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17)-(18)

2024-05-09 22:26:5218:52 40
所属专辑:《论语》解读
声音简介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17)-(18)
⑰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⑱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晏平仲,平是他的谥号,又称晏子,是齐国的大夫,三朝元老,辅政五十年。晏子其人,第一擅长外交,著名的外交家;第二个特点有政治远见,所以才能辅政五十年;第三个特点作风很简朴、朴素,其为人非常节俭,没有自己的享乐。



春秋时期,关于晏子的描述非常多,有人作《晏子春秋》,有这样一本著作,写的都是晏子这一生的事迹。《论语》当中也只是拿出其中一个特点,其中一个优点来延伸,讲述晏子的长处。



“晏平仲善与人交”,特别善于与他人交往,“久而敬之”,可以相处很久,并且可以一直保持恭敬、敬畏,我们来思考这件事情,难还是不难。



首先是“久”,想一想我们一生的朋友,能交往多久,可以有多长时间?这是第一个难点;第二个难点,不光交往朋友时间长久,还可以一直保持恭敬,保持敬畏,那么这一点就更难了。



通常我们生活当中的朋友、事业当中的朋友,或者是同学、同事都一样,可能时间会比较久,但是随着时间的长短,我们的恭敬之心是不是会变?一开始对朋友可能还是很恭敬的,很敬畏的,可是时间一长了以后,敬字就没有了,不尊敬朋友,不恭敬朋友。



我们再来讲这里的重点,两个字,一个久,一个敬。我们如何才能做到久,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和什么样的朋友相交,才可以做到久。



我们上一节课所讲的子产,子产来到齐国的时候,晏子经常去拜访子产,这个时候有齐国的其他官员,就会问晏子,说你为何总去找子产其人?晏子就说了,说:“子产是真正百姓的主人,他所做的事情是真正的为了百姓好,以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所以晏子和子产,是以德相交,以义相亲。



通过这一个点我们可以去思考我们的人生,思考我们的生活。如果我们对一个人的品德,对一个人的行为,对一个人的智慧,是非常赞叹和欣赏的,这个时候我们是以德相交,同义相亲,我们的关系就会变得久。或许我们很长时间没有见过面,但是你心里想到,这样一位朋友的时候,你依然是喜悦的。



如果有一天,他想要来到你这里,“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因为你是赞叹他的德行的,你是欣赏他的行为的,这个时候你内心对这个人的评价,是不一样的,对这个人的欣赏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就会变久。



可是相反,如果我们是以利相交的朋友,为了利益。比如说我为了某一件利益,为了某一件事情,和我的朋友走在一起,是不是随着这件事情的结束,我们的友情也就结束了,或者这件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大的利益,我们可能这件事情就停止了,朋友之间的关系,也就到此为止了。



包括我们跟很多原来的同事,都是一样的道理,因为我们原来在一个公司工作,可能我离开这个公司,或者对方离开这个公司,我们的情谊也就从此以后斩断了,因为并没有以德相交,没有以义相交,没有以心相交,所以他的关系必然是短暂的。



我们怎么才能吸引有德行的人、有义的人和我们做朋友,《论语》当中讲过,“德不孤,必有邻”,如果我们想要吸引有德行的人,首先我们自己要有德行的;如果我们想要吸引有智慧的人,首先我们自己是要有智慧的;如果我们想吸引有义气的人,在我们身边和我们做朋友,我们自己要是有义气的。



就像文中所讲,晏子和子产,可以以德相交,可以以义相交,是因为两个人都是有德行的,是因为两个人都在为民请命,是因为两个人都有才华和智慧,都有政治远见,所以他才能交友。



比如说,如果其中一个人是不作为的,那么另外一个有德行的人,一定看不上他的行为,怎么会以德相交,以义相交?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在生活当中,总是喜欢抱怨,觉得别人家的员工很好,觉得别人的朋友很多,觉得他的生命当中有贵人,觉得对方的伴侣比较优秀,可是我们是否有思考过,都是“同义相亲,同气相感”的。



如果我们懂得去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我们才能吸引和我们同频的人。如果我们现在做事情,都是以利益为出发点的。如果我们都是抱怨的、都是负能量的、都是不积极进取的、都是消极的状态。你会发现,我们身边的朋友和我们都是一样的,即使偶尔出现比我们更有才能,有智慧的人,对方怎么会和我们真心交友呢?因为大家不是同一个心,不是同一个德,不是同样的义。



