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公案》

2024-03-26 22:54:5824:03 57
声音简介
禅宗公案

只手之声   
峨山慈棹禅师在月船禅慧禅师处得到印可, 月船就对他说道: “你是大器, 至今终能 成就, 从今以后, 天下人莫能奈你何, 你应发心再参善知识, 不要忘记行脚云游是禅者的 任务。 ”   有一年, 峨山听说白隐禅师在江户的地方开讲《碧岩录》, 便到江户参访白隐禅师, 并呈上自己的见解, 谁知白隐禅师却说道: “你从恶知识处得来的见解, 许多臭气薰 我! ”   于是, 便把峨山赶出去, 峨山不服, 再三入室, 三次都被打出来。 峨山心想: 我是被 印可的人, 难道白隐禅师看不出我有实悟?或许是在考验我吧!便再去叩禅师的门说道: “前几次都因我的无知, 而触犯了禅师, 愿垂慈诲, 我一定虚心纳受。 ”   白隐禅师道: “你虽担一肚皮禅, 到生死岸头, 总无着力, 如果要痛快平生, 须听我 ‘ 只手之声’ (参一只手所发出的声音) ! ”   因此, 峨山便在白隐禅师座下, 随侍四年, 在峨山三十岁那年终于开悟。   峨山是白隐禅师晚年的高足, 峻机妙用, 大振白隐的门风。 后来年老时, 在庭院外整 理自己的被单, 信徒看到, 觉得奇怪, 便问道: “禅师! 您有那么多的弟子, 这些杂事为 什么要您亲自整理呢?”   峨山禅师道: “杂事, 老年人不做, 那要做什么? ”   信徒说道: “老年人可以修行呀! ”   峨山禅师非常不满意, 反问道: “你以为处理杂务就不是修行吗?那佛陀为弟子穿针 为弟子煎药, 又算什么呢?”信徒终于了解到生活 中 的禅。   一 般 人 最 大的 错误 , 就是把做事 与 修行 分 开, 其 实, 如 黄檗 禅师开 田、 种菜 , 沩 山禅 师 合酱、 采 茶, 石霜 禅师 磨麦、 筛米 , 临济 禅师 栽松、 锄 地, 雪峰 禅师 砍柴、 担 水 , 其它 还有 仰 山的 牧牛 , 洞 山的果 园等 , 这在在说 明 , 禅在生活 中 。 断指求法 唐代仰 山慧 寂 禅师, 广州 人, 俗姓叶 , 九 岁时, 父母 便 送 他到 广州和安寺 出家, 到了 十六岁时, 父母 又后 悔 不 该送 他出家, 故又想 尽 方 法 , 把他 接回 家来, 令 他还 俗 , 准备完 婚 。 慧 寂 知道后, 大 惊 , 着 急 地问道: “这是为什么呢? ”   慧 寂 的 父 亲 回答 道: “从前我 和 你 母 亲之所以要 送 你到 寺 院 里 出家, 是因为有一 个 算 命先 生说你 命中 犯 凶煞 , 如果不 投 入 僧 门, 求菩萨 的 庇护 , 便无 法抚养长 大。 现 在你 已 经 度过 了 厄运 , 可以还 俗 , 继承叶 家 香火 , 我 与 你 母 亲 已 为你 安排好 一门 美 满 姻缘 , 你又何 必执 意 回 到 寺里过清苦 的生活呢? ”   慧 寂 听后, 不觉 悲 痛 万分 , 一方 面 觉得 父母 用心 良苦 , 恩情深重 , 一方 面 又觉得 双 亲 在 利 用佛门, 以 保 全 儿 子生 命 。 如今 厄运 一 过 , 就要 立刻背弃 佛门, 这 种伪 善 伪 信 、 自 私自 利 的行为, 实在 罪过 。   想来想去, 慧 寂决 心不 造孽缘 , 不能 顺 着 父母 心愿成 婚 , 可是又知道 语言 上的 争执 是 没 有用的, 于是就 趁 家人不 注 意时, 将 自己 左 手的无 名指和小指 , 一 刀斩断 , 鲜血淋漓 地 盛 在 盘里 , 捧 着去见 双 亲, 长跪 不 起 的 请求 道: “ 孩儿已身 入佛门, 为 正 信弟子, 此生 誓 愿 求取 无上 正等正 觉, 双 亲大 恩 大 德 , 孩儿当 时时 祈 愿 回向 , 却 绝 不再还 俗 成家。 