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 七十一章 哀者必胜

2024-02-11 14:50:4016:06 106
声音简介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祸莫大于无敌,无敌近亡吾宝矣。故称兵相若,则哀者胜矣。



第七十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这一段是在讲不争之德,说不争是有德行的。这个德行是从哪体现出来的呢?一个人如果善于为士,他是不需要动武的,为什么呀?不需要用武力去争长短。说善战者不怒,善于战斗的人,善于带兵打仗的人,是不会发怒的。我们去读历史或者看电视,都会看到一个现象:要想打胜仗怎么办?激怒对方的将领啊,他只要一怒,是不是就乱了?他出兵也没有章法了,开始逞匹夫之勇,是不是接下来他自然就败了。善于战争的人,一定不会发怒的,无论你怎么去激怒他,他都可以坦然面对。



整个这两句都在讲不争,善为士者不武,不跟别人争武力;善战者不怒,不跟别人争气,我们经常说我要争气呀,我要争个对错呀,我要争个是非呀,这都是争,一旦在争的时候,我们的行为就会失常。比如说,我们一定要争个对错的时候,脸也红了,脖子也粗了,讲话声音也大了,不该讲的话是不是也脱口而出了呀。我们在争对错的时候,是不是特别容易伤人呢?但是要知道,我们伤的那个人啊,我们需要做很多事情可能都无法挽回的。比如说两个人可能就事论事,聊起来了价值观,聊着聊着你要争个对错输赢,你就不聊价值观了,你聊什么?聊人身攻击了。你看你长得那么难看,你看你穿那衣服,太丑了呀,只要一争对错,一争输赢,也就是有个争在的时候,你所有的东西都开始变形。



善胜敌者弗与。弗与是什么意思?我不与他战斗。是不是还是在讲不争啊,因为我不需要跟你争一时的高低,不需要逞那个匹夫之勇,所以如果说对方一激怒,还没有准备好呢,你就出战了,是不是你就败了呀。古时候最常用的就是激将法,就是你只要激怒对方的将领,他一出征就结束了,战斗就打完了。所以真正善胜敌者是不会轻易跟你战斗的,因为什么?我还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我还没有等到最好的时机。所以古代带兵的将领,善于打仗的人都是善守的人,他不会轻易出动的,他能耐得住性子,能守得住,找到恰当的时机一击则中,所以善胜敌者不与你战斗。



我们用在生活上是不是也一样,如果你真的是一个内在很有涵养的人,不会跟别人去争,跟他讲了一番话,他不认同,你就不再说了。你在跟身边人在争一件事情的对错,说起了谁对谁错,你发现你说的话他根本听不进去,那就不说了,这件事情到此为止。当你跟孩子想要说起一件事情,你发现他这个时候有情绪,听不进去,那我就不讲了。但是往往我们那个争很容易被激起的,一旦被激起了,你就不管不顾了,该说的话,不该说的话都讲出来了。所以只要起了那个争,无论你是争什么,我们都会失常。只要我们懂得不争,什么东西都不需要去争,这个时候你就会懂得去收敛自己,然后等待恰当的时机。



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所以善于用人的人他是懂得处下的,当你懂得处下的时候,这就是不争之德,你可以把别人用得更好。我来举几个例子,什么叫善于处下呢?处下是不是也就是在处弱呀,说你要出门什么叫善于处下呀?你跟你的儿子说:妈妈不会买机票啊,这个我总是买不明白,是不是处下?你让他去买啊,是不是他就处上了。他给你买的机票,是不是他就跟你是一队的了呀。你说:哎呀!忘了个事,你爸不支持我出去玩。他说:没事,你就说我给你买机票,有没有听懂这感觉,这就是处下,你一处下,他就跟你在一起了呀。他买的,是不是你就多了一个同伴呢?你说你非要处上有什么好处,所以这就叫处下。



