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越少汗越多,张仲景只用了这两味药,阳气足了,汗也少了

2024-05-25 04:55:0303:34 43
声音简介

出汗就是排毒,可能是很多人根深蒂固的观念了。

的确,出汗可以将蛰伏于我们肌表腠理的风邪、寒邪、湿邪通过汗液而出。

比如身体受了寒,这个时候,出个几身汗,风寒感冒的症状就会好转很多。

然而啊,凡事都得讲究个度,适量的出汗的确有益于健康。可一旦过了度,就不仅仅是排毒这么回事了。

在中医认知范畴中,汗液隶属于津液范畴,而血液也在津液范畴之中。所以,过度的出汗,大量的流汗就容易损伤到我们的血液。中医称之为汗血同源。

有些人动不动就容易出汗,而且往往是满头大汗,你去看,这些人往往都是胖子,我们常常讲的虚胖,说的正是这群人。

虚胖,哪里虚?用中医的话讲就是气虚。

如果再往大里去说,气又属于阳气的范畴,所以,说是气虚,也可以说是阳气虚弱。

东汉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有这么一张方子,本是用来给那些发汗太过,损及心阳,而致心慌、心悸的人开得方子,而今用在因为阳虚而大汗淋漓的人群正为合适。

不卖关子,这个方子就是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汤:桂枝12克、炙甘草6克。

我们前文讲了,汗液隶属于阴液,是有形之津液。而阳气为无形之气。中医讲,津能载气,气能行津。所以,大量的出汗,就会带走身体内的阳气。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所以,大量出汗的人往往容易出现心慌、心悸的症状。

这可不是什么危言耸听,你去看,每年因跑马拉松而倒下的人并不在少数,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大汗淋漓,汗液的损耗累及心血,加之心阳暴脱,而导致这么些个悲剧的发生。

此外,阳气的亏虚,也会导致无力固摄住汗液,继而会加重出汗的症状。

因此你去看,身体就很容易走进这么一个死循环,先是气虚,然后大量的出汗,继而又是阳虚加重了出汗的症状。

所以,想要从根上改善出汗多的症状就先要把心阳补足。

仲景先师用的正是桂枝。

桂枝,是肉桂树上的嫩枝,它长在整棵树的最顶端,尽得太阳的光辉,所以蕴含的阳气也是最醇厚的。

你再去看,桂枝是红色的,中医讲,红色入心经,是故,桂枝可温通心脉,振奋心阳,阳气充足,自能化生为护卫固表之气,也就是中医常讲的卫气,来把我们肌表腠理的津液守住,津液得以保全,大汗淋漓的症状也就得以改善了。

而炙甘草是生甘草炮制后而得,其性较生甘草偏温,可同桂枝一同把阳气补足。

此外,炙甘草还保留了甘味。中医认为,甘味性缓。如果说桂枝是给心阳添了一把火,那么炙甘草放在这里则是给这把火再添了一把柴,让这火可以再烧的持久一些。

因此,桂枝和炙甘草联用虽然是简单,但可以直接把阳气补到根上,心阳充足了,心液才得以固守住啊!

此外,方无常方,量无常量。

桂枝甘草汤只是一个基础方,如果想要效果更好一些,可以加用黄芪,把脾肺之气补足,一同固守住阳气。

若是因为过度出汗,而出现心慌、心悸,可加用当归、白芍等养阴生津的药材,把亏损的心血补足。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张仲景50味药证

药证是药物应用的临床证据,张仲景药证是经典的药证。非常实用和精准,是研究应用经方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本书是黄煌教授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证条文中提炼和破译...

by:娟子医生520

张仲景50味药证

药证是中医用药的重要指征和证据'是中医几千年用药经验的结晶“本书通过对一伤寒论~-金匮要略一有关条文的比较分析'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探讨了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

by:杏林小学徒嘴儿

长沙-张仲景祠

音频来源于链景旅行地址长沙市开福区蔡锷北路158号票价描述开放时间全天乘车信息

by:恋景旅行APP

张仲景伤寒论

医圣张仲景撰《伤寒杂病论》,流传千古只为告诉您,珍惜健康,防微杜渐,别让小病酿成大患……

by:荞麦妈妈

伤寒论-张仲景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

by:狙公赋予

张仲景《伤寒论》

学习中医,若想提高临床诊病能力,若选一本书,必然是张仲景《伤寒论》

by:执象中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