今 断 二 指 以 示决 心, 请双 亲成全我的愿心! ”   做 父母 的看到慧 寂盘里血渍斑斑 的 两截断指 , 知道 其 意 志坚决 再难 更改 , 只 好让 慧 寂 返回 佛门。   后来, 慧 寂 十 八 岁时, 到江 西吉州 , 拜 访 耽源 禅师, 传授圆相九 十六 种; 二十一岁, 参访 灵佑 禅师, 侍从十五年 ; 三十五岁后, 领众 出 世 , 成为 沩 山 灵佑 座下的大弟子, 创立 中国 禅宗 里 “ 沩仰 宗”一 派; 七十三岁时 示寂 , 大家都 尊称 为“ 小释迦 ” 。 中国 人对出家为 僧 , 一 直没 有 正确 的 认 识, 有的人 认 为出家生活 清苦 , 有的人 认 为 必 定受什么 刺激 , 才会 看 破红尘 。 殊 不知“出家 乃 大 丈夫 之事, 非 将相 所能为”, 如 顺治皇 帝 说: “ 黄金 白 玉 非为 贵 , 唯 有 袈裟披肩 难。 ” 仰 山慧 寂 禅师 若 无大心大愿, 不能入佛门 为 僧 , 怎 能成为一 代 宗师! 大机大用。   有一次, 百丈 怀 海 禅师参访 马 祖道一禅师时, 站 在他的 身旁 , 马 祖道一禅师 转眼注视 着 绳床 的 角 上 挂 着的 拂 子, 怀 海 禅师 顺 着 马 祖禅师的 眼光 说道: “就是这 个作 用, 应 离 开 这 个作 用! ” 马 祖道一禅师道: “你以后要如何 接引学 人? ” 百丈 怀 海 禅师 拿 下 拂 子, 竖 了 起 来。 马 祖道一禅师道: “就是这 个作 用, 应 离 开这 个作 用! ”   怀 海 禅师就把 拂 子 挂 到 原 来的地方。 忽然 , 马 祖禅师振 威 大 喝 一声, 震 得怀 海 禅师的 耳朵聋 了三天。   后来, 怀 海 禅师 住持百丈 山, 因为山岩 险 峻高 绝 , 所以又 叫 大 雄 山。   一天, 百丈 怀 海 禅师对弟子开 示 道: “禅 教 大 法 不是 微 小 的事, 我从前被 马 大师一 喝 耳聋 了三天。 ” 黄檗 禅师听老师这么说后, 不自觉地 吐 出 舌 头。 百丈 禅师问道: “你以后不是要 继承马 祖的禅 法 吗? ” 黄檗 禅师 答 道: “今天老师 举 出这 个 公案, 使 我 们 见到 马 祖禅师的大机大用, 但 是还 不能了解 马 祖大师, 假 如 继承 他的方 法 , 以后 将会接引 不到 学 人了。 ” 百丈 禅师说道: “如是! 如是! 见解 与 老师一 样 , 见解 超 过 老师, 才 可以 承当 禅 教 大 法 的 传授 , 你有些地方 超 过 了我。 ” 黄檗 禅师听后, 便 恭恭敬敬 地 礼 拜 着。   后来 沩 山禅师问 仰 山禅师道: “ 百丈 再参 马 祖因 缘 , 此二 尊 宿 意 旨 如何? ” 仰 山禅师道: “此是 显 大机大用。 ” 沩 山禅师道: “ 马 祖座下出 八 十四 位 善知识, 几人得大机?几人得大用?” 仰 山禅师道: “ 百丈 得大机, 黄檗 得大用, 余 者 皆 是 倡导 之师。 ”   禅门的大机大用, 主 要就是 直指 本 心, 见 性 成佛。 吾 人在生活 里 , 要能自 由 、 自 主 , 要能 圆 满 、 喜悦 。 精神 和 物质 要 合 一, 内 心 和 外 境 要一如, 随佛道而不成佛, 随 众 生而不 入 众 生, 只讲开悟, 只讲机用, 此即所 谓 禅! 卧 如来 赵 州 从 谂 禅师, 山 东 人, 十 八 岁时到 河 南 初 参南 泉普 愿禅师时, 因为年 轻 , 南 泉 禅师 正 躺 着 休息 , 就 没 有 起身 , 看见 赵 州 时就 仍睡 着问道: “你从 哪 里里 来? ” 赵 州 : “从 瑞像 院来。 ”

