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2024-04-27 08:01:2803:53 19
声音简介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释文:
曾子说:“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广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满腹知识却像空虚无所有;即使被冒犯,也不去计较。从前我的一位朋友就是这样做的。”


管理释文:

曾子说:“向那些看似才能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有就像没有,实就

像虚空,别人冒犯也不计较:我昔日的同学就曾在这方面持续努力。”


分析解读:

本章讲解管理者的岗位职责特点及其对管理者宽容气度的要求。
与上章联系起来,不难理解,在儒家看来,管理者的职责不在于做具体事务,而在于处理不同类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对组织整体和长远发展负责,这也正是“君子不器”的含 义所在。但是,由于术业有专攻,在组织中,即便是层级最低的工作岗位,也有其专门的知 识和能力要求,因此,本质上很难用同一个尺度来衡量所有人的能力和知识。如果硬要依据 在组织中的层级高低,来区分能力高下和知识多寡,那么,管理者首先应该有这样的意识, 即知道自己是无知的,这样才能主动向层级比自己低,因而看似能力和知识比自己低的人请  教。只有如此,管理者才有可能更全面地理解和把握组织的整体和未来。这也正是“三人行而必有我师”的道理。
其次,管理者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能力和知识都是相对的,而且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适用于这个岗位的知识和能力,不一定适用于另外的岗位,现在有效的知识和能力,未来不一定还有效。因此,有无、实虚总是在不断转换之中,在组织和管理情境中没有恒定的“有”或“实”。
最后,如果管理者真的能时刻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并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人和事,自然就会超越个人的利害得失,从组织的共同利益视角看问题,真正做到“犯而不校”了。
在曾子看来,只有颜回一直在这方面努力,并真正超越了自我,达到忘我而又宽容的管理气度。

管理精义:

由于组织的层级特征,人们会不自觉地将处于不同层级的人的知识和能力,同他所 在的层级位置等同起来,以致形成所谓层级越高的人能力越强、知识越多的错觉。这种 “层级错觉”最容易发生在管理者身上,毕竟管理者的层级敏感性更强。对管理者来说. 好像随着职位的晋升,自身的知识和能力自然也就同步增长一样。时间一长,职位越高 的管理者,往往自我感觉越良好,再加之别人的逢迎追捧,管理者就容易失去自知之 明,不仅不愿意虚心向别人,尤其是下属求教,更可能失去宽容的气度,自以为永远正 确,无所不知,容不得半点不同意见和观点,稍遇冒犯,哪怕仅仅是自我感觉被冒犯, 便耿耿于怀,睚眦必报。这样的管理者完全被“层级错觉”迷住了眼睛乃至心窍,且莫  说虚心和宽容的气度,即便是自知之明也荡然无存。这样的管理者自然无法超越自我,更无法真正从组织共同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听曾子讲孝顺

在孔子的弟子里面,曾子是“孝”做得最好的,所以称曾子是大孝。本专辑是曾子都在论述孝道,包括一些具体做法。希望听到本专辑的人,都会有所感悟,有所醒悟,有所行动。都...

by:一壶茶国学智慧

书曰

陪伴、温暖、抚慰你我,让我们用优质的文字为你在忙碌的生活中留一盏灯,是《书曰》这档节目的宗旨,把我最爱的文字读给你听,愿每个在吵闹人世努力生活的人,即使遭遇风雨...

by:建桥时光

女曰

欢迎妳来到"女曰"。我们在这里探讨和传播女性文化,探索她们在历史、社会和文化中的角色和影响。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专题讨论,我们希望能够激励女性发现自我、拓展视野...

by:建桥时光

佛曰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by:清尘若梦

子曰

你耳边的IT技术进化史。常听节目涨知识,铁杆粉丝不近视。因为我已经替你近视过了……

by:黑心编辑

佛曰

南观世音菩萨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南观世音菩萨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南观世音菩萨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南观世音菩萨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南观世音菩萨无观世音菩萨,南无。...

by:我是玉瑶

子曰

人随两念丨一念谓之离一念谓之留

by:听友3704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