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什么行为,可能会扼杀掉孩子的天性呢?

2023-11-30 00:50

2023-11-30 05:49

(一)

当你扼杀孩子兴趣爱好的时候,你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会沉默了

正如电视剧中展现的一样,当成绩优秀的英子,被母亲制止,不能再去天文馆演讲的时候,英子的人生就只剩下了“光溜溜的学习”,孩子的失落与沉寂就已经开启了。

因为,央求母亲、讨好母亲,甚至是与母亲友好协商,都遭受了母亲无情反驳,专制而无理。

从此,乐观开朗的英子学会了一件事情,“默默的接受”,哪怕这个接受是极不情愿。


扼杀孩子兴趣爱好,就是剥夺孩子的快乐和未来

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是一个成绩优秀,性格开朗的孩子,这是不是就已经是一种“福份”了?作为父母,是否还需要用当代最高标准,去左右孩子的爱好呢?

很多时候,父母规划好的未来,不一定是孩子眼中最好的“未来”。他们有自己的兴趣,有自己的爱好,这些是他们的“巨大动力”,也是快乐的源泉。

如果在不影响孩子的情况下,家长是不是可以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她可以学会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呢?


你扼杀孩子兴趣爱好,就破灭了孩子的希望

再回到“英子”的生活,阻断天文学义务演讲,但并没有阻断英子热爱的心。她依然会偷偷的去天文馆,依然会想去争取喜欢的东西。但这一次,邻居丁一跳楼自杀了,这让英子仿佛感受到了希望的破灭。

这种沉重让英子开始变得更加“沉默”,甚至是整宿的失眠,因为那个丁一像极了“只有学习与成绩”的自己,他苦苦挣扎也无用,最后也只能幻灭。


(二)

“好好学习,这都是为你好”,情感绑架时,你的孩子已开始沉默了

不管是《小欢喜》里面的英子的妈妈,还是《隐秘的角落》里面朱朝阳的妈妈,都认为孩子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其他都不能考虑。

她们的世界里,让孩子的轴心放在了“学习”上,一切的评判都放在了“成绩”上,让孩子的心理世界开始失衡。于是,原特别爱说话爱交流讨论的孩子,成为了一个“沉默”人。


这就是父母“关爱的结果”,是家长想要的“学习第一”的优秀模样。

你以为是为孩子好,其实是在控制孩子的人生

英子酷爱的天文学圣殿:南京大学,被母亲所隔绝,英子的人生希望也被破灭。母亲已经费尽了心思,给自己选择了“清华、北大”,这些母亲眼中“最完美的大学”时,就在是控制了孩子的人生。

你不仅是控制孩子的童年,还用父母的权威,决定孩子一生时,孩子其实会在“沉默中灭亡”。


你以为是为孩子好,其实是逼着孩子“崩溃”

英子想和朋友一起快乐的成长,英子想要与父亲随意自由的生活,英子想去最爱的天文世界遨游,母亲“温柔而绝情”的切断了一切,甚至是修改“高考志愿”,取消南京大学夏令营的申请。

这些举动,让本来就“沉默”的英子,一下子“崩溃”了。

她独自逃离了母亲的控制,逃离了这个世界,只想让自己置身于“独自一个人”的空间里。


生活中,很多像“英子”这样的孩子,也是这样一步一步在“沉默”中消失的。

如果时光可以重来,父母会不会像英子的父母一样,重新反省自我,重新深入的与孩子沟通交流,给孩子时间与空间去放松自我,用爱与尊重去挽回孩子的“沉默的心”呢?

更多回答
完全否定孩子。孩子小的时候是没有自己的认知理念的,会完全相信父母以及身边人的话,所以如果在某方面你直接否定了孩子,他可能就完全的失去信心,也就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