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解题过程中逆向思维和顺向思维各有什么好处

2022-12-18 07:20

2022-12-18 10:06
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败不馁,胜不骄,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的优良心理品质;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4、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
更多回答
数学是一门锻炼思维的学科,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思想创造方法,其本质就是各种思维的综合!回到正题,解决问题时,从问题所描述的结果出发,一步一步倒着往前推理,直到问题解决,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就叫做逆向推理思维。
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解题时是一种重要的思维策略,另外小学阶段所有公式概念基本都具有可逆性,利用好逆向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去灵活运用。
乘除法互逆
在初学除法时,除法计算最主要方法是借助乘法口诀反向求商的,包括加减法互逆,所以在一、二年级趣味数学专栏中我特别注重一图多式的练习,目的是体会到这种关联。
[引例] 12÷3=?
除法的基本含义是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 3×?=12,哦!三四一十二。
→ 12÷3=4
还原法
解应用题时,从结果出发,一步一步往前推,直到问题解决。这种解题的思维方法,叫作倒推思维,也叫还原法。举三种不同例子,供粉丝参考!
[引例] 一个数加上8,乘8,减去8,除以8,结果还是8,求这个数?
公式定理可逆性
比如在我们学习行程相遇问题时,基本的公式为:
→ 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我们可以逆向推理出求相遇时间,路程,其中一人速度的其他公式。
→ 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 甲的速度=路程÷相遇时间-乙的速度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