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锡兰佛教哲学
更新时间:2023-06-16 17:00为您推荐印度和锡兰佛教哲学免费在线收听下载的内容,其中《4.第一章 第三节 佛教哲学的基本流派》中讲到:“这三个宗派的佛教哲学既不同于印度佛教的哲学思想,也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而是吸取印度佛教思想,又餐着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消化融汇后构成的新的哲学理论这三个宗派...”
这三个宗派的佛教哲学既不同于印度佛教的哲学思想,也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而是吸取印度佛教思想,又餐着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消化融汇后构成的新的哲学理论这三个宗派的哲学思想

4.第一章 第三节 佛教哲学的基本流派
02:21/10:08
5495
他采用佛教作为他的宗教哲学,不久宣布佛教为印度的国脚,下令在王下令在完工和印度各地树立石柱,开凿石壁,将他的诏令坎坷在上面拍造起了全国的一大批佛教高深编撰整理佛教经典,在各地修建了许多佛教誓乐和佛塔

第四章 印度河文明
15:58/37:11
32
不过,陈娜对于音明的成就更在文时学之上,它的极量论及正理门论改革了印度的旧英明而及印度论理学的大成,尤其是极量论,不但在佛教有无上的价值,即在印度哲学史上也有极高的价值和地位

印度佛教史117
01:13/04:30
1
对朱夫子有微词置于佛教,则一方面认为中国大乘佛教已经是中国的佛教哲学,而远非印度佛教的模式了,以及说了佛教的世界观远比儒家的广大,因此可以照顾到的对象又更多了的话

东方17:儒佛辩诤谈中国哲学研究视野
16:31/36:31
29
斯拉海并不同意这些看法,他有不同的观点,可以一次来说明为什么存在大量的印度希腊式大乘佛教艺术,小生佛教强调佛陀的教诲,大乘佛教则重视佛乡小乘佛教的佛陀是一位哲学家

11 自我消解的辩论3)
02:54/14:53
75
中国哲学的特质,我中山第十一讲,中国哲学的未来,中国哲学的中心是所谓如是道三角,其中如道是土生的思想主流佛教是来自印度,而三教都是生命的学问,不是科学技术,而是道德,总讲重点落在人生的方向

特质~第十一讲:中国哲学的未来
00:00/29:41
38
一面去印度先后引请忌户和莲花生上司来召传教,几乎是印度大乘佛教险中的著名大师莲花生丧尸是印度佛教的钟密大师,结果前者建树不多,而后者实施念幻念奏,幻术雕幅条幅了恶魔并多兴其尽

《印度通史》七、印度与外部世界的交流3印度与西zhang的交流
05:56/14:34
5854
印度佛教跟中国佛教过度的西域佛教的情况很快就转入主题中国佛教第二节佛教传入中土的路线传说和史实。根据学术界研究,佛教传入中国汉地所经由的路径有露露和海路两条线路

一,佛教由天竺经西域向内地传播
00:42/07:38
1262
哲学中的一个派别,或者说是我们学习哲学的入门哲学,迷茫自主义的哲学,找很多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哲学,公元前五六百年,中国春秋时期,儒道思想,印度的佛教等等。他是在公元前后来百年那一个黄帝年代出现的

5追求人生圆满
05:02/13:26
1
佛教时开始,我们谈过这个四框架佛教,历史,佛教,哲学,佛教神学和文佛教的文学与艺术净土宗,他一宗就横跨了其中的三个框架,哪三个框架,佛教历史,他是有的佛教神学,这是他的重头

109.(净土)佛教神学-万善同归净土宗
08:11/12:21
1.2万
先简单解释一下第四讲题目佛学是佛教哲学的简称,中国式佛教是用中国文化独特的道德哲学思维模式,佛教哲学吸收消化而演绎出来的另一套思想文化系统和宗教,两者既相关联又不尽相同

中国思想史第四讲-1
05:48/17:23
5850
正好这佛教的话,发挥作用或者发作用,但是咱们该说不说,佛教起源于印度,当然了,印度现在就不行了,现在没有佛教了,基本没有了起家于起伏起。这个起源于印度人家本来的教义,跟我们现在所追从的教义是不一样的

084【南北朝】入乡随俗,佛光普照
14:22/47:26
2258
下面由王占文继续为各位读诵佛教哲学第七章佛教的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上下面将要阐述的佛教的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是佛教关于人生和宇宙现象如何升起万物的本源是什么,本体和现象是怎样的关系等问题的理论

第七章 佛教的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上)
00:06/06:46
92
古代印度法概述以古代印度法的渊源,费陀和法经以及法典佛教经典国王诏令伊费妥印度最早的传世文献,是婆罗门教最古老的经典,印度最古朗,最神圣的法律渊源约成于公元前一千五百至六百年

三(一)古代印度法概述
00:00/03:36
56
为什么我们看到吐蕃引进佛教的时候,不仅仅是把印度的一个宗教引进过来,而宗教背后一个庞大的知识文化体系也跟着宗教一块儿进来分不开了,因为佛教已经和印度的整个这个社会和文化是连在一起的了

第17集 释迦牟尼与佛教(十一)
03:41/15:30
36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