南 泉 : “见到 瑞 相 了吗? ” 赵 州 : “不见 瑞 相 , 只见 卧 如来。 ”   南 泉 禅师于是 坐 起 来, 对 赵 州 颇欣赏 , 问道: “你是有 主沙弥 ? 还是无 主沙弥 ? ” 赵 州 : “我是有 主沙弥 。 ”   南 泉 : “谁是你的师 父 呢? ”   此时, 赵 州 恭敬 地 顶礼 三 拜 后 走 到南 泉 的 身 边 , 非常 关 怀地说道: “ 冬腊严寒 , 请 师 父保重 ! ”   于是南 泉 禅师非常器 重 他, 因 赵 州 是以行 动 来 代 替 语言 。 从此, 师徒 相 契 , 佛道 相投 赵 州 成为南 泉 禅师的入室弟子。   有一天, 赵 州 禅师 请示 南 泉 禅师一 个 问 题 : “什么是道? ”   南 泉 : “平常心是道。 ” 赵 州 : “ 除 了平常心之外, 佛 法 无 边 , 另 外是 否 还有 更 高 层 次的 趣 向 呢? ”   南 泉 : “如果心 中 还 存 有什么 趣 向 , 就有了那 边 , 没 有这 边 ; 就 会 顾 了前 面 , 忘了后 面 , 因此, 所 谓 全 面 , 被 扭曲 了的 东 西 , 怎会 是 圆 融 无 碍 的道呢? ” 赵 州 : “如果佛 法没 有一 个 趣 向 , 回 顾茫茫 , 我 怎 么知道那就是 『 道 』 呢? ”   南 泉 : “道不 属 知, 不 属 不知 ; 知是 妄 觉, 不知是无记。 若 欲真达 到不 疑 之 『 道 』 , 你应 当 下 体 悟, 『 道 』 犹 如 太 虚, 廓 然 荡豁 , 岂 可 强 说是非 耶 ? ” 赵 州 禅师自 小 就 聪 明 颖 慧, 出 言 吐 语 , 自有禅味, 一 句 不见 瑞 相 , 只见 卧 如来, 赢 得 了南 泉普 愿禅师的 欣赏 , 即至问他是有 主 的 沙弥 还是无 主 的 沙弥 , 他不用一 般 的 语言回答 他用行 动表 示 , 顶礼 、 侍 立 , 这不就是无 言 说的禅风吗? 赵 州 禅师的禅, 重 在自我 肯 定, 自 然 随 缘 , 所 谓 从平常心 流露 , 不做 斧凿 , 自有一 番 禅心慧解! 禅心经 语   日 本 道 元 禅师, 三岁时 丧 父 , 八 岁时 丧 母 , 从 小 就 由叔 父 收 养 , 十四岁时在 京 都 建仁 寺 出家。   我 国 宋朝 时 代 , 道 元 禅师来我 国 留 学 , 当 船在 庆元港停泊 时, 一 位 年 约 七十多岁的老 禅师上船来 购买木 耳 。 道 元 禅师 很 亲 切 地 跟 他 招呼 , 言 谈 中 知道老禅师 名 叫 有 静 , 是 浙 江 阿育王 寺 的典座( 煮饭 ) , 于是就对他说道: “禅师! 天 色 已 暗 , 您就不要 急 着赶 回 去, 在我 们 船上 过 一 宿 , 明 天再 回 去吧! ”   有 静 老禅师 也 非常有 礼 的 回答 道: “ 谢谢 您的 好 意, 明 天 阿育王 寺里正好 煮 面 供 养 大 众 , 今天 特 地出来 买木 耳 , 以便今晚 带 回 , 赶着 明 天应用, 所以不方便在此 过 宿 。 ”   道 元 禅师道: “就算您不在 寺里 , 难道就 没 有人 代 理吗? ”   有 静 老禅师道: “不, 不能 让 人 代 理, 我是到了 现 在这 种 年 纪 才领 到这 分 职 务的, 怎 可 轻易放 弃 或 请 人 代 理? 何 况 我 未曾获 得外 宿 的 同 意, 不能 破 坏 僧 团 的 清 规 。 ”   道 元 禅师道: “您 已 是年高 德 邵 的 长 者, 为什么还要 负责 典座这 种 职 务呢?应 该安 心 坐 禅, 勤 于 读 经呀! ”   有 静 老禅师听后, 开怀大 笑 , 说道: “外 国 的 青 年禅者, 你 也 许还不了解何 谓 修行, 请 莫见怪, 你是一 个 不 懂 禅心经 语 的人。 ”   道 元 禅师 羞愧 地问道: “什么 叫 禅心经 语 ? ”   有 静 老禅师不做思 索 , 立刻答 道: “一二三四五。 ”   道 元 禅师再问道: “什么 叫 修行? ”   有 静 老禅师 咬字 清 楚 答 道: “六七 八九 十。 ”   道 元 禅师在 宋 代 时, 到我 国 来 学法 , 走遍 我 国名 山 丛林 , 后在 浙 江天 台 寺 如 净 禅师处 得 法 。 回 日后, 努 力 弘扬 禅道, 成为 曹 洞 宗的开宗祖师, 着有《 正法眼 藏》 、 《 普劝 禅 仪 》 等 禅门 重 要 著 作 。 道 元 禅师 初 到我 国 时, 即 遇 到有 静 这 位 老禅 和 子, 可以 让 他知道 中国 禅 林 里 真 是藏 龙卧虎 , 一 个 煮饭 的老者, 禅风高峻, 深 不可 测 。   什么 叫 禅心经 语 ? 什么 叫 修行?有 静 老禅师 回答 的一二三四五 、 六七 八九 十, 当然 这 不一定 指 的什么, 也 可以说“一即一 切 ” , “一二三四五”还不 够包括 禅心经 语 吗? 还 重 吗? 荣枯 一如   药山禅师在庭院 里 打 坐 , 身旁 坐 了 两 位 弟子, 一 位叫 云岩, 一 位叫 道 吾 , 他 忽然指 着 院子 里 一 枯 一 荣 的 两 棵树 , 先 对道 吾 问道: “那 两 棵树 是 枯 的 好 呢? 还是 荣 的 好 呢? ”   道 吾 回答 道: “ 荣 的 好 。 ”   药山再问云岩: “ 枯 的 好 呢? 荣 的 好 呢? ”   云岩 答 道: “ 枯 的 好 ! ”   这时, 正好 一 位 姓 高的侍者经 过 , 药山又以 同样 的问 题 问他: “ 枯 的 好 呢? 荣 的 好 呢? ”   侍者 回答 道: “ 枯 者 由 他 枯 , 荣 者任他 荣 。 ” 同 一 个 问 题 有三 种 不 同 的 答 案, “ 荣 的 好 ” , 这 表 示 一 个 人的 性格热忱进 取; “ 枯 的 好 ” 这 表 示清 净淡泊 ; “ 枯 者 由 他 枯 , 荣 者 由 他 荣 ” , 这是 顺 应自 然 , 各 有因 缘 。 所以有 诗曰 :   “云岩 寂寂 无 窠臼 , 灿烂 宗风是道 吾 ; 深 信高禅知此意, 闲 行 闲坐 任 荣枯 。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师 姑 是 女 人 智通 禅师在 归 宗禅师处参禅时, 有一天晚上 巡堂 , 大 叫 : “我开悟了! 我开悟了! ”   大 众 听了 吓 一 跳 , 第 二天上 堂 , 归 宗禅师 集 合 大 众 问道: “ 昨夜 是谁自 称已 开悟了, 请站 出来! ” 智通走 出来, 直 下 承 担地说道: “是我! ” 归 宗: “你是悟了什么呢? ” 智通 : “我悟的道不能说。 ” 归 宗: “如来 降 世 , 为 示 教 利 喜 , 总可方便一说。 ” 智通 禅师 低 声 细 语 地说道: “师 姑 原 来是 女 人做的。 ”   师 姑 , 是在家 学 佛的 女居士 , 师 姑 是 女 人的问 题 , 自 古 就 没 有人怀 疑 过 , 但智通 经 过 千辛 万苦 , 才 懂 得这问 题 。 越 是平常的道理, 越 是不平常, 智通 悟的, 当然 不是师 姑 是不是师 姑 , 女 人是不是 女 人, 主 要的是 智通 悟到了 真 如佛 性 不 变 的道理, 但 这 种 道理 确 实是不 好 说的, 说了 也 等 于 白说, 不如来一 句 “师 姑 原 来是 女 人做的”, 这一 句话 多么平 凡 , 又多么 微 妙! 处事 秘诀 唐代 丰干 禅师, 住 在天 台 山 国清寺 , 一天, 在 松 林漫步 , 山道 旁忽然传 来 小孩 啼哭 声音, 他 寻 声一看, 原 来是一 个 稚龄 的 小孩 , 衣 服虽不整, 但 相 貌 奇 伟 , 问了 附近 村庄 人家 没 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 孩 子, 丰干 禅师不得 已 , 只 好 把这 男 孩 带 回国清寺 , 等 待 人家来 认 领 。 因他是 丰干 禅师 捡 回 来的, 所以大家都 叫 他“ 拾 得” 。 