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八章 不争故无尤

2024-04-01 10:28:2713:49 81
声音简介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八章是在讲水还是在讲上善呢?一定要注意,这里在讲上善。而很多人读到这里,去研究什么了?去研究水了,本末倒置了。不是研究水,只是借水明道,借水让我们知道什么叫上善。既然是讲上善的,下面是不是要告诉我们如何才可以上善呢?



居善地。居,原意是指住的地方,但是延伸出来不是,居不就是我们身体所居之处吗?不只有住的地方才是居处,还有什么?身体,行为都是居处。所以什么叫居善地,就是你的行为,你的身处何地,你的行为可以居在善地吗?



心善渊。说我们的心和我们的思维要善于渊。渊,是形容什么的?深,也就是我们的心不光要居在善上,还要不停地加深。如果不加深会怎样?会很容易动摇。是不是这样的?所以心善渊是我们的心不停地居在善上,时间久了就形成了一个深渊,这个时候是不是不可动摇的。所以在告诉我们,我们的思维,我们的心,要不停地去深入这个善。



予善天。予是什么?给予。说我们的给予要像天一样广博宽泛,而不是说我们那些小小的给予就停止了,这个时候不可以。要想达到上善,就是让我们的行为不停地居在善地,让我们的心停在善上,持续地深入,最后形成渊。我们的给予和付出要不停地变多,不停地变得更加广博,像天一样。



言善信。我们讲出来的话是要善信的。什么叫善信呢?讲信用、兑现承诺,我们看前面三句,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接下来才能言善信。什么意思?反问各位一句,我们说的话自己信吗?比如说,回去跟别人讲,不争故无尤,自己信不信?说美与丑,又有什么区别呢?说孩子学习好与不好,又有什么区别呢?信不信?所以什么叫言善信?就是只有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才能悟透,悟透了才能自己讲的话自己是相信的。大家的信是信不信都行,要是别人的事情,信。自己的嘛,等等再说,是不是言就不善信呢?为什么不信呢?就是没有深入到一定的程度,没有悟透嘛。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就是只有有了这三个才可以言善信。注意啊,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予善天,说我们给别人提供了帮助,也给予了,但是没有像天一样广博,没有那么多,可能这个时候还没有得到回报,我们未必那么坚信。有没有听懂这句话?就是只是从道理层面相信了而已,但是如果我们的给予越来越多,付出的越来越多,当我们得到了反馈的时候,这个时候信不信?我们就信了。言善信对外指的是让别人相信,信守承诺,更重要的是什么?对内。就是自己是否相信呢?如果自己不相信,就不会产生相应的那个力量。



政善治。一提到为政,什么意思?处上位的对处下位的叫为政,也就是当我们处上位的时候,我们的所思所想,所下的所有的政策可以是符于善的吗?什么叫符合善的?对别人有益的,就是我们的每一个政策,下的每一个规定,每一个想法,是不是对别人有好处的,有益的, 这叫政善治。



比如说我们做生意,想新出一个政策,这个政策是对他有益的,还是对我们有益的,对他有益的叫政善治。比如说家庭生活也是一样的,现在有了一个新的想法是对他有益的,还是对我们有益的,对他有益的就叫政善治。说我公司想要做一个改革,是对他有益的,还是对我们有益的,对他有益的就叫政善治。对他有益的,谁会喜欢?他会喜欢,是不是这件事情才可以变得更长久。所以想要被别人喜欢,我们就要学习善。什么叫善?就是对别人有益的,对别人是好的。



事善能。什么叫事?说我们做一件事情,这个叫事。发生了一件事情,即使不是自己做的,是不是事件。什么叫事善能?就是有那个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吗?解决那个事情吗?是不是都叫事善能。或者发生了一件事情,我们有智慧从中看清楚事物的规律吗?是不是也叫事善能啊。所以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是有那个能力解决的,去把它处理掉的,是不是叫事善能。



动善时。时,是时机。动就是我们一切的动作行为都要符合什么?时机。比如说予善天是不是好的?给予和帮助他人的好不好?但是没有了动善时呢,就好像这里有一位老太太不想过马路,但是我们予善天,把她扶过去,然后最后说你看我帮助了她。那什么叫动善时啊?就是我们一定找到恰当合适的时机。就像我们举的例子,说这个孩子不想买衣服,非要去给他买衣服,觉得是在给他提供帮助是吗?不是,你在伤害他。所以为什么动善时放在最后一句,就是无论做什么,即使是帮助别人,要不要讲时机的?就像我们想帮助那朵花,不该浇水的时候浇水了,不该打药的时候打药了,是不是出问题了?所以动善时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看一切事情都要动善时,比如说心善渊要不要讲时机啊?就是不该善的时候也不能善,就好像我们讲的天地不仁和圣人不仁,比如说小雨来找我们帮忙,这件事情不能动善念,就是不能动,因为动了会引起更多的不平衡,会引起更多的麻烦,这个时候能动吗?不能动。



