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艺术巡礼【5】青铜器怎么做的?了解一下?

2022-09-23 16:51:0808:30 427
所属专辑:华夏艺术巡礼
声音简介

“华夏艺术巡礼”第五期:

青铜器是怎么炼成的?



前面提到夏商周三朝青铜器极盛的时代,严格来讲,只有谈到西周。我们知道,接续的“东周”还有一个知名的称呼,就是纷乱的“春秋战国”。


这时期的周天子势力衰微,分封在外的诸侯拥兵自重,称霸一方,逐渐不把周天子当一回事了。春秋时期的时候,还可以勉强维持表面上的和平,到了战国时期,周天子已经几乎是没有实权了。这个纷乱的时期,诸侯国彼此争战不休,因此比起祭祀为重的礼器,大量的兵器出现了,尤其在周天子名存实亡的战国时期,兵器更是大为流行。


越王勾践剑


关于春秋时代的兵器,相信大家都有听过大名鼎鼎的“干将”与“莫邪”两把绝世名剑。在有关这两柄宝剑的故事,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吴王阖闾命令铸剑师干将与莫邪夫妇铸造宝剑,最后夫妻两以身殉剑的悲剧故事。


这个故事流传版本众多,关于两柄宝剑的下落也众说纷纭,但可以知道的是,现今确实出土了多柄吴越时期的铜剑。例如前一阵子上了《国家宝藏》节目的越王勾践剑,剑身上刻有八个铭文,写的是“越王勾践,自作用剑”,也替这把剑证明了身分。


除了越王句践剑,判定为吴王夫差的青铜剑,至今也出土了许多把,剑身同样也有证明的铭文。在2017年6月,收藏了越王勾践剑的湖北省博物馆,与收藏了吴王夫差剑的苏州博物馆,彼此合作,在“大邦之梦──吴、越、楚青铜器特展”中,完成首次“双剑合璧”的展出。


除了铜制兵器的出土外,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加工方式也更为繁复,如利用焊接技术,让造型更为丰富多样,刻划纹路的方式,让线条更为流畅,还会镶嵌宝石与贝壳,让视觉上更为华丽。铸造技法上,金银错与鎏金法让青铜器颜色更为丰富,失蜡法则使青铜器能以镂空花样的方式呈现,打造更为复杂的图案。


这里提到的三种工艺技法:金银错、鎏金法与失蜡法,是什么意思呢?


金银错狩猎纹镜细部


金银错,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装饰的创新之举。这项工艺,是在铜器的表面,用腐蚀或凿刻的方法做出线条,在线条上以金银丝或金银片,镶嵌成各种图案花纹,最后用“错石”这种打磨工具,把表面磨平滑,有句谚语“它山之石,可以为错”,说的就是这种工艺技术。


鎏金法的“鎏”这个字,指成色很好的美丽金器。这种工艺是将金与水银混合,涂在铜器的表面,再运用烘烤技术,使水银蒸发,让金元素留在器身上面,达到美化的作用,这种方法做出来的器物,就叫做鎏金器。使用鎏金技术来进行装饰,可以让铜器表面坚固、耐久又美丽,这种技术在日后,很常被使用在佛像的造像工艺上面。


以失蜡法制作的曾侯乙青铜尊盘细部


至于失蜡法,是先用容易雕塑的蜡,制成想要的器形和装饰,然后在这个模型的外部与内芯,用耐火的泥填充加固,形成一个包覆蜡膜的外壳。加热之后,蜡会融化流出去,外壳里面剩下空虚的内腔。此时将铜溶液倒进内腔填充。冷却之后撬开外壳,就剩下铸成的器物了。以失蜡法制作的器物,精度高,表面光滑,不需再进行打磨,而且花纹精细清晰,还可制作出复杂的空间立体和镂空装饰效果。


1970年代,河北省挖掘出一个战国时期的遗址,出土了为数庞大的车马坑与陪葬墓,以往只记录在史书里面的中山国,便巍峨展现在世人眼前。据传中山国是仅次于战国七雄的一个小国,但由于古籍上少有记载,因此十分神秘,但随着遗址的发现,我们打开了一扇“直达天听”的大门。


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这个振奋人心的挖掘,是仅次于长沙马王堆汉墓、战国曾侯乙墓后的重大考古发现,许多出土文物也成为当今的国之重宝,在艺术与历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中山国王墓出土的十五连盏铜灯


挖掘这些文物的过程,有一个小故事。当时考古队闻讯赶至河北平山县三汲乡进行开挖工程,在发现中山国王墓的一号墓与随葬墓,都已经被盗墓者破坏了,众人失望之余,一位民工不小心踩进主墓墓室侧面的平台,意外发现了放有满满随葬品耳室,这才让数量庞大的墓葬品,在世人眼前曝光。


墓葬品与主墓分开来的设计概念,极为不寻常,似乎是中山国王陵墓的独家特色,而正好是这种“分离式”的设计,让文物躲避了破坏,静静在地底沉睡两千多年,可说是非常幸运了。


中山国王墓出土了一件“错金银虎噬鹿屏风插座”,艺术与工艺的水平非常之高。


错金银虎噬鹿屏风插座


这件屏风插座的制作方式,是前面提及的金银错结合失蜡法。在翻铸完初模后,用蜡将作品表面封起来,把要装饰的地方刮掉蜡,之后丢入强酸中,被蜡封住的地方不会受到强酸的影响,只有被刮掉的部分会被腐蚀,之后融掉蜡的外壳,将被腐蚀的地方进行错金银的装饰。


这件用两种方法制作的工艺品,造型是一个低伏狩猎的猛虎,正咬住了一只小鹿,虽然是凝固静止的造型,却充满了生死一瞬间的惊险与动感,我们可以看到,小巧的屏风插座,却清楚塑造出猛虎的态势,牠用右爪按住鹿腿,撕咬鹿的后背,因为用力而体态弯曲,整件极具力与美。学者认为,猛兽食鹿的题材应是受到游牧民族的影响。


除了错金银虎噬鹿屏风插座,中山国还出土了多件工艺精湛的作品。不过,我们也要进入战国时期的楚国墓室,了解另一种工艺表现──帛画艺术。


本期节目由“六柿”撰写提供,由“赵亚男”协助播音

背景BGM:  

张一益《Promise》

Winky诗《山鬼》纯音乐版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声音主播

823537

简介:艺术,也可以用听的。在典藏,让艺术与文物,说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