拾 得在 国清寺安住 下来, 渐渐 长 大以后, 上座就 让 他担任行 堂 ( 添 饭 ) 的 工 作 。 时 间 久 后, 拾 得 也 交 了不 少 道 友 , 尤 其其中 一 个名 叫寒 山的 贫 子, 相 交 最 为莫 逆 , 因为 寒 山 贫 困 , 拾 得就 将 斋 堂 里 吃剩 的 渣滓 用一 个 竹筒装 起 来, 给 寒 山 揹 回 去用。   有一天, 寒 山问 拾 得说: “如果 世 间 有人无 端 的 诽谤 我 、 欺 负 我 、 侮辱 我 、 耻 笑 我 、 轻 视 我 、 鄙贱 我 、 恶 厌 我 、 欺骗 我 、 我要 怎 么做 才好 呢? ” 拾 得 回答 道: “你 匚妨忍 着他 、 谦 让 他 、 任 由 他 、 避 开他 、 耐烦 他 、 尊 敬 他 、 不要理 会 他。 再 过 几年, 你 且 看他。 ” 寒 山再问道: “ 除 此之外, 还有什么处事 秘诀 , 可以 躲避别 人恶意的 纠缠 呢? ” 拾 得 回答 道: “ 弥 勒 菩萨 偈 语 说:   老 拙 穿 破 袄 , 淡饭 腹 中 饱 , 补 破好 遮 寒 , 万 事随 缘 了 ;   有人 骂 老 拙 , 老 拙 只说 好 , 有人打老 拙 , 老 拙 自 睡 倒 ;   有人 唾 老 拙 , 随他自 乾 了, 我 也 省 力气, 他 也 无 烦恼 ;   这 样 波罗蜜 , 便是妙 中 宝 , 若 知这 消 息 , 何 愁 道不了?   人 弱 心不 弱 , 人 贫 道不 贫 , 一心要修行, 常在道 中 办 。   如果能 够体 会 偈 中 的 精神 , 那就是无上的处事 秘诀 。 ”   有 谓寒 山 拾 得 乃 文 殊、 普 贤 二大 士 化 身 。 台 州牧 闾丘胤 问 丰干 禅师, 何方有 真 身菩萨 告 以 寒 山 、 拾 得, 胤 至 礼 拜 , 二人大 笑曰 : “ 丰干 饶 舌 , 弥 陀不识。 ”   意 指 丰干 乃 弥 陀 化 身 , 惜 世 人不识。 说后, 二人隐 身 岩 中 , 人不 复 见。 胤遣 人录 其 二 人 散 题 石 壁间 诗 偈 , 今行于 世 。 寒 山 、 拾 得二大 士 不为 世 事 缠缚 , 洒脱 自在, 其 处 世 秘诀 确 实高人一 等 。 参禅 法 器 法 远 圆 监 禅师在 未 证 悟前, 与 天 衣 义 怀禅师听说 叶 县 地方 归 省 禅师有高风, 同 往 叩参 适逢 冬寒 , 大 雪 纷飞 。 同 参 共 有 八 人来到 归 省 禅师处, 归 省 禅师一见即 呵骂驱逐 , 众 人不 愿 离 开, 归 省 禅师以 水 泼 之, 衣 褥 皆 湿 。 其它 六人不能 忍 受, 皆 忿怒 离 去, 唯 有 法 远 与 义 怀整 衣 敷具 , 长跪祈请 不 退 。   不 久 , 归 省 禅师又 喝 斥 道: “你 们 还不他去, 难道 待 我 棒 打你 们 ? ” 法 远 禅师 诚恳 地 回答 道: “我二人 千 里 来此参 学 , 岂 以一 杓 水 泼 之便去?就是用 棒 责 打, 我 们也 不愿 离 开。 ” 归 省 禅师不得 已 似 地道: “ 既 是 真 来参禅, 那就去 挂 单吧! ” 法 远 禅师 挂 单后, 曾 任典座( 煮饭 ) 之 职 , 有一次 未曾 禀告 , 即 取 油 面作 五味 粥 供 养 大 众 。 当 这 件 事被 归 省 禅师知道后, 就非常生气地 训斥 道: “ 盗 用常 住 之 物 , 私 供 大 众 , 除 依 清 规责 打外, 并应 依值偿 还! ” 说后, 打了 法 远 禅师三十 香 板 , 将其 衣物 具估价 后, 悉 数偿 还 已 毕 , 就 将法 远 赶出 寺 院。 法 远 禅师虽被 驱逐 山门, 但仍 不 肯 离 去, 每 日于 寺 院 房廊 下 立 卧 。 归 省 禅师知道后, 又 呵斥 道: “这是院门 房廊 , 是常 住 公有之所, 你为何在此行 卧 ? 请将 房租钱 算 给 常 住 ! ” 说后, 就 叫 人 追 算 房钱 , 法 远 禅师 毫 无难 色 , 遂 持 到 市街 为人 诵 经, 以 化 缘 所得 偿 还。   