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胜仗却“输”了土地?为何中印战争后,中国没有收复藏南地区?

2024-03-26 00:25:2118:35 1.2万
声音简介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的爱国诗人闻一多面对山河破碎的局面,悲愤地写下了《七子之歌》的组诗,倾诉了七块失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悲哀之情,“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

《七子之歌》一经发表,便在黑暗的旧中国引发了强烈共鸣,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然而,闻一多先生不曾注意的是,当时的中国,除了这七子,在遥远的青藏高原南麓还有一块面积远超七子的失地,那就是藏南。

在英国殖民者打败葡萄牙、尼德兰和法国等同行,并颠覆莫卧儿帝国称霸南亚次大陆后,为了英属印度的所谓安全开始疯狂向外扩张,比如在西部三次入侵阿富汗,夺走阿富汗大半国土,在东部则在夺取阿萨姆地区后,向东侵入缅甸,向北入侵西藏。

1914年,中国、中国西藏地方和英国三方代表在英属印度西姆拉开会讨论西藏的地位问题。3月24日,英印政府外交大臣麦克马洪利诱中国西藏地方噶夏代表秘密缔约,将中印边界从阿萨姆平原向北推进150公里,原属中国西藏地方的9万多平方公里国土被划入英属印度。

虽然根据最新发现,所谓麦克马洪线是英属印度政府在1936年单方面捏造而并非麦克马洪线划定,但英国非法攫取中国领土的事实不容置疑,所以历届中国政府和都从未承认过此线。

面对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英国殖民者也不敢轻举妄动,仅在地图上将麦克马洪线标为未定国界。

但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很“较真”,毕竟他是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领导人。早在印度独立前,尼赫鲁就为这个尚在子宫的国家描绘了波澜壮阔的“印度梦”,那就是“印度要么有声有色,要么销声匿迹,中间路线不能令我满意”。

作为英属印度的精英,尼赫鲁家有良田千顷,奴仆无数,是站在金字塔顶的男人。所以,别管眼界够不够高瞻远瞩,也别管没经历过底层社会的锻炼处事够不够成熟,尼赫鲁无所畏惧的勇气是值得肯定的。

在抗美援朝战争如火如荼,新生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将以美国为首的17国联合国军打得屁滚尿流的时刻,尼赫鲁一方面向朝鲜战场派遣医疗队给联合国军充当卫生员,并以仲裁者的身份在国际社会出尽风头,另一方面就是趁新中国无暇西顾的同时在中印边境疯狂蚕食。

早在1948年,印度刚独立就派兵进入门隅地区,1951年更是占领达旺,驱逐了当地的中国行政人员。

1954年,印度将麦克马洪线标为已定国界,并继续蚕食藏南地区,并在1960年几乎占据整个藏南。

虽然在1948年的印巴战争中没有占到多少便宜,但印度却蚕食了大面积的中国领土。彼时的尼赫鲁在国际社会上蹿下跳,高唱不结盟,成为第三世界的领袖,又得到了苏联的支持和美国的暧昧,国际地位可谓高不可攀,这是印度气焰嚣张至极的重要原因。

而尼赫鲁也在这样的胜利中逐渐迷失,本就不接地气的野心更加变本加厉,除了认英属印度为父,坚决以恢复英属印度的版图为己任,尼赫鲁更提出了囊括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中国西藏等地的“大印度联邦”计划,所以上行下效之下,印度的国策一个字就是“进”,两个字就是“前进”,三个字就是“前进进”。

作为从未经历过革命或战争洗礼的大国,印度社会从未脱胎换骨,一盘散沙和山头林立的局面从未改变,而尼赫鲁为首的印度精英又学到了英国“自由”和“民主”的精髓,所以印度独立虽然没有“难产”,相反1947年的“印巴分治”还异常顺利,但呱呱坠地的印度却比外星人还像怪胎。

所以,摆在印度精英面前的印度,比当年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还要令人绝望,而他们又从来没有放弃名利地位为广大人民谋福祉的崇高觉悟,仅靠“小心翼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争取民族独立,所以多党制最适合印度的复杂国情,美苏等大国也喜欢这个外强中干的货色,所以它们也从未停止过不遗余力的吹捧。