我们再举个例子,什么叫处下呀?前段时间我不是运动嘛,打拳,因为你刚开始打拳的时候,你的肺活量没有那么大,你打上几分钟就很累了,然后跟小白,华伟练。我就教给他俩,我说你俩要有教练的思维,教练思维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叫处下。比如说,一个人刚开始学习,跟你打拳击,什么叫处下?如果你很强,他累的都打不动了,你还说用点力气,用点力气,用点力,他还想练吗?他是不是就想回家了。我说你要会教的人,怎么教啊?你处下。什么意思?他在打的时候,你哎呦!哎呦!哎呦!是不是他就觉得我很有劲的,他就有兴趣,简不简单?这就叫处下。你在这跟柱子似的,你很轻松啊,他就不轻松了,他说我没劲啊,我是不是不适合练。是不是接下来他就不学了呀,所以当你去处下的时候,是不是就在鼓励他呀。你打的退,你感觉好像震的手都受不了了。他就觉得我很棒,是不是你就在处下。这个时候他就变强了,你就变弱了。他就愿意学嘛。



佳玉他们教瑜伽的是不是一样?什么叫处下呀,比如说刚来一个学员,人家给你学了几天,你说,你掰呀,你再掰呀,他说我这也不适合,我这掰不过去呀,你看是不是你就处上了。他这一寻思,算了吧,我这腿实在是不适合学这个,你看你不懂柔弱。这个时候什么叫处下呀?哎呦!你才三天,我告诉你我俩月都没掰成这样。是不是他一听,哎呦!看来我还是可以的,是不是他就愿学,这就是处下。这叫什么?是不是不争啊,就是我不跟你争我比你更厉害,我不争我是你的教练,我不争我是你的老师,我不争我在教你,我不争我比你强,这是德哟。当你有这个德的时候,别人就会更舒服,所以呢我们要善于处下。在生活上也是,别总是处上,别总是处强,你会损失很多东西的,有了这个不争之德呀,是谓用人,你就可以很好的去用他呀。是谓配天,古之极也。极就是达到了极致。



那我们再看整个短短的几句话,告诉我们善为士者不武,不与人争武力,说善战者不怒,不会去争气,不会去争一时之气。说善胜敌者弗与,善于战争的人不会跟人家较一时的长短,争一时的对错。说善用人者为之下,善于用人的人是懂得处下和处弱的,当我们处下和处弱,别人就找到了存在感,他就找到了上的感觉,他就找到了强的感觉。所以你就会比较好用,这叫不争之德。有了这个不争之德,是谓用人,懂得这个用人,不争之德,是谓配天,你是可以跟天相匹配的,因为天他从来不逞强,他可以任用万物。古之极也,这个就可以达到用人的极致,可以达到不争的极致。



第七十一章,用兵有言曰,在用兵啊,有这样一句话,吾不敢为主而为客,说我不敢主动进攻啊,我只敢为客,客是什么?等待嘛,不会主动的。吾不敢进寸而退尺,说我不敢进攻,我只会往后退。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什么叫行无行呢?就是没有让军队列整齐的队形,这叫行无行。攘无臂,攘臂是要干嘛?要进攻了,要出征了,所以攘无臂就是不会出征。执无兵,就不会执着自己手中的兵,也就是不倚仗兵力,不倚仗兵强,乃无敌矣,这就进入一种无敌的状态了。依然是延续了第七十章不争的思维,说善于战争的人,我都是为客。我不会主动进攻的,我只是等待,我不会进寸,我只会退尺。我不会去准备出征,我也不倚仗手中的兵力,这个时候就是无敌的状态。



祸莫大于无敌。这个无敌和刚才的无敌不一样,这个无敌是认为自己无敌了,最大的祸患就怕你认为自己没有对手了,你认为你自己是最强的那个,这个时候你就会用强。我们可以看历史上是不是骄兵必败啊,只要认为自己很强大了,即使拿几十万打人家几万,你也会败。因为一旦你认为自己很强大,你就不在意很多事情了,你也不在意别人的心了,你也不在意时机了,这个时候就会盲目出征,所以基本上都是大败而归的。



