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牛*

2024-02-11 04:05:0309:48 107
所属专辑:局外人看电影
声音简介

很多人说电影《第二十条》是最不像张艺谋导演的作品,恰恰相反,我认为电影《第二十条》是最张艺谋式的电影,张艺谋回到了他最擅长的现实主义题材。

相信很多观众和我一样,好奇创作了不同类型,不同题材作品之后的张艺谋,以返璞归真的姿态再拾导筒,又将会创作出一部怎样的作品呢?

成片质量的确不俗,首先来说,它满足了作为一部喜剧电影好看、好笑的首要诉求。

纵观全片,每一个部分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全员戏骨贡献了教科书般的演技,让整部电影呈现出自然流畅的生活质感。

文本让人反复回味,台词不但贡献了幽默诙谐的笑点,几句重量级的“金句”,也具有相当坚不可摧的精神信念。

张艺谋导演几十年的创作技巧,在这部电影里得到了充分发挥,游刃有余地奉上了一个余韵悠长的故事。

它很适合在春节档观看,更适合一家人一起去,是一部能够统一全家笑点的存在。

它的内核表达,具有社会层面上的普适性,以诚恳的姿态剖析社会现实,能够轻易让每一位观众都陷入沉思。

《第二十条》中故事的原点,在于来到城里检察院挂职的检察官韩明。

为了上高中的儿子能转学到城市中学,受到更好的教育,韩明从县城调入城里的检察院。但刚一到岗,就遇到三件大事缠身。

剧作上的精巧构造,将这三条线索设置成为三个不同困境。

开局呈现给观众的,就是糟心事接二连三地困扰着韩明。

其一,检察院在对一起案件提起诉讼时遇到阻碍,嫌疑人刺受害者26刀,却疑似被受害者长期霸凌,到底是该判正当防卫,还是故意伤人?

其二,儿子在新学校遇到校霸欺负其他同学,出手帮忙将对方打伤,被对方家长报警,一旦有了案底,孩子的前途也毁了,韩明要怎么才能劝说对方家长撤案?

其三,韩明从前参与的案件当事人,因为见义勇为致对方受伤被判刑三年,出狱后一直想去北京上访,韩明又要如何应对?

这三重事件看似复杂,却其实别出心裁。

当故事抽丝剥茧,逐渐发展得渐渐明晰,你会发现三件事,其实更像是一件事,它的戏剧性一直围绕着一个点去发力:

当见义勇为出手伤人,让对方受伤,法律上一般是会判嫌疑人故意伤害,但这个判决却会让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好人寒了心。

作为代表法律的检察官,到底是该铁面无私、法不容情,还是该站在公义的角度,去重新审视这一切?

这三条线和韩明的生活紧密地贴合在一起,最终却在结尾处相互影响,彼此照应,让整部影片的起承转合丝滑流畅,具有强劲的戏剧性。

没有一处是废笔,每一个情节都得到了有效利用,剧作上非常吸睛。

作为一部喜剧电影,它并没有插入不合时宜,挠人痒痒的笑点。

它的喜剧部分正是来源于生活质感,笑点被融入电影的生活化场景和细节之中。

尤其是韩明与妻子李茂娟的戏份,从台词中能够凸显密集的幽默。

它呈现的是一对普通的夫妻生活,他们生活中充满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烟火气,也会碰上一些无奈的事。

这很朴素,也很真实。

但又因为他们身上自带一些诙谐,所以在日常相处中,那些插科打诨或是拌嘴吵架,甚至很多痛苦和烦恼,都能被这种诙谐所消解。

这要得益于雷佳音与马丽身上天然的幽默感,演员对于角色有大量的加成。也得益于导演的调度和台词设计层面的技巧,是一种十分高级的喜剧形式。

这是一个看上去非常复杂的故事,但角色的塑造又很真实自然,所以叙事层面很清晰,每个角色都因为人物性格直接,或间接有效推动了故事发展。

我最喜欢电影中两个少年的形象,一个是韩明的儿子韩雨辰,他因为出手助人,把对方打伤被警局立案,受害者家长提出只要道歉就能撤案。

但韩雨辰认为,自己做了对的事,为什么要道歉?

另一个,则是上访者的女儿。她不认同对父亲有罪的判决,因此反复鼓励父亲去上访。

在这一组人物的照应下,你能明显看出,未经世事的年轻人,在面对类似事件时,与成年人所作出的相反行为。

他们坚持世间的公正与道义,相信做对的事,就不该低头,不该受到惩罚。这是年少轻狂,没有经过世间冷暖所打磨过的坚定与热血。

而成年人,则大多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

韩明和妻子要求孩子道歉,上访者也对女儿表示,不愿意再对旧事继续纠缠。

经历过了世事沧桑,面对类似的事,成年人的选择是妥协,是低头,是为了把日子过好,可以放弃一些看似并不重要的事。

因为成年人比谁都明白,小是小非、公理、正义...这些事比起三餐温饱,比起孩子前途,重要吗?

每一个经历过社会严刑拷打的观众,相信看到这里,都会有着相当的共鸣。

有多少次,我们本该站在正确的一面,却因为怕麻烦、怕付出代价,而选择站在了容易的一面?

