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公冶长(26)条

2024-03-13 10:12:0015:57 38
声音简介
《论语》公冶长篇(26)条

颜渊、季路侍。
“侍”侍奉之意。
卑在尊旁称为侍。

这里的侍,弟子、学生在老师的身边称为侍。

颜渊和子路侍奉在孔夫子的身旁。

这个时候,老师和学生之间有了接下来的对话。

子曰:盍各言尔志?
“盍”何不。
何不各个言说自己的志向。

很温馨的一个画面,老师和学生之间在互相聊自己的志向,志向就是目标,一个人心中要有自己的志向,要有自己的目标,接下来才能产生自己的行为,所以这里的志向很重要。

子路曰:
首先,子路开始讲自己的志向。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愿”就是希望。
“车马”有马、有车。

那个时候有马车是富贵人的生活,是当权者的生活,说我做大夫,当权为官,或者是很有财富。

衣轻裘
“裘”裘皮的衣服,是很富贵的象征。

那用现在的话来理解就是有车,有房,有钱,有事业,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在追求的比较优越的生活条件。

那么接下来子路想要表达的志向和绝大多数人不一样。

与朋友共
我要与朋友共用,不是我分给你,是大家一起用。

敝之而无憾
“蔽”坏掉了,没有了,消耗了。
“而无憾”
我也不会觉得遗憾,不会觉得难过,不会觉得烦恼。

我们整个来看这句话,追求物质的条件和物质的满足。但是他愿意与朋友分享,即使都用没有了,都用坏掉了,我也没有什么遗憾的。

体现的是重义轻财,我虽然在追求物质的条件。但是我并不只是自己独享,我愿意和他人一起用,这也是子路的为人非常重义,一起愿意奉献和付出。

颜渊曰:
颜回开始说了自己的志向。

愿无伐善,无施劳。
上升了一个境界,无伐善,什么叫无伐呢?

就是不自夸,不炫耀。

《道德经》讲自伐者无功。
如果我们自己夸奖自己的功劳,那么是没有功劳的。

我们先举一个例子,在生活当中也是同样的道理。

比方说一位女士在家中每天做饭,做家务。但是她喜欢抱怨,喜欢自夸,每天都说我有多辛苦,我做了多少家务。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无论是自己的伴侣还是自己的孩子,都会觉得很反感。

那再比如说,一个男人在外操劳赚钱养家,可是他每天如果都挂在嘴上,说没有我你们怎么生活,你们所有的吃住用的东西都是我赚钱买的,你看这个时候别人是不是很反感?

在一个企业当中也是一样的,一个员工也好,一个经理也好,如果自己做了一些事情,而每天都是自我夸奖,自我炫耀,这个公司没有我能行吗?我在这里付出了很多?哪件事情我没有跟着操劳?如果没有我能有公司的今天吗?

自伐者无功,当我们这样去表达的时候,我们去自我炫耀的时候,是没有功劳的,而且只会招来别人的反感,满腹抱怨。

《大学》讲: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
我们做了哪些好的事情,善的事情,不用讲的,不用去自我标榜,自我夸奖,人家看得很清楚。

所以我们再来看颜回无伐善,说我要做善事,但是不自我夸奖,不自我炫耀。

无施劳
我不要把劳苦施加于他人,我们不给别人添麻烦,这个就是内在的仁德的体现了。

我们能自己做的事情,尽量自己去做,我们尽量不麻烦他人,不给他人施加劳累和劳苦,都是站在仁的角度为对方去思考问题的。

我们再来看颜回的志。无伐善,无施劳,首先要有善。所以才能成为无伐善。

我在做善事,但是我要努力的做到做了善事而不自夸。

无施劳
我做事情的时候还不让别人变得更劳累,变得更劳苦。

所以又在明德,也在亲民,又在克己。

我要不停地去明德,这本身就是一种克己,让自己去做更多的善事。

但是不要自夸,我在做着善事的时候,就是在亲民,不施劳于别人的时候也是在亲民。

所以我们看颜回的志和子路的志又开始变得不同,子路可以称为义,就是我还在追求物质的享受和满足。但是我也并不是为了自己,我愿意奉献和牺牲,我愿意和大家共同使用和分享。

到了颜回这里,他体现的是一个仁字,不会去违背仁这个字。

我既要明德,又要亲民,做善事情,我不自己夸大帮助他人,并且站在仁的角度思考,不会施劳于他人,所以他时时刻刻的都在提升自我修养,都在要求自己。

那我们接下来就想问了,孔子的志向是什么呢?
在孔夫子的弟子当中,有两位是敢于直言问他的老师的,一位是子贡,一位是子路。所以这个时候子路帮我们问了。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说我们想听一听老师的志向。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讲了三个年龄段的事情,三种不同的关系。

首先“老者安之”使老者安享晚年,没有忧虑才能安享晚年。无论是从物质的生活还是内在精神的世界,都是没有忧虑的才能安享晚年。

“朋友信之”
朋友对我是信任的,朋友之间是相互信任的,说话做事讲诚信,不欺瞒,不欺骗,这个时候才能朋友互相信任。

“少者怀之”
少者、少年、晚辈是要感念于我们的。

那我们再来看这三句话:
“老者安之”使老者安享晚年,体现的是一个孝字,孝在其中。

“朋友信之”
朋友是相信我们的,互相信任的,体现是一个信字,没有欺瞒,不欺骗,这个时候才能产生互相的信任。

“少者怀之”
少者感念于我们,体现的是一个慈字。上慈下念,我们是慈爱这些晚辈少年的,我们帮助他找到自己的志向,建立更多的人生价值观,让他有所作为。这个时候他才会感念于我们。

