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人格魅力(3)

2024-05-15 23:07:0323:13 1549
所属专辑:勾勾读世界
声音简介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伟大人格的化身:毛泽东的人格魅力

原创 许 月
毛邓理论研究
2024-03-29


四、鲜明高昂的斗争精神、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


  鲜明高昂的斗争精神、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是毛泽东人格魅力的重要体现。毛泽东是一位敢于同传统决裂、敢于向不可能挑战、极富创造力又充满斗争智慧的非凡领袖。

  一是敢于斗争、坚决斗争。
“河出潼关,因有太行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面对困难压力,毛泽东从不低头,而是敢于挑战,喜欢斗争;阻力困难越大,他斗争的兴趣愈大,意志也愈坚定。

毛泽东的一生是敢于斗争、蔑视权威、乐于挑战的一生。面对父亲的责骂追打,13岁的他以跳水迫使父亲妥协。面对蒋介石要求的“定于一尊”,他说“蒋委员长认为天无二日,我偏要出一个给他看”。

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悍然发动朝鲜战争,威胁新中国国家安全,他毅然做出出兵朝鲜的决定,强调:“时间要打多久,我看我们不要做决定,过去是由杜鲁门,以后是由艾森豪威尔,或者美国的将来的什么总统,由他们去决定。就是说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面对苏联施压,他说:“这些俄国人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许多国家的人,他们以为只要他一句话,人家就都会听。谁知道,也有不听的,其中一个就是鄙人。”

  毛泽东不仅敢于斗争,而且有坚定的斗争意志和决心。毛泽东的一个强烈而鲜明的性格,就是凡是他认准要做的事,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毛泽东在青年时就认识到:“意志者,固人生事业之先驱也。”15岁那年,毛泽东和雇工毛连生一起出牛粪,他争着要推装了一满车箩的粪、足有三四百斤重的独轮车,结果因路不好走,粪车翻倒在别人家的水田里。毛泽东将粪重新装车。毛连生过来帮忙,他却不肯。劝他挑担子,他也不同意。带水的牛粪比原来更重,但他硬是把这车牛粪推到了目的地。

1953年9月,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的讲话中对抗美援朝作总结讲话。在事先拟的讲话提纲里,他特意写了这样一句话:“一件事不做则已,做则必做到底,做到最后胜利。”

在女儿李讷毕业时,毛泽东送上自己喜爱的四句话:
“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
3.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4.在命运的迎头痛击下头破血流但仍不回头。”
这四句话正是毛泽东斗争品格的最好注解。

  “无限风光在险峰”,毛泽东的斗争风格也融汇于他的日常生活。1958年3月,毛泽东乘船过三峡。王任重在日记里提道:“三月三十日船过三峡,主席、柯庆施、李井泉和我与船长、见习船长闲谈。主席问船长,三峡这一段开船是不是最危险。船长说,枯水季节在这一段开船是困难不小的,有时也会遇到危险,不过走熟了,出危险是很少的。

主席说,如果让我开船,我就喜欢走这险要的地方开。一潭死水好,还是不尽长江滚滚来好?我看还是不尽长江滚滚来好,人的生活平平淡淡没有什么意思。”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游泳,是毛泽东的一种特殊爱好,也是体现他人格和意志的象征。他特别喜欢到大江大河大海中去游泳。全国几条著名的大江,长江、湘江、珠江、邕江、钱塘江都游过了;黄河想游而没有游成。在海里游泳,他更喜欢有狂风巨浪的天气。与大自然挑战、斗争,对他来说好像是一种满足。

毛泽东的斗争精神保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75年岁末,快83岁的毛泽东在书房里会见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和女婿戴维,使两位客人感到出乎预料的是,毛泽东谈话的主题仍是“斗争”。他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宣告:“不斗争就不能进步。”“八亿人口,不斗行吗?!”朱莉、戴维注意到,他们面前的毛泽东尽管已被疾病折磨得筋疲力尽,“斗争”的话题却使他又“像青年人那样兴奋起来”“他的头脑甚至比中国的年轻一辈更充满活力,更渴望斗争”。眼前的事实使这对年轻夫妇感叹:“不论历史如何下结论,毛的一生肯定将成为人类意志力量的突出证明。”

  二是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毛泽东的斗争是有艺术、有策略的。毛泽东斗争艺术的最鲜明特征是:准确定位对方的弱点,利用己方优势长处攻克之。在评价李世民的军事能力时,毛泽东就指出:“所谓以弱当强,就是以少数兵力佯攻敌诸路大军。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

“以弱当强、以强当弱”的艺术不仅贯穿毛泽东政治军事斗争生涯,也是他的一种自觉生活意识。抗美援朝时,针对武器装备高度现代化的美国军队,毛泽东就指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它有它的原子弹,我有我的手榴弹,我相信我的手榴弹会战胜它的原子弹,它无非是个纸老虎。”

