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道经》第三十七章

2024-03-30 05:30:4204:23 38
声音简介
三十七章
导读
本章是《道德经)上篇《道经)中的最后一篇,具有特殊的地位,这主要表现为老子在本章中提出了"道"的核心思想"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作为"道经"论"道"的扼要概括。对此,黄炳辉等《老子章句解读》有很好的总结,兹迢录如次:
"在前三十六章,老子论道'的永恒性、玄妙性、普遍的适用性、深广的伟大功能性、有无相生性、体用的一致性、无私无欲无名无偏无功不争的品性,揭示"道"的夷'希,微"恍惚''虚极'静笃"朴素"不于矜'"不骄'"不伐"恬淡,柔弱"、顺乎自然的形态特征;又论述"道"与阴阳、天地、万物、"德"、圣人、侯王的关系,又谈论"道术'的运用。《道经》内容十分深邃、复杂而丰富。但都由"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个核心思想所派衍和生发,所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成为老子"道'思想体系的主轴"。
如果用更确切与简洁的语言来表述,我们认为本章的主旨是通过"天道"无为以论证"人道"贵静,通过"自然"自化以推论"社会"自定,充分反映了老子反对有为、顺任自然而不加以干预,让人民自我化育、自我体现,"不欲以静"的政治理想。

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译文
"道"永远是顺其自然不妄自作为的,然而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做的。统治者如果能遵循"道"的原则不任意妄为,乱加干涉,那么万物就将自生自长。万物自生自长而又私欲萌动时,我就用道的真朴来压抑、控制它。道的真朴,其作用也正在于杜绝各种私欲。根绝私欲,归于柔静,天下自然就会保持稳定。

注释
①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顺其自然,不妄自作为,好事生非,结果却恰恰是任何事物都可以做成,水到渠成,一切遂愿。王弼注:"顺自然也。"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虚静恬淡,无为也;天、地、人、物得之以运行生育者,无不为也。"
②守之:遵循"无为而无不为"的原则以处世接物。
③自化:自我化育,自我生长,不受任何外力的干预和影响,完全出乎自然的本性。范应元注:"王侯若能守道而虚极恬淡,则无为矣。万物将自化其虚静恬淡,则是无不为矣。"
④欲作:这里是欲望萌生的意思。
⑤镇之:压抑各种私欲,化解任何冲动。(楚辞・九章・抽思):"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王逸注云:"镇,止也。"高一涵(老子的政治哲学):"拿"无名之朴'来镇压人欲,让万物自化。"
⑥无名之朴:即指"道"。河上公注:"无名之朴,道也。""无名:这是就"道"的形态而言;"术"则是就"道"的内涵本质而言。
⑦无欲:指槟弃根绝各种私欲。
⑧不觉以费:无欲而桑费的意恩。不欲,即无欲无求,心止如枯井之水。"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孟郊《烈女操》)以,连词,而、并且。
⑨自定:自我安宁、稳定。范应元注:"君天下者,至于欲朴之心亦无,则纯于道也,安有妄动哉?无思无为,不动而化,不言而信,垂衣拱手,天下不待教令而自平正也。"傅奕本及景龙、景福诸唐本"自定"皆作"自正",马王堆帛书甲、乙本亦同。

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道经

曾仕强教授讲道德经

by:沁忻妈

道经

天地万物皆有缘,一切随缘

by:蓁蓁理财

道经

天地定位,阴阳协和。星辰顺度,日月昭明。寒暑应候,雨旸以时。山岳靖谧,河海澄清。草木蕃庑,鱼鳖咸若。家和户宁,衣食充足。礼让兴行,教化修明。风俗敦厚,刑罚不用。...

by:和美的空间

德道经

是《道德经》还是《德道经》?先道后德的《道德经》与先德后道的《德道经》有什么根本区别呢?老子为什么将“德”篇排在“道”篇之前呢?近现代以来,我们所阅读的《道德经...

by:心灵玩主_Yin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