所以结果就是,印度精英很膨胀,膨胀到本来还有点儿理智的尼赫鲁也被带动起来,并和女拳师一样不由分说地就出拳了。

历史上的印度虽然被北方和西方的征服者无情蹂躏,古印度文明更是成为秀色可餐的千层饼。所以千百年来中印两国从未走过正式的边界线,中原王朝开疆拓土的极限就是中印势力范围相接的地方,所以这种界线更多地表现为“带状”缓冲区,即“传统习惯线”。

尼赫鲁就是利用中印边界的“模糊性”大举扩张的,除了占据了几乎所有模糊地带,将兵锋推进到麦克马洪线,更高调推行“前进政策”,甚至将哨所建在了解放军的后方,形成了“犬牙交错”的局面。

1959年解放军平叛胜利后,尼赫鲁政府于3月22日向新中国公开提出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要求,极大地践踏了新中国的底线。但为了维护中印友好,新中国始终采取克制容忍的态度,这让尼赫鲁更加有恃无恐。

按照周总理倡议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睦邻友好的划界原则,虽然新中国一概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等国家的不平等条约,但主张按照现状进行边界谈判,在这一倡议下,新中国与缅甸等国的划界得到妥善解决。

但对欲壑难填的印度而言,中国的友好倡议非但不能接受,而且是软弱可欺的表现,所以印度“既要、又要、还要”,比英国殖民者还要野蛮疯狂的影响昭然若揭。

而尼赫鲁还在国际社会一再表示印度不会同新中国谈判,要靠自己的力量将中国绝对从中国的土地上赶出去。

退无可退,忍无可忍!

事实上早在1959年8月,中印两军就爆发了“郎久事件”的冲突,10月更是爆发了“空喀山口事件”,但在新中国的克制下,双方冲突并未升级。

但印度的给脸不要脸,彻底激怒了新中国。1962年9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士可忍,孰不可忍》,严厉警告印度当局:“局势是险恶的,后果是严重的,我们要正告印度当局,勿谓言之不预也”。

彼时的毛主席,遭遇了职业生涯以来最迷茫的时刻,因为他真的想不明白为什么尼赫鲁要来搞我们?但印度的侵犯,已经到了必须给予回应的时刻,所以毛主席在10月18日正式作出自卫反击的指示。

交锋前夜,毛主席询问指挥一线反击部队的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将军。因为上一次打印还是1400多年前临时工王玄策的牛刀小试,所以毛主席需要了解印军的战斗力并对症下药。

毛主席:“听说印度的军队有些战斗力,我们打不打得赢啊?”

张国华:“打得赢,印度精锐部队大概相当于国民党的中等部队,请主席放心。”

一想到国民党部队的“强大”战斗力,毛主席的心瞬间就安了一半,不过还是提醒大家万万不可轻敌,更不能浮躁,一定要认真对待。

事实证明,就像老虎吃掉那只黔驴一样,这是新中国战场上给予印度最高规格的“礼遇”,因为对印战争打响后,张国华说“我从军33年,从未打过如此轻松的仗!”庞国兴说“敌人非但不投降,还敢向我还击!”

克节朗地区位于中印边境东段的西端,位于麦克马洪线以北,不丹以东,是西藏地区通往藏南重镇达旺的必经之地。

当时的印度在克节朗地区部署了印度陆军第7旅和两个炮兵营6000多人,其中印军第七旅曾在英国殖民时期追随英国南征北战,和德日意三国都交过手,号称打遍欧亚的王牌旅,是印度名副其实的精锐。

张国华:“老子打的就是精锐!”

