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反问美国汽车企业:为什么中国能做到,我们做不到?

2024-03-02 04:16:0103:15 1549
所属专辑:国际热点︱解读
声音简介

据悉,随着去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在全球“登顶”之后,引发了西方多国所谓的“担忧”。实际在早在去年10月年度报告还没有出炉之际,中国电动汽车就已经在欧美市场增长迅速,欧盟第一时间放风要对中国车企采取反补贴调查,12月,拜登政府又放风正考虑提高对中国的部分贸易关税,特别提及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今年2月,英国政府官员表示也跟进欧盟考虑对华电动汽车“清查”,但目前各方的进展还没有曝光。根据外界的预测,欧盟、英国、加拿大和美国等国家大概率会采取接近的政策,来迎接这场即将席卷西方的“中国电动汽车敲门危机”。

28日,美媒《纽约时报》发文讨论中国的电动汽车在西方多国产生的恐慌性影响,并肯定了中国车企的成就。文章中称中国电动汽车扩张速度已经成为“现象级”的,例如比亚迪公司它去年销售了300万辆电动车,但这还不到他们的饱和产能。这家公司还在巴西、泰国、匈牙利等国家设立生产线,利用中国电池和劳动力优势将自己变成了“巨无霸”的体量,可以说变成了一种“新事物”。美媒感叹称,本土企业除了特斯拉,诸如福特、通用汽车和斯泰兰蒂斯等新兴车企都没有达到目标。

继而美媒提出质疑:中国能做到的,美国企业应该也能做到,但他们现在太“傲慢”了。文章认为对于中国的汽车冲击,拜登政府固然可以选择最普遍的方式:加税,采取果断手段发起贸易保护调查,将中国的电车拒之门外;但从长远来看,如果一直采取封锁的方式最大的可能就是将美国变成汽车工业落后,充斥着造价昂贵、耗油的大型车之地。所以《纽约时报》建议拜登政府让美国车企直面挑战,让其感受“刀架在脖子上的寒意”。

分析人士认为,这段言论主要提及的就是美国主流车企“不争气”的现状,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除了特斯拉之外美国各大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竞争力都不强,即使是获得了拜登政府从电池零件到购车税等一系列补贴后,和吃了25%额外关税的中国车企比也很困难,更何谈出口。对于这一问题实际上拜登政府的制裁已经“呼之欲出”了,但美媒认为这样难免又面临一个新麻烦:活在政府保护中的美国车企不会有成长的机会,他们一直在这环境下生产力就会越来越差。

值得一提的还有,文章最后送给拜登政府一个建议:世界即将迎接中国电动汽车的洪流,美国真的需要“向中国同行学习”,认识到中国车企现在比美国同行们更了解电动车制造的各个环节;为了激发美国汽车企业和中国车企竞争的“斗志”,美方可以对华电动汽车执行限制措施,但也要向美企传递一个讯号:未来对中国汽车采取的进口限制不会永久执行下去,这样才能让他们有紧张感和进行企业升级的动力,或许是解决当下困境的唯一方式。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纽约时报:文学履途》

《纽约时报》旅行板块自1981年开始,让记者专栏作家去美国、欧洲和世界其他角落,探寻伟大作家的灵感之地,刊登他们的文学旅行之作。正是这些文章最终集成了这本书。编...

by:小八扇屏

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

《帝国的回忆》是《纽约时报》晚清时期对华报道的选编,起迄年代为1857年1月至1911年10月。这一时期的中国,正经历着“千年未有之变局”,从独立自主的东方老大...

by:枕边文史馆

精读纽约时报年度好书3年合集

你有一个福利待领取像听小说一样,听懂水浒传《水浒传·新派说书》重磅上线!前20集,共700分钟【限时免费】【点我立即畅听!】不是单纯朗读书本文字不是过度解...

by:路上读书

夜莺|霸占《纽约时报》畅销榜超52周

【内容简介】一个夏日清晨,没人注意到,生活在法国乡间的一家人,宁静的日子开始起了变化。姐姐薇安拥有着幸福的家庭,她温顺谦和,细心经营来之不易的生活。妹妹伊莎贝尔...

by:帆书有声书

改变心理学 I 纽约时报畅销书

为什么人们明知改变重要?却总是难以做到,为什么每次痛下决心改变?总会以失败告终,为什么改变的过程总是那么反复煎熬?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你轻松驾驭改变?早日成为理想...

by:春天看小雨

走进魔法店|露丝的魔法、《纽约时报》畅销书

人生成就是心的能力,希望所有人在12岁前读到。每一次对陌生人微笑,每一回不带评判地看待别人,每一次对自己或他人的谅解,每一个充满慈悲的善行,每一份想提供帮助的意...

by:D煜琳_永不断更

被驱逐的人|《纽约时报》西语版年度图书

加西亚·马尔克斯文学奖得主约瑟夫·撒拉德历时数年的深度调查,通过三种宝贵的秘鲁自然资源——黄金、原木和石油,揭露了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暴力、腐败以及最后造成的悲...

by:中科书院

柏青哥 I 《纽约时报》年度十大好书

小玮播讲微信wwdt5555历史辜负了我们,但我们无所畏惧!2017/18年度全球现象级热门图书,韩裔美籍作家李敏金作品,美国国家图书奖决选。媒体一致看好,...

by:DJ小玮

内容公式|《纽约时报》前品牌内容首席编辑编写

内容介绍:创意要么来自天赋,要么只能等灵光乍现?《纽约时报》前品牌内容首席编辑梅拉妮·德齐尔则认为,创意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培养批量产生。书中梅拉妮·德齐尔将其使用...

by:机械工业出版社C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