在西柏坡,米高扬要与不善饮酒的毛泽东比试酒力,他选择“一根辣椒比一杯酒”,结果让米高扬醉得不省人事。这是毛泽东的斗争智慧,也是毛泽东人格魅力在日常生活中的突出表现。

  三是以退为进,后发制人。
斗争需要讲究策略,分清时与势。在斗争的情境态势中,毛泽东惯于扮演挑战者。“以退为进,后发制人”是他斗争的一个重要策略。“战略退却,是劣势军队处在优势军队进攻面前,因为顾到不能迅速地击破其进攻,为了保存军力,待机破敌,而采取的一个有计划的战略步骤。”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毛泽东指出:“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

同时,毛泽东强调:“战略退却的全部的作用,在于转入反攻,战略退却仅是战略防御的第一阶段。全战略的决定关键,在于随之而来的反攻阶段之能不能取胜。”中苏珍宝岛冲突时,毛泽东就提出“要准备打仗”。毛泽东强调,“这次冲突不仅是一个珍宝岛的问题。他们的胃口很大,是对着整个中国。我们从精神上物质上都要准备打仗。要准备打大仗、打硬仗、打恶仗。要进行动员,提高人民的战斗意志,敌人来了,要给他一点便宜、甜头,这样就造成歼灭敌人的有利条件,准备好了,他们不来也不要紧。准备一下有利,我们要后发制人。”

以退为进,为麻痹敌人而进行策略性让步,接着后发制人,这种斗争策略是毛泽东鲜明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反映,亦是其突出个性的反映。

  四是“忍”的品格。
“忍”是毛泽东斗争艺术的核心要素,也是毛泽东斗争个性的关键构成。作为毛泽东斗争艺术的内在辩证统一,斗争与忍耐相依相存:斗争有时需要忍耐,暂时的隐忍是为了战略性的胜利。忍耐是优秀政治家必备的素质,而毛泽东本人就是一位忍功极高的大政治家。

在土地革命时期,从1931年赣南会议到1934年开始长征,毛泽东的处境一度十分艰难。“尽管他出任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实际上一直身处逆境,遭受着接连不断的批判和不公正对待。他许多行之有效的正确主张,被严厉地指责为‘狭隘经验论’、‘富农路线’、‘保守退却’、‘右倾机会主义’。在不短的时间内,甚至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利。这种‘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又来自自己的党内。这是严峻的考验。”

目睹此状的李维汉回忆道:“他坚持三条:一是少数服从多数;二是不消极;三是争取在党许可的条件下做些工作。那时王明路线的主要负责人整人整得很厉害,不是把你拉下领导职务就算了,还批得很厉害。毛泽东在受打击的情况下,仍能维护党的统一,坚持正确的路线和主张。”可以说,如果没有强大的忍耐力、坚强的信念、宽阔的胸襟和钢铁般的意志,是很难经受得住这种考验的。

延安时期,在处理陈毅和饶漱石的矛盾时,毛泽东写信给陈毅,特别强调要提升“忍耐”这一能力:“凡事忍耐,多想自己缺点,增益其所不能;照顾大局,只要不妨大的原则,多多原谅人家。忍耐最难,但作一个政治家,必须练习忍耐,这点意见,请你考虑。”超人的忍耐力,是毛泽东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也是他鲜明的人格特质。

  五是“度”的艺术。毛泽东是斗争大师,有领导同志之所以评价他的斗争艺术炉火纯青,除上述几条斗争方法和策略外,还在于毛泽东对于斗争的“度”有着精准把控,是掌握斗争分寸、斗争火候、斗争限度、斗争程度的大师。毛泽东的一生是斗争的一生。

面对社会革命和建设方方面面的复杂矛盾,他能够做到“张弛有度”。例如,抗战时期,对于国民党的“联合”和“斗争”,他强调:“不是‘一切斗争,否认联合’,也不是‘一切联合,否认斗争’,而是联合一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社会阶层,同他们建立统一战线,但对他们中间存在着的投降敌人和反共反人民的动摇性反动性方面,又应按其不同程度,同他们作各种不同形式的斗争。”

“这里,不容易的是怎样根据变动着的情况,灵活地处理联合和斗争的关系,怎样恰当地掌握好两者关系中的‘度’。没有高度的政治智慧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是很难把它处理好的。”