针对克节朗地区印军配置配置“前重后轻、翼侧暴露”的特点,张国华制定了“两翼开刀、侧后迂回、分割包围、各个歼灭”的战法。

1962年10月20日凌晨5:14,随着一发迫击炮弹划破夜空,早已趁夜进入战场的419部队以猛虎下山的姿态,对印度精锐展开了猛烈进攻。

原定40分钟的炮击只持续了20分钟便不得不停止,因为印军防线已崩溃,随着419部队1营三连通讯员庹文汉的一跃而起,大部队迅速冲锋,继续炮击可能误伤自己人。

印军做梦也没有想到解放军会在此时此位置发动攻击,“1个印度兵打10个解放军”的美梦还没醒,印军就听到了熟悉的冲锋号声,那个被美国等西方国家称之为“地狱之声”。

战斗不到五个小时,第七旅便彻底崩溃,不仅1897人被歼灭,旅长达维尔准将更是沦为俘虏,震惊印度。

随着傍晚19时占领第七旅指挥部,原本计划打3天的克节朗战役仅1天就完成。

10月21日,32团奉命追击南逃印军,相机占领达旺。但得知第七旅被消灭,驻守达旺的印军早已望风而逃。本来憋着一股气想要立下攻占大旺大功的32团最终因达旺的不战而下而“功亏一篑”。

克节朗战役爆发后,昌都、林芝、山南地区的中国边防部队也在10月20日分别向对面入侵的印军发起反击,先后拔除呷灵公、拉木多、林卡、拉曼、阿夏比拉等印军据点,逼近瓦弄地区,印军东线短短数天便全面崩溃,印度在麦克马洪线线以南的藏南地区已经没有成建制军队。

与此同时,新疆边防部队对侵入加勒万河谷、红山头等地的印军据点发起猛烈反击,边防部队克服高山缺氧、气候严寒的恶劣条件,清除了侵入中国境内的印军据点37个,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战争的一边倒,让尼赫鲁颜面扫地。为了报仇,歇斯底里的尼赫鲁拒绝新中国在10月24日提出的提出的停止冲突、重开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三项建议,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进行战争动员,并从美国、法国、以色列等国购买武器,并在11月11日向中国边防部队发起全线反扑,中国边防部队不得不再度反击,成全印军马革裹尸的美好愿望。

东段瓦弄方向,昌都边防军390团、388团、153团,389团4个连对窃据瓦弄地区的印军第11旅发起猛烈反击,尼赫鲁翘首以待的胜利再度以印军的惨烈失败而结束。

东段西山口-邦迪拉方向,西藏边防部队于18日发起攻击,19日攻占邦迪拉,随即展开搜剿、追击作战,于21日全部清除了西山口-邦迪拉地区的印军据点。

随着四散奔逃的印军跑出了非洲角马迁徙的队形,我军于21日追击至传统习惯边境线,收复了传统习惯线以北全部国土。

随着西线的捷报频传,印度上下陷入了空前的恐慌,新德里的富豪们甚至纷纷烧掉卢比准备跑路。

但让惊魂甫定的尼赫鲁迷茫的是,11月21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全线停火、后撤。并从12月1日到1963年3月1日,后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中国一侧,并再后退20公里。

随后,解放军将3900多印军俘虏释放,将缴获的武器装备擦拭干净如数交还。

这也意味着,这场我方阵亡722人,消灭印军4885人的战争,最终以我方的班师而结束。

很多人不理解,为何我们要在高歌猛进时撤军,要知道此时的印度上下早已惶惶不可终日,中印边境更是无险可守,平推印度也就是个时间问题。为何非但没有扩大,反而放弃了收复的国土,尤其是藏南。

但从毛主席高瞻远瞩的角度,我们不能忽视青藏高原全年只有两个月可以作战的恶劣条件。

而且当时我国正处于自然灾害时期,高原补给就更加力不从心了,所以快打快撤有无可奈何的必要性。

虽然印军的装备更烂,但却胜在近水楼台先得月,要知道,藏南地区被称为“西藏小江南”,这里海拔从5000多米陡降到100米以下,但地形却向南倾斜,这意味着翻山越岭的我们更加力不从心。

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美苏两大超级大国都不拿印度当棵菜,但为了保住印度这棵人傻钱多的摇钱树,必然不介意给印度更多支持,比如在尼赫鲁的惊慌求助下,美国总统肯尼迪就派遣航母舰队到孟加拉湾给印度加油打气。

对于当时的新中国而言,因为50年代后期的中苏交恶,新中国的国际环境空前恶劣,在东南沿海和北方都烽烟四起的情况下,如果西南方向也波谲云诡,必然会让我们顾此失彼、疲于奔命。