所以注意,无论任何事情都要讲动善时。举例,说你跟爱人或者跟领导说一件事情,要不要动善时?就是要不要找到一个恰当的时机去讲?比如说你有张口求人的事情,什么时候讲?等他高兴的时候讲,是不是动善时?比如说,跟孩子说话,本来想说一件什么事情,但是看他脸色好像不对,怎么办?不讲了,改天再讲,是不是动善时?



我们知道生活当中的一切事情,都要把握合适的时机。时机恰当我们做事情就简单,如果时机找的不对,是不是做事情就会很艰难呢?所以无论是什么事情,即使是对别人好的事情,也要讲究一个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只有不争才会没有忧愁,没有忧虑。这里用来结尾,不争是不是一种善?所以告诉我们,上善的最后一个特点是不争。因为当我们一争,是不是就不善了呀?比如说,我们看到一个特别能争执的人,会怎么形容啊?说不要理会,这不是一个善茬,是不是这么讲?那就说明一争的时候,就不善了。当我们争的时候,看似这件事情可能争赢了,结局有没有失去更多呀?别人有没有对你敬而远之?说这个人不是个善茬,以后咱们尽量少理他,是不是会这样?所以看似争赢了,实则别人不喜欢你了,最后输得更多。



我们来回顾一下第八章的内容,第八章主要在讲什么?要想被人喜欢,就得上善。整个第八章都在讲上善,第一个点告诉我们,上善就像水一样,水是利于万物的,并且而有静。他可以处众之所恶,所以才几于道,比较接近那个道的状态。我们就知道了,要让我们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最后一个告诉我们,上善的特点是夫唯不争,故无尤。当我们有了这几点,是不是别人就会喜欢啊?别人喜欢的时候,不用自生是不是就可以长生了?所以我们上善要像水一样利益万物,并且而有静。要让我们的行为,我们的心,我们的思想都要处在善上。我们要不停地去给予他人,并且讲出来的话是符合善道的,自己也是相信的。



我们只要出现一个政策,就是对别人好的,并且事情当中,我们也是善于解决的,我们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符合了时机的,我们还不争,想一想是不是就没有任何忧愁啊。想一想这样的一个人,放在哪里别人不喜欢呢,是不是放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啊,所以就无尤嘛,没有任何的忧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人人读懂《道德经》(不要神化道德经,学会应用道德经

道德经是一个智慧宝典,但它不是一部神话。当今社会把道德经神化了,结果是人人望而远之,喜欢又不敢去深入探究。我想被神化这不是老子的本意,他的本意是希望用自己的思想...

by:国学管理学倡导者

道德经解读《道德经》全文|道德经|老子道德经诵读

如果想领取更多有关提升记忆力的学习资料与课程,请添加卫领取资料:652021681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只是丢掉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节选自文史哲《道德经白话...

by:记忆之树

道德经|老子道德经诵读|道德经解读《道德经》全文

如果想领取更多有关提升记忆力的学习资料与课程,请添加卫领取资料:652021681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只是丢掉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节选自文史哲《道德经白话...

by:提升记忆力

道德经诵读|老子道德经解读|道德经速记|道德经背诵

如果想领取更多有关提升记忆力的学习资料与课程,请添加卫领取资料:652021681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只是丢掉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节选自文史哲《道德经白话...

by:记忆力大师娅娅

禅解道德经|禅学|道德经

【内容简介】《禅解道德经》的目的只是告诉人们一个真相:就是宇宙中存在一个东西,一个亘古存在、永不变化的存有。它无变化,无生灭,无颜色,无来去,但万物又都离不开它...

by:大吕文化AI电子书

道德经

《道德经》原名《老子》,汉代的河上公所著《老子章句》,把《老子》整理为《道经》37章,《德经》44章,故有《道德经》之名。《道德经》作者为老子(又名老聃,名李耳...

by:清泉顺心如意

道德经

最是经典值得学习

by:晓静_艾多美跨境电商

道德经

《道德经》一书中蕴藏了大量的朴素辩证法观点,老子认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综合了古代仙人阴阳对立和对立统一的观念,并加以发展和创造,在中国...

by:如梦_r8d

道德经

主播寄语:喜欢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by:芳云碧草

道德经

道家经典著作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宝典

by:跨境江海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