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也篇第二十章

2024-04-10 14:30:3205:45 45
声音简介
【经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字词解释】

好:hào。



【白话解释】

孔子说:求学的人,对于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事情求而知之,尚不如已经知道道理,还想进一步知这个道理是如何成立的。已经知这个道理如何成立的人,又不如能涵泳其中得到法喜者。求学有了法喜,必然乐此不疲,无法放下。



【章旨】

孔子教人为学之次序,应当由浅入深,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笃厚,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深邃。乐之者,必有所成就。



【本章重点】

一、「知之」到「好之」到「乐之」三层次

学从知开始,不光表面的知,还要配合内心的觉受。举吃五谷为例,「知之」是知道此五谷可食,「好之」是知道他的营养而喜欢吃,「乐之」是吃完后的饱足感。同样的,学问有三个层次,一是知道价值,二是好乐,三是得到的快乐,例如孔子在齐国听闻韶乐,知道韶乐的好,好乐听韶乐,最后乐在其中体会道理,三月不知肉味。

「知之者」即知道此学问好,「好之者」是引发善法欲,「乐之者」是透过闻、思、修,透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而懂得快乐。「乐」比「好」殊胜,「好」比「知」殊胜,有层递关系。



二、很多人「知之」却未必进入「好之」、「乐之」的理由

很多人都知道性命之学的重要,但忙于五欲六尘,忙于世俗事业,而没办法产生好乐,因为他好乐于愦闹,好乐于亲友的聚会,好乐于追求钱财,好乐于崇高的地位,如此「知」则无用,必须产生好乐,才会学进来,学进来才会有通达义理的快乐,技能也是如此,好比家庭主妇煮三餐,他知道这是经营家庭快乐气氛最重要的方法,心态引发后「好之」、「乐之」,乐于煮三餐,并且乐于研发各式口味,乐于调色香味,像颜回就是「箪食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如果不经由好乐去求知,不探索其中的义理,永远不会是真正的知,永远在外围,尝不到法义带来的真乐。



三、本章第二种解法

本章也可以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来解释。「知之者」是知道这个道理,「好之者」是喜好去推求其背后的意思,用正因、反因、侧因来通达此道理,成立结论,成立对经义的了解。喜好就是驱动力,让人学进去,愈学愈快乐,练出眼力、人情世故,练出人生的面面观,能够趋吉避凶,层层深入,在好乐当中才会有法喜的经营,如果没有修习欢喜心,不知道善法的好,往往会觉得力不从心,遇到障碍或是被他人毁谤,就容易止步不前。



《论语讲要》原文

包注:「学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笃,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深。」

包氏此注可从。知好乐三字皆说求学之事。其他诸事可以类推。

知之者,是指求学之人而言,原来不知之事,今求知之。知之,即是求知其然之谓。

好之者,是已知其然,进而求知其所以然。

乐之者,已知其所以然,是以乐之。皇疏:「乐,谓欢乐之也。」求学至于欢乐之境,则必乐此不疲,必然放不下。

求学,由知之,而好之,而乐之,由浅入深。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笃厚,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深邃。乐之,则必有成就。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论语 雍也第六

《论语》是以语录体方式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汇编,它集中体现了孔老夫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以及教育原则,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千百年...

by:林氏包子

雍也第六——論語章句集註

馬培路老師主講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問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簡。仲弓曰: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子曰:雍之言然。

by:春耕园书院

《论语·雍也第六》

钟茂森博士的《论语讲记》,从儒释道多方面来阐释和解读,通俗易懂且见解不凡,值得您垂听。

by:沈德斌

陈昌文解读论语《雍也篇第六》

找我9021481加入此读书会,浸润身心、影响后代,学习一年

by:陈昌文老板社群聆蕴

功夫哲学论语雍也第六

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2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3...

by:張淸楊问手轩咏春拳功

論語不泥 06 雍也篇 最接地氣的口條解釋最高智慧

需要文字稿的同學請聯絡微信bksun8864,大師兄文山不泥,暨註解易經之後,立刻推出另一部重要的國學註解,即將顛覆宋朝以來,國人對孔子所持有的刻板印象,更是要...

by:大師兄文山不泥

二十大党章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22年10月22日通过主播:侯焜(云南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录音:张建昆(云南广播电视台...

by:喜马拉雅小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