我们再来讲第二个字“敬”。“久而敬之”,我们如何才能保持敬?一定是内在是有修养的,包括我们现在学习了半年,学习了一年的朋友,我们再去看一看,是不是我们对人、对事情、对物,包括对一个杯子,对一本书,是不是我们开始都生了敬畏?这是因为我们内在的修养在提高。



所以我们开始懂得敬畏万事万物,敬畏身边出现的每一个人,敬畏每一个朋友,敬畏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我在做这件事情,不是给别人做的,不是给客户,不是给老板,不是给任何人。



包括我在家里做家务,不是给老公,不是给孩子,只是我对这件事情的敬畏之心,这是因为我们内在变得有修养了,我们内在开始变得平和了。我们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了。所以才能从中去产生这个敬字,如果内在是没有修养的人,就没有这个敬字,做事情可能都是做给别人看的,这个时候就会不停地产生痛苦。



因为我们是为了表现给别人看,如果得不到别人的赞美,我就难过,得不到别人的认可,我就难过,因为不懂得做事情,实则是我们内在修养的体现。



我们上一讲讲过,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内在是有恭的,懂得修己的,我们对待事情,对待他人自然就会产生敬,所以敬,重要的是内在的修养,内在有恭,外在自然有敬。



我们再引用《论语》的一句话,和久而敬之作对比,“放于利而行,多怨。”如果我们做事情,都是以利为出发点的,就一定会产生怨恨,这里讲到久而敬之,如果我们交友想要久,对待他人想要敬,就不能依照利去做事情,就要依照自己的仁爱之心,仁德之心,就要依内在的义,依那个诚,依那个忠,依那个恭,这个都可以吸引同频的人。



但是如果我们依照的是利,利尽则散,因为我们是为了利在做事情,或者因为那个利,我们觉得不公平,我们觉得得到的少了,这个时候自然就不会长久。《论语》当中讲的是交友之道,我们再来延伸,何止是交友呢?我们做事情可不可以长久,不是同样的道理吗?如果我们是为了利做一件事情,是很难长久的。因为没有达到我的利益,我就不想做了。



可是如果我们有更大的发心,如果我们想着如何去惠民,如何去利益更多的人,如何去亲民,这个时候我们就不会计较,当下的利益,因为我们的眼光,会放得更长远。



我们交朋友也是同样的道理,我欣赏的是这个人的才华,我尊崇的是这个人的德行,这个时候我对他是没有所求的,当没有所求的时候,自然就会变得长久。



我们做工作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做了当下这个工作,我不会计较,我当下付出的多,获得的少,我不会计较当下的回报,是不是达到了我的满意,因为我想得更长远,我是以德为出发,以义为出发,希望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当我把这个过程做得更好,我对这件事情充满敬畏的时候,结果自然会变好。



所以无论我们做任何事情,想要做到“久而敬之”,就不能“放于利而行”,就要依照自己的德,依照义,依照诚,依照忠,依照恭。



所以整个《论语》都在讲,追求的是内在,看重的是内在的修养,当我们追求的是内在的时候,我们就会忽略外在的那些利,忽略外在的那些情绪,忽略外在的那些物质条件,而去追求内在的修养,这个时候才能变得长久。



子曰:“臧文仲居蔡”,臧文仲,鲁国的大夫,是一个贤德之人,并且是一位智者。人们提到臧文仲的时候,都会说这个人是有智慧之人,世代为鲁国的大夫,并且臧文仲还要做一件事情,保管蔡。蔡就是大龟,以前占卜所用的灵龟。



蔡本身是一个地名,但是这个地方产这种占卜用的大龟,所以把大龟的名字也就称为蔡。臧文仲的祖上到了他这里,世世代代都是来保管这种龟的。“臧文仲居蔡”,居是动词,就是给这个大龟盖了一间房子。



