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秦汉音乐

2018-07-03 22:26:5417:18 107
所属专辑:中西音乐史
声音简介

1. 李延年

答:李延年(?一约前90年之后),汉武帝时代乐府领导人。中山人(今河北唐县、定县一带),父母兄弟都以音乐为职业。李延年早年因犯法受腐刑,当了太监,后因“性知音、善歌舞”而得到汉武帝的宠爱,被封为协律都尉,主管乐府。李延年善于歌唱,史称“每为新声变曲,闻着莫不感动”;李延年还擅长作曲,作有《郊祀歌》十九章,即为武帝祭祀天地而制作的歌曲乐章,并将西域乐曲《摩诃兜勒》改编成“新声二十八解”,成为最早明确记载运用外来音乐进行加工创作的音乐家。西汉乐府形成重视民间音乐的传统并能够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与李延年的才华和卓越领导是密不可分的。后来李延年命运多舛,最终全家被处死,成为封建时代音乐家不幸命运的缩影。

2. 乐府

答:我国古代音乐机构。据《汉书・礼乐志》载,乐府创立在元鼎五年(公元前112),但从出土文物看,乐府于秦朝始建,应当是汉武帝时进行了扩建或改建。汉代乐府是主管俗乐的机构,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歌谣、加工配乐、创作并填写歌词、创作和改编曲调、研究音乐理论、进行演唱和演奏。至汉哀帝绥和二年(公元前7)撤销乐府,汉代乐府共存在了105年的时间。汉代乐府重视民间音乐的态度,不仅促进了汉代民间音乐高度繁荣,而且对其后中国音乐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此后几朝朝的乐府在此方面大为逊色,晋代有太乐乐府,《隋书》中太乐与乐府不分,至唐代大乐署之外无乐府,此后也不再有乐府机构。


《乐记》这部理论著作两千多年来对于我国吉代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是我国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kerning:1.0000pt;" >答:我国说唱音乐最早的萌芽形态,保存在《荀子》中。全文分为三个大段落,包含着同一节奏的五十六次重复,即即×X×xx×X×x「×X×‖内容是揭露统治者的愚蠢,要求他们推行开明的政治。伴奏乐器“相”系用几尺长的粗竹筒制成,用两手捧着春击地面,打出节奏,说明这种说唱音乐形式是从劳动中间发展而来的。也有人认为不排除《成相篇》作为夯土号子唱词的可能性。

3.鼓吹乐(温大14年)

答:以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演奏为主的音乐形式。鼓吹乐以鼓、排箫和笳为主奏乐器,中间有歌唱。

据王瓛《定军礼》载,鼓吹乐自秦汉代以来起源于我国西北边境地区。据郭茂倩《乐府诗集》记载,鼓吹乐根据主奏乐器和表演场合分为二部,有箫笳者为鼓吹,用之朝会、道路,亦以给赐;有鼓角者为横吹,用于军中,马上所奏者是也。

一般把鼓吹乐按用途分为四类:黄门鼓吹、骑吹、短箫铙歌、横吹。鼓吹乐的具体划分并无严格界限,并随时代而异,愈近后世各类之间区别愈小,最终统称鼓吹。其音乐成分最初是以外族音乐为主的,两汉间与相和歌清商乐等民间音乐关系密切,横吹则与西域音乐《摩诃兜勒)有关;汉魏以后与北狄乐及北方箫鼓有关。鼓吹乐源于民间,后供奉于官府,其后又逐渐向民间发展,明清以来的民间吹打与鼓吹乐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4.短箫铙歌

短箫铙歌歌鼓吹曲的一种,以排箫和铙为主奏乐器,一般都有歌词,可以歌唱,后来

这种形式用于军乐。今犹存汉代“铙歌”十八篇,如《上邪》、《有所思》、《战城南》《朱鹭》、《思悲翁》、《芳树》等,文辞皆为杂言,乃其音乐为“西域胡曲”之故。

5.横吹曲

它的特点是以鼓和角为主奏乐器,于军中马上奏之。所以横吹曲也叫“鼓角横吹曲”。最初的曲调是李延年根据《摩诃兜勒》一曲改编的新声二十八解。现今所传最早的横吹曲辞,是北朝民歌中著名的叙事长歌《木兰诗》,反映了北方民族崇尚武勇的性格特征。

