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南北朝•谢灵运(赏析及同步练习)

2024-05-05 10:43:3401:45 29
所属专辑:中华古诗词
声音简介


岁   暮

南北朝•谢灵运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词句注释】

1.岁暮:年底。

2.殷忧:深深的忧虑,《诗经·邶风·柏舟》有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之句,谢诗这一联当化用其意。殷:多,深。寐:睡觉。颓:尽。

3.朔风:北风;朔:北方。劲:猛烈。哀:悲痛,凄厉。

4.运往,四季更替;运:即一年四季的运转。淹物:久留之物;淹:浸没。年逝:年华逝去。催:紧迫。


【白话译文】

我怀着深重的忧虑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内心备受煎熬,长夜漫漫无尽头,天明迟迟盼不来,不堪忍受啊。

明月照在积雪上,北风猛烈而且凄厉。

没有永久的事物,都会随时间的消逝而亡。一年将要过去了,自己的生命也正受到无情的催逼。


【创作背景】

据“年逝觉已催”这一句话推测,这首诗应当作于诗人晚年。诗人当时被贬为永嘉太守,接触了山阴道上的千岩竞秀和万壑争流的山水,有感而发,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作品赏析】

《岁暮》是东晋诗人谢灵运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这是一首岁暮感怀诗,时间又是在寂静的长夜。在这“一年将尽夜”,诗人怀着深重的忧虑,辗转不寐,深感漫漫长夜,似无尽头。全诗读来,别有一番寂冷苍凉的韵味。(请微信识别首尾图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更详古诗词赏析、同步练习资料。)


诗的开头两句,以夜不能寐托出忧思之深,用一“苦”字传出不堪禁受长夜难眠的折磨之状。但对“殷忧”的内涵,却含而不宣。《诗经·邶风·柏舟》有“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之句,谢诗这一联当化用其意,“殷忧”包含下文已经明白揭出的“运往”“年逝”之悲。它并非单纯的对自然寿命的忧虑,而是交织着人生追求、社会人事等多方面矛盾的复杂思绪。


三四两句写景,描写殷忧不寐的诗人岁暮之夜所见所闻。积雪的白,本就给人以寒凛之感,再加以明月的照映,雪光与月光相互激射,更透出一种清冷寒冽的青白色光彩,给人以高旷森寒的感受。这是一种典型的阴刚之美。这一句主要是从色感上写岁暮之夜的凛寒高旷之象。下一句则转从听觉感受方面写岁暮之夜所闻。“朔风”之“劲”,透出了风势之迅猛,风声之凄厉与风威之寒冽,着一“哀”字,不仅如闻朔风怒号的凄厉呜咽之声,而且透出了诗人的主观感受。两句分别从视、听感受上写出岁暮之夜的高旷、萧瑟、寒凛、凄清。这两句的真正妙处是它和殷忧不寐的诗人之间存在一种微妙的契合。诗人是在特定的处境与心境下猝然遇物,而眼前的景象又恰与自己的处境、心境相合,情与境合、心与物惬。明月映照积雪的清旷寒冽之境象,似乎正隐隐透出诗人所处环境之森寒孤寂,而朔风劲厉哀号的景象,则又反映出诗人心绪的悲凉与骚屑不宁。


五六句写到随着时间的运行,四季的更迭,一切景物都不能长留,人的年岁也迅速消逝。值此岁暮之夜,感到自己的生命也正受到无情的催逼。这两句抒发诗人岁月不居、年命易逝之慨。这种迟暮之感与诗人的壮志不能实现的苦闷联系在一起,并由“明月”二句所描绘的境界作为烘托,这种感慨并不流于低沉的哀吟,而是显得劲健旷朗、沉郁凝重。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交融汇合,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无可追回的惋惜和对事业无成的惆怅。


【作者简介】

谢灵运(385年-433年),名公义,字灵运,[45]小名客儿,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出生于会稽郡始宁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因祖父在会稽建有故宅始宁墅而移籍会稽。晋宋间诗人、文学家、旅行家、佛学家,中国山水诗派鼻祖。东晋名将谢玄之孙。


谢灵运早年寄养在钱塘杜家。后袭封康乐县公,世称“谢康乐”。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谢灵运出仕为琅邪王司马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后历任抚军(刘毅)记室参军、太尉(刘裕)参军、中书黄门侍郎等职。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自立,谢灵运被封为康乐侯,又任命其为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永初三年(422年),为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太守。一年后,称疾辞官。元嘉三年(426年),征谢灵运为秘书监,入京。不久,谢灵运又辞官归始宁。元嘉八年(431年),宋文帝又让谢灵运出任临川内史。后被人以叛逆罪弹劾,流徙广州。宋文帝元嘉十年(433年),谢灵运以叛逆罪处绞刑。


谢灵运年少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是第一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亦撰写《晋书》,辑有《谢康乐集》。


【同步练习】

1.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的理解分析,正确的项有(  )

A.“明月句是从视觉的角度写出岁暮之夜的凛冽高旷的景象。

B.“朔风句是从听觉的角度写出岁暮之夜的凄厉寒冽的风声。

C.“明月积雪在色彩上进行类比,使人感觉更凄冷,更森寒。

D.“明月两句塑造的凄寒凛冽环境更烘托了诗人苦夜的孤寂心情。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是说诗人当时年事已高。

B.“殷忧奠定全诗情感基调。

C.三四句视听结合,动静交织。

D.最后两句照应开头的殷忧


3.诗共六句,从构思角度考虑,请各用一个字,反映诗人思路踪迹。

()()()


4.“苦此夜难颓中的字,描写了诗人怎样的情状?