事后不 久 , 归 省 禅师对 众 教 示 道: “ 法 远 是 真 正 参禅的 法 器! ” 并 叫 侍者 请法 远 禅师 进堂 , 当众 付给 法 衣 , 号 圆 监 禅师! 一 坐 四十年,佛 窟惟则 禅师, 宋朝 长安 人, 少 年出家后, 在 浙 江天 台 山 翠屏 岩的佛 窟庵 修行。   他用 落 叶 铺盖屋 顶 , 结 成 草庵 , 以 清水 滋润咽喉 , 每 天只在 中 午 采 摘 山 中 野 果以 充腹 饥 。   一天, 一 个 樵 夫 路 过 庵 边 , 见到一 个 修道老 僧 , 好 奇地 向 前问道: “你在此 住 多 久 了? ”   佛 窟 禅师 回答 道: “大 概 已 易 四十 寒 暑 。 ” 樵 夫好 奇地再问道: “你一 个 人在此修行吗? ”   佛 窟 禅师 点 头道: “ 丛林 深 山, 一 个 人在此都 已 嫌 多, 还要多人何为? ” 樵 夫 再问道: “你 没 有 朋友 吗? ”   佛 窟 禅师以 拍掌 作 声, 好 多 虎 豹 由 庵 后而出, 樵 夫 大 惊 , 佛 窟 禅师 速 说莫 怕 , 示 意 虎 豹 仍 退庵 后, 禅师道: “ 朋友 很 多, 大地山 河 , 树木 花草 , 虫蛇野兽 , 都是 法 侣 。 ” 樵 夫 非常 感 动 , 自愿 皈依 作 为弟子。 佛 窟 对 樵 夫 扼 要的 指示 佛 法 的心要道: “ 汝 今虽 是 凡 夫 , 但 非 凡 夫; 虽非 凡 夫 , 但 不 坏凡 夫法 。 ” 樵 夫 于 言 下 契 入, 从此 慕 道者 纷纷 而来, 翠屏 岩上白云 飘空 , 草 木 迎 人, 虎 往鹿 行, 鸟飞虫鸣 , 成为佛 窟 学 的禅 派 。   一 坐 四十年, 用 普通 的常识看, 四十年是 漫 长 的岁月, 但 证 悟无 限 时 间 , 进 入 永恒 生 命 的 圣 者, 已 融 入大 化 之 中 的 惟则 禅师。 雪 霁 便行 宋朝 德 普 禅师 性 情 天 赋豪纵 , 幼 年随 富乐 山 静 禅师出家, 十 八 岁受 具戒 后, 就大开讲 席 弘 道。 两 川缁素 无人 敢 于 辩 难, 又因 其 为人 急 公 好 义 , 时人 誉 称 他为 义 虎 。 宋 哲 宗 元 佑 五年十月十五日, 德 普 禅师对弟子 们 说: “ 诸 方 尊 宿 死时, 丛林 必 祭 , 我 以为这是徒 然 虚 设 , 因为人死之后, 是 否 吃 到, 谁能知 晓 。 我 若 是死, 你 们 应 当 在我死之 前 先 祭 。 从 现 在 起 , 你 们 可以 办祭 了。 ”   大 众 以为他说 戏 语 , 因而便 也 戏 问道: “禅师几时 迁化 呢? ” 德 普 禅师 回答 : “ 等 你 们 依序祭 完 , 我就 决 定去了。 ”   从这天 起 , 真 的 煞 有 介 事地 假 戏 真 做 起 来。 帏帐寝 堂 设 好 , 禅师 坐 于 其中 , 弟子 们 致 祭 如 仪 , 上 香、 上 食 、 诵 读 祭文 , 禅师 也 一一 领 受 飨餮 自如。   门人弟子 们 祭毕 , 各 方信徒 排 定日 期依 次 悼祭 , 并上 供 养 , 直 到 元 佑 六年 正 月 初 一日 经 过 四十多天, 大家这 才 祭 完 。   于是 德 普 禅师对大家说: “ 明 日 雪 霁 便行。 ”   此时, 天上 正 在 飘 着 鹅毛 般 的 雪 花 。 到了次日 清 晨 , 雪 飘 忽然 停 止 , 德 普 禅师 焚 香盘 坐 , 怡 然 化 去。   悟道的禅师, 有一些 言 行生活, 给 人一 种 游 戏 人 间 的 感 觉, 其 实, 禅者 岂 单游 戏 人 间 连 生死之 间 都在游 戏 。   在禅者 眼中 , 生 固 未 可 喜 , 死 亦 不 必悲 , 生 和 死, 不是 两回 事, 生死 乃 一如 也 ; 因为 既 然 有生, 怎 能无死?要 紧 的是 超越 生死, 不受生死 轮 回 , 如 德 普 禅师, 不 但 预 知生死, 而 且 在生死 中 , 留 下这一 段 美 谈 , 其 不 勘 破 生死而何? 十后 悔   有一 学僧 问云 居 禅师道: “弟子 每 做一事, 事后总不 胜懊 悔 , 请 问老师, 为什么我有 那么多的 懊 悔 呢? ”   云 居 禅师道: “你 且 先 听我的十后 悔 :   一 、 逢 师不 学 去后 悔;   二 、 遇 贤 不 交别 后 悔;   三 、 事亲不 孝 丧 后 悔;