6.相和歌

答:汉代汉族各种民间歌曲的总称。它最初的表演形式是清唱的“徒歌”,后发展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最终形成了以乐器与歌唱相和的形式。

《晋书・乐志》载:“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即是指在弹弦乐器和吹管乐器的伴奏下击节而歌,可见此时的相和歌已经发展成唱奏并重的形式。事实上,这几种歌曲形式并无绝对的界限,只是艺术加工的程度不同而已。

相和歌常用的乐器有节、笙、笛、琴、瑟琵琶(汉琵琶,即阮)、筝等,主要的三种调式清、平、瑟三调。相和歌大部分来自民间,是乐府歌曲中的精华部分。

7.简论“相和歌”与“清商乐”的联系和区别。

区别:

#相和歌的名称,最早见于《宋书·乐志》。它是在汉代民歌的基础上,继承了周代“国风”和战国“楚声”的传统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即歌唱者自击一个叫“节”或“节鼓”的击乐器,与其他伴奏的管弦乐器相互应和,即为相和歌。

#清商乐,简称“清乐”。它是在南方民歌“吴声”、“西曲”的基础上,继承了相和歌的传统发展起来的新乐种。“吴声”是流行于江浙地区的民歌,“西曲”是流行于湖北荆楚地区的民歌。它们受到上层社会的重视,一方面是由于西晋末年的战乱使宫廷中的“旧乐”大部“散亡”,在东晋初年出现了“音韵曲折,又无识者”(《晋书乐志》)的局面,因而不得不转向下层,采用新的民间音乐;另一方面,也由于“吴声”、“西曲”形式新颖,曲调婉转动听,受到人们的广泛注意和喜爱。

 

    联系:

清商乐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兴起并在当时音乐生活中占居主导地位的一种音乐。它是晋室南迁之后,旧有的相和歌和由南方民歌发展起来的“吴声”、“西曲”(或称“吴歌”、“荆楚西声”)相结合的产物,是相和歌的直接继续和发展。其中的“吴声”与“西曲”,一方面从相和歌中吸取了有益的经验,另一方面仍发挥其原有的音乐特色,形成了多样的富于特色的音乐结构。它与相和歌的一个显著不同之处,是它的作品绝大多数皆以爱情为题材,较少有触及社会矛盾的现实内容。其风格一般都较纤柔绮丽,但也有许多确实具有清新自然之美。这种情况的产生,固然和士族地主阶级的享乐需要有直接的联系,但作为一种最普通的感情表现,却也另有其时代的需要。

7. 相和大曲

相和大曲含有多段体的大型歌舞作品,为相和歌的最高发展形式。结构包括:“艳”、“曲”、“解”、“趋”四个部分。《宋书・・乐志》记载了汉魏时期的十五首相和大曲的歌辞。

《陌上桑》乃东汉时期的相和大曲。从《陌上桑》的歌辞可以了解,“艳”、“趋”乃是引子和尾声,多为器乐演奏形式;“曲”是歌唱部分;“解”是器乐伴奏下的舞蹈部分。因此,“曲”和“解”是“大曲”的主体部分,构成了歌舞音乐之核心。“乱”是全曲高潮,属于一种表现手法。这首作品中,能歌善舞的主角罗敷无疑是全曲最有光彩的女性形象。由此可见,《陌上桑》结构完整、形式新颖、格调清新,说明我国两千年前汉代的歌舞伎乐已经具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

8.《广陵散》

答:古琴曲。至晚在汉末已经出现,根据蔡邕《琴操》的记载,琴曲表现了聂政刺韩王的悲壮故事。现存《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谱中有“刺韩”、“冲冠”、“发怒”、“投剑”等分段小标题。

琴琴曲共有45个乐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正声以前着重表现对聂政不幸命运的同情,之后则表现了对聂政壮烈事迹的歌颂和赞扬。正声则是乐曲的主体部分,着重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深刻刻画出他不畏强暴、字死不屈的复仇意志。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气贯长虹、声势夺人的音调一直为封建的道学家们所咒骂,宋代朱熹所说:“其声最不和平有臣凌君之意。”由此,《广陵散》也成为我国现存琴曲中唯一一首具有杀伐战斗气息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9.京房六十律