5.诗歌中的殷忧”“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6.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句与前后关联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构思特点。


7.本诗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两句被评论家推为古今胜语的代表,请从视听的角度简要分析。


8.结合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三、四两句所描绘的景象形成了怎样的意境?


9.结合五、六两句,分析诗人不能寐的原因以及整首诗所表达的情感?


【参考答案】

1.ABD。解析:C项,明月积雪在色彩上进行类比错,积雪与明月都是洁白之物,积雪的白本就寒气逼人,再加以明月的照映,二者相互激射,更透出一种清冷寒冽的光彩,给人以森寒的感受。二者并不存在色彩的类比。


2.A。解析:岁暮是指年底。


3.


4.描写了诗人不堪忍受长夜难眠的折磨情状。


5.诗的开头两句,以夜不能寐托出忧思之深,用一字传出不堪禁受长夜难眠的折磨之状。但对殷忧的内涵,却含而不宣。《诗经·邶风·柏舟》有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之句,谢诗这一联当化用其意,殷忧包含下文已经明白揭出的运往”“年逝之悲。它并非单纯的对自然寿命的忧虑,而是交织着人生追求、社会人事等多方面矛盾的复杂思绪。


6.示例:因为长夜难眠,因而出门看明月积雪、听北风呼啸;高旷凛冽的雪月与凄厉哀号的北风更衬托诗人忧虑深广;明月积雪与朔风的强大永恒,反衬人生的脆弱短暂,而凄厉无情的自然在特定的岁暮之夜感受被催逼的感触。三四句写景与全诗紧密关联,前后呼应,使全诗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7.“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描写忧愁不寐的诗人岁暮之夜所见所闻。明月照积雪这一句主要是从视觉上写岁暮之夜的凛寒之象。积雪与明月都是洁白之物,积雪的白本就寒气逼人,再加以明月的照映,二者相互激射,更透出一种清冷寒冽的光彩,给人以森寒的感受。朔风劲且哀这一句则从听觉感受方面写岁暮之夜所闻。字透出了风势之迅猛,着一字,不仅写出风之凄厉,而且透出了诗人的主观感受。两句分别从视、听感受上写出岁暮之夜的高旷、萧瑟、凄清。传达出诗人所处环境之森寒孤寂,及骚屑不宁的心绪。


8.岁暮之夜,明月映照在无边的皑皑积雪之上,透出清冷寒冽,给人以高旷森寒的感受。朔风,透出了风势之迅猛,风声之凄厉与风威之寒冽,着一字,如闻朔风怒号的凄厉呜咽之声。两句分别从视、听感受上写出岁暮之夜的高旷、萧瑟、寒凛、凄清,在这样一种凄寒凛冽的境界中,一切生命与生机都受到沉重的压抑与摧残。


9.随着时间的运行,四季的更迭,一切景物都不能长留,人的年岁也迅速消逝。值此岁暮之夜,感到自己的生命也正受到无情的催逼。抒发了岁月不留、生命易逝之慨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诗中所营造的意境,这种迟暮之感更使诗人产生了壮志不能实现的苦闷及对国家社会的忧虑。(请微信识别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更详古诗词赏析、同步练习资料。)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南北朝史

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

by:沽上燕山

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 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南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

by:小巧小玲

悠悠南北朝

【内容全部取材自官修正史】宋齐梁陈四代雄主,北魏周齐三国兴亡,悠悠南北朝,说不尽的乱世纷繁。这个系列主要是从南朝刘裕说起,一直到隋军渡江南下灭陈,通过口述的形式...

by:烽火照东南

南北朝历史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南北朝时期中国南方和北方处于分裂状态,自东晋十六国至隋朝,始于420年刘裕建立南朝宋,止于589年隋灭南朝陈。...

by:斩风雪

南北朝演义

五胡十六国期间朝代频繁更迭,偌大的中原变成了屠戮的地狱,北方的汉人几乎被屠杀殆尽;但幸运的是冉闵在北方建立了冉魏政权,颁布了“灭胡令”,禁止屠杀汉人,这才保住了...

by:老阎说书

南北朝风云

南北朝(420年-589年)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因为南北长时间对立,所以称南北朝。南...

by:板桥读书

声音主播

6571121

简介:与君初相遇,犹如故人归。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诗词博大精深。从古至今,诗词作为审美教育、思想教育和情感陶冶的载体,早已深入人心。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内容丰富,绚丽多彩,读起来涤荡心灵,陶冶性情,提升境界。 让我们、让我们的孩子,与诗词为伴,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意;让诗词点缀我们的生活,让诗词增添我们生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