这个时候我们再来讲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我们先从身边的亲近的人开始仁爱。

所以说第一重境界叫做使身边的老者安享晚年,一个孝字。

让身边的朋友都能信任我们,体现的一个信字。

让少年晚辈都可以心怀感念,我们的慈字在其中。

那么接下来开始要上升一个境界了,要让所有亲近我们的人,跟随我们的人,都可以有这样的思维,有这样的仁心,都让每一个身边的人可以安享晚年,朋友信任,少者怀之。

所以这是孔夫子做的事情,不光自己要做到如此,还要带着更多的学生去做到如此,还要让天下之人都要做到如此。所以叫天下归仁,天下大同。

这个时候我们再来看孔夫子对比颜回的境界就又上升了一层。

颜回是不违仁,我时刻警醒自己不要去违背仁,警醒自己无伐善,不要自我夸奖自己的善行,无施劳不要把劳累施加于人。


所以这还在克己的过程,还在修己的过程,还在提醒自己不要违背仁。

但是到了孔夫子这里已经是安于仁,说我安于在这个仁之上,我不光要使身边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年怀之,我还要去推行这样的仁道,使天下归仁。人人都有这样的追求,人人都有这样的想法,自然达到天下大同。

我们再来总结这段话,体现了三重境界:从子路开始,子路所讲的境界是忘物的境界,为何讲这是忘物的境界呢?

子路还在追求,是希望有更多的车马、衣物,但是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希望与朋友共用。

所以这个时候他是不被物所缚的,整个人就是轻松的,不执着于物。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来思考了,如果我们还在执着于这些物就会被其束缚。这个时候是心有挂碍的,不要说与朋友共享了,可能自己辛辛苦苦追求来的物欲。

这个时候自己不舍得用,就会变得很痛苦,甚至我在追不到的时候也会变得很痛苦,苦苦执着。

所以忘物的境界会让我们很坦然,会让我们没有束缚。

说我可以去追求物质的条件。但是追求到了以后,我也不执着,我也不吝啬,即使没有追到,我可以轻松坦然地面对,有和没有是一样的。

那我们再来看颜回的境界忘善。
首先我们要去行善的,要不然谈不到忘啊。我们不停地去行善,做善事。但是却忘记了善这件事情。这个整个又上升了一层境界,达到了不违仁,在追求仁这件事情上已经很有建树了,或者说已经达到
仁,时刻提醒自己不违仁。

而子路是义,义是仁的一部分,但是还没有达到仁。

那么颜回不同,他达到了仁,而提醒自己不要去违仁,所以他不再追求物欲。

经常孔夫子赞美颜回的话,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他没有这些物欲的要求,才能安贫乐道。

那我们说,是不是颜回的境界比子路更高呢?
其实无有高下。

那我们要去思考,我们在哪个境界上,我们就去做哪个境界的事情。

说我们可以去追求物欲,这个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我追求的时候,我又可以忘物,我不会执着于拥有更多的好的物品和财富。

但是不影响我努力的精进,不影响我让这件事情做得更好,使其结果自然发生。

那么如果我们过了追求物欲的阶段,我们在追求善行,行善而忘善,我还要努力的去行善,去帮助更多人去做好事。

但是我忘记了我在行善这件事情,不执着呀,无伐善。

那我们再来看孔夫子的境界忘己,没有谈物,也没有谈修己,说我无伐善,无施劳,没有,因为早已经没有了自己。

当没有了自己的时候,我们看看孔夫子在想什么?

愿老者都能安享晚年,朋友之间都能相互信任,让少年都可以心怀志向,都可以感念于教化之人,天下归仁。

希望天下之人都能去安于仁,去教化更多的人,帮助更多的人,使天下大同,每个人都过上幸福安乐的日子。

所以他是一个忘己的境界,没有自己,没有善行,没有物欲,所有的东西都没有,而且也没有自己的功劳。

所以我们看圣贤之人的思想都是这样的。

老子也说,其实我什么都没做,我只是希望天下万物各归其道。

孔夫子说,我什么都没做,我只是让天下归仁,天下大同。

所以圣人他是没有己的,物我两忘,没有物,没有善,没有我,什么都没有,他只是希望万物各遵循其道,成人、成物,赞天地之化育。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功夫哲学论语公冶长第五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

by:張淸楊问手轩咏春拳功

论语 公冶长第五

《论语》是以语录体方式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汇编,它集中体现了孔老夫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以及教育原则,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千百年...

by:林氏包子

公冶長第五——論語章句集註

馬培路老師主講此篇皆論古今人物賢否得失,蓋格物窮理之一端也。

by:春耕园书院

論語不泥 05 公冶長篇 最接地氣的口條解釋最高智慧

需要文字稿的同學請聯絡微信bksun8864,大師兄文山不泥,暨註解易經之後,立刻推出另一部重要的國學註解,即將顛覆宋朝以來,國人對孔子所持有的刻板印象,更是要...

by:大師兄文山不泥

《论语》戚院长主讲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

by:继光书院家长课堂

学《论语》长智慧(视频)

《论语》作为国学经典的代名词,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整部书里不乏思想与智慧,对我们当代教育...

by:听书读书共分享

《论语心得》章一定院长主讲

《论语心得》由学贤书院章一定院长主讲分享,每天晚上20:00微信开课。21:00微课合集同步更新。《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

by:学贤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