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哭长城是怎么回事?

2023-11-18 15:24

2023-11-18 20:22
“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句名言,也是一个感人至深、脍炙人口的故事。下面是详细的说明。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代末期,晋国灭亡后,诸侯相争,秦、赵相继崛起。赵国在太行山修建了万里长城,孟姜女的丈夫为此被勒死在工地上。孟姜女得知丈夫的死讯后,悲痛欲绝,来到长城下痛哭失声。她哭得声嘶力竭,哭倒了长城,长城也因此出现了一道裂缝。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对此有如下记载:“孟氏有子婴于荆,为赵所虏。赵屠荆,又见孟氏美,留不归。孟氏泣数日,夜行来归,孟子婴年十岁,则悉以所学语喻之曰‘父之东邦,阻山阻水,隔于外国,今闻父已死,见毋从去,吾将随汝’。孟氏不能强留,遂与之西行。从者虽道无行,王及使者皆散,女与子婴独立枯槁。孟氏乃持子而哭,缢于柏树。子婴问曰‘人之死也,有所终乎?有所之乎?’母曰‘人之死也,犹其日远而月近也。’意欲启而未能,遂取箫吹之,箫中有声,移梓于其歌。既毕,孟氏焚箫而去。”
这个故事流传至今,被广泛演绎、改编,并被人们广泛传诵和引用。 “孟姜女哭长城”也因此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深深地烙印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中。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