“山节藻棁”,节,是斗拱的意思。山节,把斗拱做成山的形状。藻棁,棁是横梁上的短柱。藻棁,就是在这个横梁的短柱之上,画的藻草,画的图案。用我们现在的话来形容,极其奢华。在春秋那个时代,山节藻棁是天子祖庙的规格。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它豪华到什么程度,周朝的天子的祖庙,才能用山节藻棁这样的规格,来装饰这个房子。而臧文仲用它来供奉龟,却把房子做成了天子祖庙的规格,所以首先他是越礼的,不合乎于礼法,太过于奢华。



“何如其知也?”我们刚才提到过,臧文仲是以智以贤德,闻名于世的。那么这里孔夫子说了,何如其知也?怎么能比得上他的智慧呢?那么言下之意,如此有智慧之人,怎么能做出来这样的事情呢?因为这件事情是没有智慧的。



首先我们说第一点,他是越礼的,我们再来讲第二点,何为知,智慧如何得呢?智的前提首先是知,知道的知。在以前知和智是同一个字,要想有智慧,首先是从知开始的,《大学》讲,格物致知,当我们在不停地格物的时候,才能增长智慧,才会知道其中的道理。那么格物其一是穷其理,其二是格除心的欲望。



我们再来看这件事情,为何会给占卜的灵龟,造了一间如此豪华的房子,甚至用到了山节藻棁。因为他是负责保管灵龟的,首先它是一种尊重,尊重灵龟,尊重占卜这件事情,但是尊重不等于外求,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讲,敬而不求。



我们举个例子,好理解这句话,比如说很多人为什么会去拜,甚至拜的过程非常奢华,为什么呢?其实心里是有所求的,是希望降福给我们的,所以这个时候开始,其实就变得不明智了。



儒家思想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君子求诸于己,就是我们要向内求,求己,我们对万事万物,保持恭敬的态度,但是绝无所求。那如果我们过于恭敬,甚至是奢华越礼的时候,实则是有所求的,这是不明智的做法。



那我们再来延伸,有的人去孔庙拜孔夫子,还有孔门十哲,我们拜的是什么?是孔夫子救世之心,是他做文化传承的担当。我们也拜颜回,拜颜回的是他内在的修养,是“不贰过,不迁怒”,是好学求道的这种精神。



比如说子路,我们学习的是子路身上的果敢、正义、勇敢,学子路的行,重在行。我们学子贡身上的大气,可以经商,口才又很好,又可以从政。我们学习子贱身上的无为而治,我们学习冉求身上的多才多艺。



但是并不是去向外求什么,而看到的是这个人身上的品质。包括我们去读历史,去读人物传记,我们读的不是那个人,而是这个人一生所做的事情,他所表的那个法,这是我们拜这个人的意义,这个是我们学习的意义。



所以整个这句话的核心就一句,不要向外求,而懂得去尊敬万事万物,但是同时要懂得向内去修己,向内去求己,而不是向外有所贪求,有所贪图。



我们学儒家文化,经常会讲到祭祀。祭祀天地,祭祀祖先,祭祀圣贤。我们在祭祀的时候,也不是在外求,而是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这是对于祖先的、对于天地的敬畏,对于圣贤之志的传承。这是我们要拜的东西,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在,但是并不是说我们拜了圣贤,我们就会得智慧,这个是不会的。



我们用一句话来总结:做一个明智之人,敬而不求。我们敬畏万事万物,尊重万事万物,但是不向外求,不借助外力。我们去学习他们的精神,学习他们做的事情,用来修正自己,从而提升自己的内在。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功夫哲学论语公冶长第五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

by:張淸楊问手轩咏春拳功

论语 公冶长第五

《论语》是以语录体方式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汇编,它集中体现了孔老夫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以及教育原则,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千百年...

by:林氏包子

论语讲记-公冶长篇

原文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2.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3.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

by:道外无物

公冶長第五——論語章句集註

馬培路老師主講此篇皆論古今人物賢否得失,蓋格物窮理之一端也。

by:春耕园书院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诵读---君子吉

国学儒学经典诵读《论语公冶长》篇。

by:君子吉

論語不泥 05 公冶長篇 最接地氣的口條解釋最高智慧

需要文字稿的同學請聯絡微信bksun8864,大師兄文山不泥,暨註解易經之後,立刻推出另一部重要的國學註解,即將顛覆宋朝以來,國人對孔子所持有的刻板印象,更是要...

by:大師兄文山不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