四 、 对 主 不 忠退 后 悔;   五 、 见 义 不为 过 后 悔;   六 、 见 危 不 救陷 后 悔;   七 、 有 财 不 施 失 后 悔; 八、 爱 国 不 贞亡 后 悔; 九、 因果不信 报 后 悔;   十 、 佛道不修死后 悔;   这以上十 种 后 悔 , 你是 哪 里种 后 悔 ? ” 学僧 摸摸 头 脑 , 无可奈何地说道: “老师! 看 起 来这些后 悔 , 都是我的 毛 病 ! ”   云 居 禅师道: “你知道 既 是 毛 病 , 就要 火 速 治 疗 呀! ” 学僧 问道: “我就是因为不 懂 得 治 疗 , 所以 恳 请 老师慈 悲 开 示 ! ”   云 居 禅师开 示 道: “你只要把十后 悔中 的 ‘ 不’ 字 改 为 ‘ 要’ 字 就可以了, 例 如: ‘ 逢 师要 学 , 遇 贤 要 交 , 事亲要 孝 , 对 主 要 忠 , 见 义 要为, 见 危 要 救 , 得 财 要 施 , 爱 国 要 贞 , 因果要信, 佛道要修。 ’ 这一 字 的药, 你 好好 服用! ”   人的恶 习 , 往往 不到 黄 河 不死心, 不见 棺材 不 掉泪 , 假 如能 慎 于 始 , 就不 会 事后 懊 悔 了。 经云: “ 菩萨 畏 因, 众 生 畏 果。 ” 众 生总是果 报 现 前时 才会 后 悔 , 如能 够 事 先 予 以 肯 定, 即不后 悔 了。   对 好 事, 太 多的 否 定, 当然 就 会 后 悔; 假 如对 好 事 肯 定, 对 坏 事 否 定, 那就不 会 后 悔 了。 十事开 示   有 学僧 问 寂 室禅师道: “ 请 问老师! 在禅门 中 , 应 该 具 备 些什么 条 件 , 才 能 进 入禅 道? ” 寂 室禅师 回答 道: “ 狮 子 窟 中 无 异 兽 , 象 王 行处 绝 狐踪 。 ”    学僧 又问道: “参禅不参禅有什么不 同 ? ” 寂 室禅师道: “生死 路 头 君 自看, 活人全在死人 中 。 ” 学僧 再问道: “ 学 禅 究 有何 益 ? ” 寂 室禅师道: “ 勿 嫌 冷 淡 无 滋 味, 一 饱 能 消 万 劫灾 。 ” 学僧 听后, 对参禅生大信心, 一日 领学 者 数 十人, 跪求寂 室禅师开 示 大 众 参禅 法 要, 禅师因见大 众 心 诚 , 故即以十事开 示 大 众 道:   “ 学 禅者应 注 意如下十事:   一者 、 须知生死事大, 无常 迅 速 , 须 臾 不可忘 失 正 念 。   二者 、 须于行 住 坐卧 , 检束 身 心, 任何时 刻 不犯 律 仪 。   三者 、 须能不 执 空 见, 不 夸 自我, 精进 勇 敢 勿堕邪战 。   四者 、 须 摄 六 根 正 念 , 语 默 动静 , 远 离 妄 想 抛 开 烦恼 。   五者 、 须有 求 道 热忱 , 灵明 不 昧 , 魔 外 窟 中 施 于 教 化 。   六者 、 须能 废 寝 忘 食 , 壁 立万 仞 , 竖起 脊梁勇 往 向 前。   七者 、 须 究 西 来佛意, 念 佛是谁, 哪 里个 是我 本 来 面 目 。 八 者 、 须参 话 头禅心, 工 夫 绵密 , 不 求 速 成任 重 道 远 。 九 者 、 须要 宁 不发 明 , 虽经 万 劫 , 不生二 念绍隆 如来。   十者 、 须能不 退 大心, 洞然菩 提 , 兴隆 佛 法 续 佛慧 命 。   以上十事, 诸 仁 者不知能 会 也 ? ” 众学僧 听后, 欢 喜 踊跃 , 无不 誓 愿 奉 行。 寂 室禅师的十事开 示 , 岂 止 参禅者的座 右铭 , 即任何修行 均 当 如此。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禅宗公案

