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另一个名字(仁联)

2024-05-12 17:01:0004:30 114
声音简介

有人问我,何为爱?


爱的定义,弹性比较大,有爱情、亲情,还有自私的爱、无私的爱,情况很多。


从广义来说,爱 有慈悲的特点,不忍心看到对方痛苦,要帮助他、爱护他,希望对方有更多的快乐。 所以,爱 是建立在同理心的基础上,对他人有深深的同情,然后愿意帮助他离苦得乐。


但我们凡夫的爱充满粘著,从而带来自私、占有、嫉妒等现象,这样的爱就会变得很狭隘、很纠结、很痛苦。


佛教所说的爱,是佛菩萨的爱,是慈悲大爱,那就是 要爱 一切众生。


但仅仅慈悲还不够,社会上有不少人 也愿意帮助他人,但最后帮助得苦苦恼恼,进退两难。所以还要讲智慧,具备无所得、无粘著的心。


就像《金刚经》所说的,要灭度无量众生,但在自己内心,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虽然在度化众生,但没有对的执著,也没有对众生的执著,也就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只要还有我或众生的执著,这种爱就没有跳出凡夫的贪著。有这个苦因在,总有一天,会引发苦。


作为佛弟子,应该怎么正确看待感情,与他人和谐相处呢?


比如利他心,就是在相处时以对方为中心,而不是只看到自己的感觉。当彼此关系出现问题时,如果大家站在各自的立场,互相指责,很容易使矛盾升级。反之,如果彼此都能理解对方,自我检讨,问题自然能 迎刃而解。


而佛法所说的如梦幻泡影则告诉我们,一切都是条件关系的显现。不管感情也好,婚姻也好,都是众缘和合而成的。只有创造良好的因缘,才能使这种关系更好地维系下去。


同时也在提醒我们,不要过分执著某种关系。因为执著隐含着占有,隐含着对永恒的期待,希望海枯石烂不变心。事实上,世间一切都是无常的。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就会在关系出现变化时难以接受,痛苦不堪。


当我们看清感情的缘起性,就知道应该从哪些方面调整,让双方能在彼此相处中得到成长。当因缘确实不具足的时候,也能安然接纳,而不是因此给自己带来无谓的伤害。


感情 是年轻人比较关注的话题,真正懂得什么是爱,学会爱亲人、爱众生,把小爱升华为清净的大爱,我们的世界 会和现在完全不同。


摘自:济群法师佛法讲座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