运修城之金,裒羡戍之卒,搜山度材,以其心匠授内殿承制兵马都监和议,俾董厥功。惟议精核经营,赞明巧思,初无扰纷。土木告办,兴于建中靖国之秋,成于崇宁初元之夏,下拔峻墉,上耸丽谯,霍若云峨,而山峙骧檐,牙以挂斗,傍萦栏楯,以跃林杪,頳糊丹绮,与朝日争辉,高牖疏棂,与游氛袭气,观者忡愕,谓是功不訾矣。公既落成,文武宾士,咸列在席,饮酣、公举觞属庐陵李彦弼曰:“兹楼揭孽轮豳,压百雉之纡余,爽豁空濛,睇千里之超忽。平开七星之秀峰,旁搴八桂之远韵,前横漓江之风漪,后涌帅府之云屋。环以群山,叠众皱而昂孤骞,若神腾而鬼趋,若波骇而龙惊,兹亦胜概之绝伦者矣昔之赋客诗人,咸指桂林为湘水之南,尝试以湘南命焉,子其为我擒藻而碑之,惠兹楼为不朽,可乎?”彦弼敬复公曰:“昔李太白人中仙才,而以不识韩荆州为羞,韩退之天下文伯,而以不到滕王阁为恨,盖珍夫心赏之难遭也”。今仆之来,栖碧幢之余阴,飒珠履之后尘。明为高明之游,写快襟而寓瞩,关飞动而接混茫,操毫振英,与山川淑灵相为友朋,斯岂寻常之遇哉!夫气象之优嘉,此亦造物之所深惜也。然其有所谓神龙之洞渊,真仙之窟宅,名山巨川,往往出于遐州眇邑之陋,幽林哀壑之荒,轨迹亦不得而经者,此示气象之不幸者也。今湘南之景,骏骋雄张,环辏城郊,而云烟之变化,风月之朝昏,千态万状。惟公以一楼临之,倚槛转瞬之顷,尽得于眉睫之间,则虽使造物欲韬光匿奇,秘藏而惜之。乌可得哉?公识量虚明,礼贤扬善,髦俊之士,翔集府下,号为冠盖之盛,则公之眷于滋楼,岂造物者特所以露怪变之豪,而侑觞咏之乐哉!因复系之以辞云:伟桂林之通都兮,邈三湘之岭南。控蛮陬而辖海疆兮,俨帅居之潭潭。峦昌黎之高篇兮·江山罗带而玉簪。緊衔命而来游兮,若仙登而鸾骖。遘圣朝之天覆兮,鸟奔猱詟而乱戡。戰戈甲而蠲氛埃兮,曾弗劳而韬钤。嘉龙阁之程公兮,拥藩旄而笑谈。叠清威而抗棱兮,洗蛮饕而律贪。浃五春于蕃宣兮,承皇流而泽涵。奢楼观以壮厥武兮,屹飞甍之耽耽。压城椒而四瞰兮,笼景象而错参。博翠壁而揽秀兮,骇造化之剜饞。驷苍螭而驾青虬兮,层穹而仰巉。穴来风而岩隐龙兮,悚灵窟之空嵌。羌连拳而歇款兮,凭七星而掎神。担墉峻脚以插紫洲兮,匣清漪于玉奁。扪太虚而梯天兮,超惚恍于嚣凡。雅风餐而云卧兮,洒蠛蠓于拱帘。罗兵尊而虹吞兮,醺簪裾而醉酣。仰我公之兴复不浅兮,蹑风御而薄冰。蟾愧无倚马之仙标兮,为公翻墨海而搜潜。排阊阖而掀滞淫兮,剖郁纡于前瞻。惟越吟楚奏而忘异乡兮,仲宣依刘而知恬。寄穷通于尘垢之外兮,探虚无旷莫于周明。嗟景物之恋贤牧兮,遑恤主人之留淹。望尧云于庆霄兮,接何时而昼三。冀我公之横翔兮,拱凝旒于邃严。风流千载于兹楼兮,桂人志德以无厌。

崇宁元年壬午四月辛丑日,庐陵李彦弼记,华原周冕书,鄱阳程邻篆额,渚宫张灌立石,朝请大夫直龙图阁权知桂州充广南西路兵马都钤辖兼经略安抚上护军鄙阳程节。桂州龙忭、龙浞刻。

从上文我们可以知道,唐代颜真卿所书为“逍遥楼”,而宋代李彦弼所记为“湘南楼”。其实他们所书(记)的为同一地方,唐代的“逍遥楼”即为宋代以后的“湘南楼”,所以后人重刻时把颜真卿所书“逍遥楼”三个大字置于正碑面,而把宋代李彦弼所撰《湘南楼记》列于碑阴(即正碑的背面)。逍遥楼原在桂林城东角行春门〔又叫东门(今桂林解放桥西桥头的北边)〕上,其地势极佳,游人登楼,临轩抚栏,滴江之水前横,尽收眼底;俯视山川秀色,一览无余。从唐代开始,逍遥楼就成为游人登临揽胜和历代谪宦之官僚、文人骚客怀乡、宴饮留别的场所。著名的如唐代诗人宋之问〔约656-712年,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或虢州(今河南灵宝)人〕曾被流放钦州(治今广西钦州市),在途中羁旅于桂林,有《登逍遥楼》诗云:

逍遥楼上望乡关,绿水弘澄云雾间。

北去衡阳二千里,无因雁足系书还。

诗人登楼抚栏,远眺家乡,关山万里,浓浓的思乡之情却无鸿雁传书,想到自己流放万里的钦州,不知今生还有无机会重返故乡,不禁悲痛欲绝,读之不禁使人为之潸然泪下。

从碑面石刻看,“逍遥楼”三字为唐朝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正月一日所书,颜真卿(709-785),字清臣,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县)人,世称颜鲁公。颜真卿为唐代著名书法家,其书法雄浑猷劲、平正端方,气势开阔,开中国书法一代风气,影响深远,世称“颜体”。代表作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等。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曾认为他开创的书体,可与诗歌上的杜甫、文中韩愈、画中吴道子相提并论,为中国书法史上一座里程碑,可见他地位之高,影响之大。本处碑刻中“逍遥楼”三字,相传为蒲州(今山西永济)石碑摹刻,结体雄浑端庄,遒劲的筋骨已显示出来,亦可看出颜真卿书法这种风格。自颜真卿书“逍遥楼”于此后,此楼不用说是名气大增,官僚、文人士子相继于此楼宴饮,游乐,或诗或文,给此楼增添了不少秀色与浓厚的人文色彩,如宋范成大、张栻、刘克庄、李曾伯,元伯笃鲁丁、吴伯寅、陈暹等,其中南宋李曾伯《重建湘南记》中一句“桂林山川甲天下”更是名闻天下、传诵千古的咏桂名句。本碑刻中宋李彦弼的《湘南楼记》也是历代文人咏桂海盛迹的一篇宏文,堪称宋代之华章,李彦弼,生卒年不详,字端臣,宋代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建中靖国元年(1101)任桂州教授、推官、桂州代知府,在桂至少15年。时程节知桂州,程节,字信叔,浮梁(今江西鄱阳)人,元符元年(1098)知桂州,后任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学识渊博,胸襟恬淡。在桂10多年,政绩颇多,曾建八桂堂,开隆、兑二州,重修逍遥楼,更名“湘南楼”对桂林旅游事业有较大贡献。崇宁癸未(1103),宋徽宗曾下敕书表彰,这则《奖谕敕书》原刻在龙隐崖壁,现已毁。程节又与当时书画名家米芾有唱和诗,亦镌在今龙隐岩内,具有较高的文学、书法价值。李彦弼为其僚属,在桂时曾留下题刻共14件,分属龙隐岩、普陀山元风洞、冷水岩(曾公岩)、七星岩、栖霞洞、伏波山还珠洞、屏风山、雉山等处,有名的传世之作除本碑《湘南楼记》外,尚有文《八桂堂记》、《隆兑二州记》,诗《游元风洞诗三十韵》等。史称李彦弼才藻横放,为人相当自负,恃才凌人,然而一生宦海无甚成就,属古代“狂士”一类人物。他曾自比为唐代大诗人李白,可见自负之极,我们从他的文章中也可以看出他诗文处处刻意模仿李白,但一味崇尚新奇,所以其文往往流于绮丽堆砌,词藻繁华,用字古奥。但总体看,还是值得肯定的,本碑《湘南楼记》就是其中享有盛名的佳作。

从碑文中可知,此文作于崇宁元年壬午四月辛丑日。崇宁(1102-1106)为宋徽宗赵佶的年号,崇宁元年即公元1102年。作文者为李彦弼,周冕所书,碑额“湘南楼记”四字为知桂州兼广西经略安抚使程节之子程邻所篆书,张灌立石。刻石者为龙忭、龙湜二人,史载龙家为当时桂州(治今广西桂林市)刻工世家,但此两人详情已不可考。李彦弼在《湘南楼记》中首先叙说了自己作此文的原因。当时为宋徽宗登位的第二年(1102),程节时为桂州(治今广西桂林市)长官,离京都开封路途遥远,驻守在桂,因为他“夙夜恪共厥职”,尽忠职守,所以“边陲晏体,铃斋多暇”,一派太平盛世的样子,桂林为桂西南都府,“为襟山带海,用兵遣将之枢”,但是时隔多年,繁华宏丽的桂林城的东门已残破不堪,所以程节征发士卒民人,能工巧匠重新修筑原来城东之上的逍遥楼。此工程开始于建中靖国(宋徽宗年号,1101)年秋天,到崇宁初元(102)夏方成。在说明了重修此楼的原因以后,李彦弼用他那如椽之笔,极尽铺张之能事,描绘了此楼的雄伟壮观与富丽堂皇之态。文中说到此楼的规模环境及功用时称:

“兹楼揭孽轮豳,压百雉之纡余;爽豁空濛,睇千里之超忽。平开七星之秀峰,旁搴八桂之远韵,前横漓江之风漪,后涌帅府之云屋;环以群山,叠众皱而昂孤骞,若神腾而鬼趋,若波骇而龙惊,兹亦胜概之绝伦者矣”。“今湘南之景,骏骋雄张,环辏城郊,而云烟之变化,风月之朝昏,千态万状。惟公此一楼临之,倚槛转瞬之顷,尽得于眉睫之间。”

这两段点出了此楼卓然耸立于城东之上,登临此楼,可极目远眺千里之外,山色空濛,七星秀峰展现于前方,清秀盈盈的漓江前横,后面是宏伟的帅府(即程节所驻之桂林城),远近秀色可览无余,“云烟之变化,风月之朝昏,千态万状”,真可谓“倚槛转瞬之顷,尽得于眉睫之间”,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像这样极富文采的词句,本文比比皆是,可见李彦弼遣词驭句的能力之强,想像力之丰富、奇特。

李彦弼在文中还就此楼命名为“湘南楼”的原因进行叙述,因为“昔之赋客诗人,咸指桂林为湘水之南”,所以把逍遥楼改为湘南楼。这种改法是否符合时代的需要,我们从后人的诗文中亦可略见一斑,李彦弼作此文以后,后来的文人骚客诗文中有以湘南楼为题名的,如南宋李曾伯的《重建湘南楼记》刘克庄的《中秋湘南楼饯张昭州诗》也有仍以逍遥楼称之的,如南宋范成大的《逍遥楼席上赠张邦达教授》元伯笃鲁丁的《逍遥楼诗》,吴伯寅的《逍遥楼诗》、陈暹的《逍遥楼诗》等。可见此二名还是并行于世的,说明人们还是基本肯定湘南楼的提法的。

中国古典诗文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是很明显的,通过诗文以抒发自己的感受、抱负是其共同的特点,李彦弼此文中也是如此李彦弼自视甚高,但却自觉得怀才不遇,所以一生流连徜祥于山水之间,但在本文中却极力馋媚于程节,说他“识量虚明,礼贤扬善,髦俊之士,翔集府下,号为冠盖之盛”,很明显,他自己当然也是其中“髦俊之士”,所以对程节赞颂备至,希望能得到赏识,以待有青云直上的一天。李彦弼并把自己与李白、韩愈相比:“昔李太白人中仙才,而以不识韩荆州为羞,韩退之天下文伯,而以不到滕王阁为恨”。他认为像李白(字太白)韩愈(字退之)这样的大诗人、大文豪,况且有难以称心之事而自己一方面得程节赏识,一方面又能常登临湘南楼以揽胜境可谓两全其美矣。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彦弼一方面确实相当自负,另一方面又期盼有朝一日能够飞黄腾达,有所作为;但我们稍加考察,李彦弼终身也并没有如愿以偿,只不过在中国封建社会文人中又多了一个”怀才不遇“的读书人罢了。李彦弼在《游风洞诗》中就流露出郁郁不得志的心态,如诗中有“我方骚愁愁到骨",“生平刚肠久已屈”的句子,就是他自己身世的写照。不过所幸的是,虽然湘南楼早已烟飞灰灭,不复存在(因抗日战争胜利后,拆除城墙,楼亦被毁,此碑被移至普陀山前,后碑面被铲,现在看到的“逍遥楼”三字为1972年据旧拓本重刻)。但李彦弼宏阔绮丽的文章仍在,大概他也稍可慰藉了。




作者:黄家城

出处:《观石读史》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华盛顿传记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Washington,D.C.)英文全称为WashingtonDistrictofColumbia,缩写为WDC,简称为华盛顿,又称...

by:彭城观月

中华诗心(6)宋代诗词赏析

《中华诗心》第六辑,也是宋代诗词第一辑开播了~~~4月18日开始上传,每日一首。唐诗宋词既是中华国粹,也是世界文明。从小,我们就被要求背诵唐诗、宋词、汉乐...

by:以为文化

宋代士大夫

山河破碎的宋朝,曾经创造出璀璨的中国文化。宋代科举制度是如何改变整个社会精英阶层的?为什么说宋代是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的时代?青年作家刘勃讲述《宋代士大夫》。

by:南京市民学堂

《梦华录》里的宋代文化与生活美学

《梦华录》描绘了雅俗并举、烟火气十足的北宋生活画卷,融入宋朝饮食、茶道、音乐、人文等文化,烟柳画桥,绿水行舟,河畔茶坊,琴棋书画诗酒花,重现了宋朝市井弄巷的繁华...

by:适度卷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