答:汉代京房(公元前77ー公元前37)所创律制。京房是我国古代第一个发现“仲吕极不生”问题的律学家。

据《后汉书・律历志》载,他在传统三分损益法生十二律基础上,继续往下推算直至第60律。当生到第54律“色育”(仲吕以后各律京房皆自创律名)时,与黄钟的音差只有3.6音分,人耳已很难辨别。因此,京房认为仲吕还生黄钟的要求已基本达到,在六十律中基本可以实现周而复始旋宫转调。

六十律的提出,揭开了中国古代律学史第二个发展阶段一探求新律时期的序幕,对后世律学研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10.京房准

“京房准”京房还采用弦律,制造了十三弦律准,后世称之为“京房准”。所谓“准”,就是弦律的正律器。京房是我国律学史上第一个将管律和弦律加以区别的人,又自制弦准,从而开创了律学实验的新天地,对后世律学研究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11.声曲折

声曲折汉代有一种歌谱,称“声曲折”。在《汉书・艺文志》的“歌诗”部分,在“河

南周歌诗”7篇之后,另有“河南周歌声曲折”7篇;“周谣歌诗”75篇之后,又有“周谣歌诗声曲折”75篇的记载。

由于汉代歌谱“声曲折”尚无实物可凭,目前很难肯定其记写曲谱的具体模式。汉代的乐律理论研究和歌谱“声曲折”的出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音乐文化深入发展的面貌。

吴声”、“西曲”(或称“吴歌”、“荆楚西声”)相结合的产物,是相和歌的直接继续和发展。其中的“吴声”与“西曲”,一方面从相和歌中吸取了有益的经验,另一方面仍发挥其原有的音乐特色,形成了多样的富于特色的音乐结构。它与相和歌的一个显著不同之处,是它的作品绝大多数皆以爱情为题材,较少有触及社会矛盾的现实内容。其风格一般都较纤柔绮丽,但也有许多确实具有清新自然之美。这种情况的产生,固然和士族地主阶级的享乐需要有直接的联系,但作为一种最普通的感情表现,却也另有其时代的需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秦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by:丁丁说历史

秦汉

本书是《谷园讲通鉴》秦汉史部分第25至50回的结集,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帝国,到陈胜起义、楚汉争霸,再到公元前195年刘邦去世一气呵成。在《资治通鉴》的...

by:红袖展

秦汉史

专辑取于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的《秦汉史》,是国内第一部用西方科学体系、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编写的中国断代史。由于书中大量引用《史记》等文言文原著,加之年代差异...

by:袖绘卯图

秦汉史探

魏晋,上承秦汉,下启隨唐。相邻朝代之间在文化制度上有很大关联性。所以想深入了解魏晋,就不能忽视秦汉和隨唐。本专辑收录一批研究秦汉历史论文。主要来自陈寅恪、唐长儒...

by:魏晋小玄

细讲秦汉史

【廿四史】持续更新,欢迎收藏订阅,互相学习交流~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秦朝和汉朝两个大一统朝代的合称,秦汉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化整合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

by:听见廿四史

细品 秦汉

细品秦汉风云每晚7点2期

by:关注历史7795

秦汉史-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秦汉历史

秦汉史:国史苑中的一门显学如果我们把历尽盛衰沧桑、王朝兴废的中国史,比作一幅群峦竞秀、万壑争流的山水长卷,那么秦汉时代无疑是一座巍峨突起、脾脱群伦的高峰。古往...

by:有声石头_

秦汉文明展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阶段。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秦朝创建文官体系,推行郡县制度,采取了统一文字、度量衡等措施,推动中国形成统一多民族国...

by:听友79283099

12分钟听秦汉

京腔京韵讲历史,扣人心弦听秦汉。主播麦子和葡萄自己创作的系列历史评书。秦汉四百年,留下了多少精彩的故事:揭竿而起、鸿门宴、十面埋伏、李广射虎、昭君出塞........

by:麦子和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