韩明的人物塑造,就更为复杂。

他在年轻时,也曾经面临相似的处境。大学时,他动手打了一个威胁女同学的师兄,所以受处分,影响了前途,导致大半辈子都只能在县城做个检察官。

但那时,他也是个一腔热血,愿意为了公正付出代价的少年啊。

所以他说:“做正确的事要付出代价,但不能因为付出代价就不做。”

可惜,世事流转,时光易逝。当少年成了一个前列腺钙化、腰间盘突出的中年,他学会了谄媚领导、占小便宜,学会了让儿子保住前途,向霸凌者道歉。

两位少年的形象,正是照应到了年轻的韩明。这多让人惋惜,让人感慨,也多么让人无奈...

这也是对于电影内核表达,一次有力的推动。

可以想象,如果这个世界就是如此,没有人去保护坚持公正的人的权益,那么两位少年变成韩明一样的中年人,怕是迟早。

而电影自然是不满足于此,导演张艺谋也不满足于此。

此外,张艺谋在《第二十条》中所呈现的,是他三十年前的状态,是《有话好好说》《一个都不能少》中的张艺谋。

他仍然深耕现实主义,并具有人文感怀,他返璞归真,完全不炫技用质朴无华的镜头,在《第二十条》中展现了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故事。

电影的内核表达在现实层面,是十分有意义的,而且能够落实到每个人身上。

片名所谓的“第二十条”,指的就是刑法的第二十条,也就是对于正当防卫、防卫过当等问题的界定。

从保护见义勇为者权益的角度出发,它最终讨论的是一个更高的概念,就是当坚持正确的事要付出一定代价时,还要继续坚持吗?

答案是肯定的。

由此,它也引出了那些愿意付出代价,去维护世间公正的人。

至此,内核表达还停留在一个较为温和的阶段。它输出的是一种普世的价值观,是正确的,也比较常见。

而接下来的讨论,却走向了一种更大胆,也更尖锐的方向。

韩明提出要将刺26刀导致受害者受伤的嫌疑人,判处正当防卫而无罪释放,被人质疑法律的威信将受到动摇。

而韩明却说:法律的威信来自于普通人最朴素的情感期盼。

这一句淡淡的台词,却显得十分有力量。

普通人最朴素的情感期盼,是我们每个人在世间努力穿梭的全部情感支点,我们为此奋斗,为此挣扎,也为此苦苦坚持。

其实仔细想想,它不只是法律威信的来源,更是社会上任何规章制度的制定与遵守、是执法人员执法、公民守法等一切的原点。

甚至也是电影创作,所需要遵循的规律。

这句台词不但拔高了整部电影的内核,更让它具有了相当的社会普适性与社会责任。

它让我们看到这是一部拷问人性、拷问良心、甚至拷问法律的电影,也让我们看到,一个电影创作者,在作品中所能够表达的最大化的朴素与真诚。

这是《第二十条》给我带来的惊喜,也是张艺谋这次返璞归真的创作中,无比珍贵的表达。

往期文章:情人节,请你看这部大黑马!

微信&微博:局外人看电影

顺手点赞|在看,谢~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归来--张艺谋同名电影原著

本书以深远的济世情怀,将知识分子陆焉识的命运铺展在中国近当代政治这块庞大而坚硬的底布上,检视了残酷岁月里生命可能达到的高度。严歌苓的笔触往返于主人公盛年时流连的...

by:春叔故事会

纪念丨章子怡主演,张艺谋导演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原著

母亲乳名招娣(章子怡饰),年轻时是远近闻名的美人,不仅心灵手巧,而且勇敢地成为十里八乡第一个自由恋爱的女孩,她暗恋上骆玉生(孙红雷饰)的父亲骆长余(郑昊饰),一...

by:大咖读书会

梅兰芳游美记 | 张艺谋执导电影《悬崖之上》密码本

【强烈推荐】作为线索贯穿电影《悬崖之上》,是剧中执行人物小队和组织取得联系的重要道具。【内容简介】本书主要介绍了梅兰芳赴美国演出“古装新戏”《汾河湾》的全过程和...

by:阅米文化

【书岛】红高粱家族|诺奖得主莫言代表作|张艺谋电影原著|传奇爱情与血性抗争

点击收听喜马讲书:《红高粱家族》:莫言的民间传奇,高密东北乡如何走向世界?惊心动魄的爱情,野性、血性的抗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长篇代表作感受火山爆发、烈酒入喉...

by:播音員桑梓

智慧历史故事全集 | 张艺谋如何在全球打响《红高粱》| 钓鱼钓出冷冻法 | 张大千为何跟梅兰芳说自己是小人

本书所汇集的故事,既有古时名家“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智慧风采,又有当今世界不同行业的奇才志士力挽狂澜、执业界之牛耳的智慧神韵;书中不仅涵盖了名人雅士、墨客骚...

by:以诺说历史

张艺兴 而立24

张艺兴《而立24》若见我身时,如见我心的话。那你们应该能看到一颗心飞舞样子。...

by:恭弥由比

张艺兴《而立24》

若见我身时,如见我心。我常常看见在我心里面有一条龙,会保护我,所以一定也能带我飞。我尽力地去向后看,然后用最大胆的心向前飞!我希望自己未来还可以站上一个又一...

by:何夕Lee

张艺兴晚安电台

《张艺兴晚安电台》第一期更新时间为11月7日晚10点07分,敬请期待。关注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APP”,11月17日晚22:30,来听张艺兴的独家小惊喜,一起做...

by:听友197597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