又如,在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中,毛泽东对形势进行通盘分析后作出部署:“从本日起的两星期内(十二月十一日至十二月二十五日)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例如对张家口、新保安),有些则是隔而不围(即只作战略包围,隔断诸敌联系,而不作战役包围,例如对平、津、通州),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个歼敌。尤其不可将张家口、新保安、南口诸敌都打掉,这将迫使南口以东诸敌迅速决策狂跑,此点务求你们体会。”对此,叶剑英后来评论道:“‘兵贵神速’和‘出敌不意’的军事原则,为一般军事家所熟知,但毛泽东同志运用之妙,却超乎寻常。‘围而不打’和‘隔而不围’的作战方针,以及延缓华东战场对杜聿明集团残部最后歼灭部署的指示,则更表现了军事指挥上的高度艺术。”

毛泽东的斗争不是乱斗、胡斗、无限度的斗,而是具有高超的辩证智慧和斗争艺术,由此凸显出他在波谲(决)云诡的局势中独领风骚的人格魅力。

  六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毛泽东一贯不信邪、不怕鬼,不仅强调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而且坚信能够胜利、必然胜利。

毛泽东是一位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领袖,拥有藐视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和坚信革命事业必定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清醒地估计了国际和国内的形势,知道一切内外反动派的进攻,不但是必须打败的,而且是能够打败的。当着天空中出现乌云的时候,我们就指出:这不过是暂时的现象,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即在前头。”

1927年9月,毛泽东满怀信心地说:现代中国革命没有枪杆子不行,有枪杆子才能打倒反动派。这次武装起义受了挫折,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当前力量还小,还不能去攻打敌人重兵把守的大城市,应当先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保存力量,发动农民革命。我们现在好比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反动派好比一口大水缸,但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一定要打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这个讲话,大大鼓舞了刚刚受到严重挫折的起义军的士气。

三湾改编后,毛泽东对刚刚进行了改编的部队全体指战员做动员。他说:“敌人在我们后面放冷枪,没有什么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敌人有两只脚,我们也有两只脚。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带了一军人。我们现在不只两把菜刀,我们有两营人,七百多条枪,还怕干不起来吗?”这些话在部队处境艰难、不少人情绪消沉的情况下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在继续行军途中,人们纷纷议论:“毛委员不怕,我们还怕什么?”“贺龙两把菜刀能够起家,我们几百人还不能起家吗?”

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还体现在他晚年对待自己的病况上。对此,他的医疗组成员姜泗长回忆道:“我行医凡40年,给成千上万的人看过病,但是我从来没有见过,在和疾病的折磨作斗争中,有谁象毛主席那样有着如此坚强的毅力和乐观主义精神。治疗中痛苦是难免的,可毛主席他老人家从未皱过眉头,更未呻吟过一声,反而用幽默的言谈来宽解我们的紧张和担忧的心情,总是说:我没有什么感觉,不要紧,慢慢来。”

此外,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还突出表现在他的诸多诗词作品中,已为人民群众所熟知。

(未完待续)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毛泽东与蒋介石的人生轨迹I伟人毛泽东决胜人生

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隆重开幕。开幕式那天,165位代表和6位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出席大会。代表们对号入座,第39号...

by:崇田书场

毛泽东自述|毛泽东

毛泽东说:在这个时候,我的思想是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观念的大杂烩……但是我是明确地反对军阀和反对帝国主义的。到了一九二零年夏天,我已经在理论上...

by:天天都在封狂

魅力口才周恩来(毛泽东)

学点口才,走进周恩来,向伟人学习,成就自己!

by:黄豆_rI

毛泽东的故事|感受伟人魅力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战略家,也是举世无双的军事家、诗人和书法家。他的影响超越了国界,并且比较跨越世纪。他以毕生的经历执着追求,将马克思主义的基...

by:天下书盟精品图书

毛泽东诗词与毛泽东选集

愿我的声音,让您百听不厌。

by:黑色的眼睛FM

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

by:涛涛清竹

伟人毛泽东|伟人毛泽东的风云人生

本专辑由崇田演播讲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传奇人生。一代伟人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了长期的革命斗争,终于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创建了新中国。他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社...

by:崇田书场

走近毛泽东——毛泽东真情实录

本课程分为《反对祝寿》《和党内党外的朋友们》《痛失毛岸英》《外交风云》等四大板块为大家介绍毛泽东主席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by:翰林起点

爱读毛泽东

毛泽东是现代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也是伟大的诗人。在其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创作了大量雄奇伟丽诗篇,全景式的展现了中国革命的辉煌历程,读毛主席诗词,感受...

by:爱在旅途p

声音主播

56611万

简介:小学六年级开始接触并喜欢朗读,考播音专业说我牙不齐,一赌气开始抽烟喝酒弄成了烟酒嗓,反倒另有一番风味,苍(沧)桑、嘶哑、低沉,但痴心不改就是喜欢。感谢喜马拉雅提供的平台,给了我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不求流量粉丝,只为实现梦想。谢谢您的阅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