无敌近亡吾宝矣。说如果你认为无敌啊,就近乎于把自己的宝丢了,这个宝是什么呀?是慈,是不争,对吧,因为有慈,所以你就不争,你就会处下嘛,处下你就不会认为自己无敌。只要你认为自己无敌,你会骄傲自满,这个时候把自己的宝就丢了。故称兵相若,则哀者胜矣。什么叫称兵相若呀?就是两方的实力差不多叫称兵相若。什么叫哀者胜矣,我们说悲哀的,有慈悲的那一方就会胜。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句话叫哀兵必胜,什么叫哀兵啊,举例,两个国家的兵力差不多,但是你要去攻打人家,要去侵占人家,人家是保卫家国的,保卫自己的妻和子的,保卫自己的父母的,请问你可以打的赢吗?这就叫哀兵。人家是保卫家园的,是有慈悲在的,是有那个哀伤在的,你是没有办法打赢的,所以在两方的军力同等的,差不多的情况下,哀者必胜。还有什么情况下呢?说我为什么样的人复仇,名正言顺的,是不是更容易赢啊,你看以前出征之前人们是不是得鼓舞士气啊,鼓舞士气是不是名正才能言顺呢?都会找一个什么样的名啊,他囚禁了我们的君主,他侵害了我们的百姓,我们要不要为我们的百姓去复仇,你看这就叫哀兵,这是必胜的。其实不光是兵力差不多,即使有一些悬殊也是哀兵必胜,除非实力相差太大,没有办法。但凡是相若的,只要是哀的那一方,就一定会胜。



我们去用到生活当中也是一样的,哀者我们再换一个概念,弱是不是哀的一种体现呢?是吧。比如说两个人在那吵架,你会想帮哪一个?是不是想帮弱的那一个,这个人太逼迫人了,太不讲道理了,他太强势了,恨不得我们都想帮他去吵,甚至我们帮他揍他一顿,因为我们同情那个弱者,这就是哀。所以我们可以看春秋那一段的历史,是不是一样?如果说一个大的国家去打另外一个小诸侯国,他是不是就上别的地方去请兵了,说齐国打我,他们就去了,为什么去帮忙啊?因为名正言顺,我们伸张正义啊,你为什么欺负他,是不是齐国就只能退兵啊,打不赢,这就是哀者胜。所以是不是同样这句话,老子还在告诉我们处弱,要处那个哀,要为客,要退,不要去进,这时候你就接近于无敌的状态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道德经》七言解

用七言释译道德经。

by:图说兰州

浙越七十年

浙江越剧团70周年唱段集锦

by:慈溪阿铭

道德经解读《道德经》全文|道德经|老子道德经诵读

如果想领取更多有关提升记忆力的学习资料与课程,请添加卫领取资料:652021681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只是丢掉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节选自文史哲《道德经白话...

by:记忆之树

道德经|老子道德经诵读|道德经解读《道德经》全文

如果想领取更多有关提升记忆力的学习资料与课程,请添加卫领取资料:652021681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只是丢掉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节选自文史哲《道德经白话...

by:提升记忆力

晚清七十年

关于晚清最后的命运与辛亥革命爆发之初的政治经济运转和背景,以民国学者的某一个视角去解读。

by:孟步飞

往事七十年

《往事七十年》是一部自传体纪实性长篇小说,分为《春华》、《夏菡》、《秋实》、《冬蕴》抑扬人生四部曲。书中所写,均基于事实,无虚构,无夸张,只适当加以铺陈渲染。以...

by:云裳欢颜

禅解道德经|禅学|道德经

【内容简介】《禅解道德经》的目的只是告诉人们一个真相:就是宇宙中存在一个东西,一个亘古存在、永不变化的存有。它无变化,无生灭,无颜色,无来去,但万物又都离不开它...

by:大吕文化AI电子书

七十年代

八十年代开花九十年代结果什么事都酝酿于七十年代这个模糊而特殊的十年知识分子群体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历史记忆到底什么样的人称为知识分子他们承载着什么样的责任让我们一起...

by:空山秋

道德经诵读 道德经讲解

欢迎喜欢《道德经》的朋友收听和关注,易学学者周郅坤作品《易经诵读》《道德经诵读道德经讲解》《周郅坤易经八字命理》

by:周郅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