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由来

2023-11-20 00:38

2023-11-20 04:03
要想讲清这句话的由来,得先讲讲中国古代的避讳,什么是避讳呢?避讳是中国历史上所特有的风习。讳,指人的名字。避讳就是人们在声音上、文字上不准触犯本朝君主、本人尊长的名字,遇到这些字时,避免直接说出、写出,而用当时所允许的办法来改变它或回避它。这种风习,大约起于周代,流行于秦、汉,盛行于隋、唐,宋代最为严格,一直延续到清末,长达两千余年。《红楼梦》中就有一例:林黛玉的母亲叫贾敏,林黛玉在写字时,凡遇到“敏”字就写成“每”字。宋朝有个田登,他做州官时,逢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州城里照例要放灯三夜,给民众观赏,小吏张贴告示,因“灯”与“登”同音,不敢写“放灯”触犯州官的嫌名,改写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民众看了讽刺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两句话,流传至今
更多回答
据记载,宋代有个叫田登的人做了州官,由于他名字的“登”与 “灯”谐音。为避其名讳,他不许身边的人在谈话时说到任何一个与“登”同音的字。全州的老百姓也只好称“灯”为“火”,“点灯”也只能叫“点火”。 这一年,元宵节即将来临。按照以往惯例,元宵节里都要燃放灯火、点上花灯表示庆贺。官府放灯,民间观灯、赏灯,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节俗。为此,官府衙门要提前张贴通知安民告示,让老百姓到时候前来观赏。 绞尽一番脑汁之后,写告示的人决定按照平时的惯例,把“灯”字改为“火”字。于是,全城百姓读到了这样一则“流芳后世”的布告:元宵节里“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等到大家最后明白此事原委之后,个个啼笑皆非。人们不仅讥讽田登是个“放火州官”,还针对布告发出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怨言。这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一成语的由来。 专家表示,“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已成为人们嘲讽与抨击那些欺压百姓、为非作歹的当权者的经典佳句,并且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