禅宗公案佛理治愈

by:慕三儿_

禅宗公案

禅宗公案是一种禅师和弟子之间的对话或事件,这些对话常常看似不可思议,却深藏智慧。这些公案不仅是禅宗修行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探索自我、领悟真理的钥匙。通过参悟公案,...

by:喜悦心灵花园

《禅宗公案》

人的生命里程有多长,禅的故事就有多长,它对应着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现实故事。面对过去某个刻骨铭心的痛苦,它启发我们释怀放下;面对未来某次重大抉择,它指引我们趋吉避...

by:尚学庸

禅宗夜话——禅宗公案

节目主题:禅学涵盖人间万象,本节目以通俗的语言与听众朋友们一同分享学习禅宗公案,探索禅学真谛。适合谁听:对佛学文化、禅宗文化有兴趣的朋友必听、对人生迷茫焦虑的朋...

by:主播_小圆

禅宗公案与故事

据计算,禅宗的公案大约有一千七百余则。通常所用也不过四五百则左右。公案的内容大都与实际的禅修生活密切相关。禅师在示法时,或用问答,或用动作,或二者兼用,来启迪众...

by:伽陵频伽妙音鸟

禅宗公案里的智慧

禅宗公案即指佛教禅宗祖师、大德在接引参禅学徒时所作的禅宗式的问答,或某些具有特殊启迪作用的动作。此类接引禅徒的过程,往往可资后人作为判定迷悟之准绳,犹如古代官府...

by:清风松韵

禅宗公案机锋故事

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觉悟不假外求,舍离文字义解,直彻心源。认为“于自性中,万法皆见;一切法自在性,名为清净法身”。一切般若智慧,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若识自性...

by:知音识趣001

揭开禅宗神秘的面纱—解禅宗公案

耕云导师是近代佛法修行的大成就者,是禅宗大澈大悟的圣者,也是如来禅、祖师禅、安祥禅的继承者与开创者。耕云导师为适应现代社会结构,用现代的语言诠释了禅拈花一脉。将...

by:安祥之音

禅宗公案故事‖用故事讲述禅理

简短的一问一答,道出深奥禅机!!关于禅,有情众生知之甚少,甚至充满误解,却不知它是探究人生命意义的极高智慧,可用其特有的方式打开一条心灵解脱之道。不立文字,...

by:楚人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