所以,毛主席将战争的性质定义为“惩戒”,让尼赫鲁明白“老虎不发威,但绝不是病猫”,并将此战“一仗打出三十年和平”。

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印反击,彻底清除印度妄图染指西藏的龌龊野心。事实证明,我们的战争目标基本都已经达到。

今天的中印边境,西线3.35万平方公里的阿克塞钦居高临下,中线2000平方公里的地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东线9万多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区则被印度窃据。

1964年,好了伤疤的印军重新窃据麦克马洪线以南的藏南地区。1972年,印度将“东北边境特区”改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1987年2月更是宣称建立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

为了巩固对藏南地区的占领,印度效仿当年窃据锡金的手段,向藏南地区大量移民,逐步改变了藏南地区的人口结构。

很显然,关于重新窃据藏南,印度虽然依然恬不知耻地没有心理压力,但却不敢掉以轻心,除了持续不断地移民,印度更是组建了人数多达15万人的山地部队,号称亚洲最强。

只是,再强的部队,也拯救不了印度令人绝望的对峙态势。虽然当年的我们没有完全收复藏南地区,但却几乎占据了中印边境的所有制高点,这种居高临下的压迫,是印度的不可触摸之痛。

今天的印度,除了维持15万山地部队的劳民伤财,更常年保持着提心吊胆的姿态,因为只要边界未定,印度就始终不可能放心。

更尴尬的是,藏南地区的存在,让印度本就貌合神离的阿萨姆地区也越来越离心,在这样的情况下,理论上只要外部势力稍微用力,印度东北这块准飞地就将和印度没啥关系。

所以,看似印度捡了宝,实则抱着一颗定时炸弹。1962年的中印战争,除了让印度人患上了治不好的“1962综合症”,没事就叫嚣“我们再也不是62年的印度”,爸爸再打我一次的迫切愿望令人心疼;还重新定义了中印边界,在长达2000多公里的边界上令印度处于被泰山压顶的被动压迫之下。

所以,藏南地区问题,是在当时条件下我们所能达到的最好结局。而这块游离的失地,也必将在未来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天民2

方便面的评论值得考虑,大国扩土重要,还是和平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重要?战略上一该有必要慎重考虑!现已进入金融科技时代,土地不是最重要的经济要素,价值和代价者需要比较。人类命运共同体,土地还重要吗?欧盟已无国境,战争思维该改,和平发展该主导!

天民2

此方更大得多的被占土地,如何收回,请评论!

DDwSs44944

家有梧桐树凤凰自然来!

1386378ynqj

后来的东章瀑布为什么也丢了

猜你喜欢
打胜仗

常胜团队的成功密码

by:纵横财税吴琦

打胜仗:让打胜仗成为团队的信仰

生死大于输赢!学习打胜仗的攻略,成为打胜仗的高手!

by:维和大兵

打胜仗的团队

“打胜仗系列”是关于新技术时代的领导力原则和组织变革的一套新观念丛书,也是关于在变化与动荡的时代个人与组织如何赢得成功的一套操作指南。“打胜仗系列”之一的《打...

by:湛庐阅读

打胜仗的思想品读

“打胜仗系列”是关于新技术时代的领导力原则和组织变革的一套新观念丛书,也是关于在变化与动荡的时代个人与组织如何赢得成功的一套操作指南。“打胜仗系列”之一的《打...

by:东篱村居

《打胜仗》 完结

长胜团队的成功密码让打胜仗的思想成为一种团队信仰

by:Y颖想世界

(完结)赛茹宇领读打胜仗

赛茹宇领读系列将带领大家一起品读经典好书,本期领读书籍是打胜仗,本书从打胜仗的信仰、原理、方法以及启示告诉我们企业为何而战以及如何把仗打赢,让我们一起走进华为的...

by:赛茹宇领读经典

方太文化&方太儒道&打胜仗

成人成事的长期管理哲学,中学明道,西学优术,中西合璧,以道驭术。方太是一家企业,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by:纳纳呀

我挨打了

和家人一样,朋友在孩子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孩子还小、刚开始接触外界的时候,朋友早早地就闯入了他们的世界,并在各个方面都影响着他们。在和...

by:沉_甸_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