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不愿意做家务该怎么办?

2023-12-14 12:45

2023-12-14 16:29
1. 奖励行为的选择

事事都奖励,不如不奖励。爸爸妈妈们太过依赖奖励,容易让孩子造成凡事必要回报的处事习惯。爸爸妈妈们要对奖励的行为有所选择哦。其实奖励本身的意义在于帮助孩子形成那些难以自然建立的行为。当孩子没有足够的内在动机去实践某个行为,TA可能没有机会体验到完成这一行为带来的那些积极结果和感受。而奖励正是在此时作为一个助推力的暂时措施。当孩子的行为得以建立时,该行为本身带来的结果和附加感受就可以转为支持孩子继续保持该行为的动力,奖励就可以适时撤出。
2. 耐心解释奖励背后的逻辑,配合对行为本身和内在动机的关注和表扬
在建立奖励的过程中,如何同时激励孩子的内在动机,那么就需要我们爸爸妈妈们向孩子耐心解释奖励背后的逻辑,配合对行为本身和内在动机的关注和表扬。
要告诉孩子奖励是帮助TA建立行为的暂时措施,而不是最终目的。
要解释需要TA建立这一行为本身的内在意义。比如如果你好好吃饭,这样身体就不会生病了。如果你不迟到,就不会影响其他小朋友上课了。如果你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你的玩具,那么他们也会更愿意和你玩,也会愿意分享他们玩具,那你们就可以玩得更开心了,等等。
要关注行为过程,强调内在动机。比如爸爸可以说:“我真高兴看到你在学习每天按时起床,我知道每天按时起床你做了非常大的努力,真棒!你一定也很有成就感吧?我感觉你又长大了呢!”这样的对话帮助孩子感受到TA可以为TA的努力以及完成这一行为本身的成就感而感到高兴,而不是为得到奖励这件事。
3. 选择合适的奖励物
相比于物质奖励,我们更鼓励爸爸妈妈们使用社会性奖励,比如:邀请其他小朋友来家里玩;和爸爸妈妈去动物园/博物馆/公园/野餐;10分钟和爸妈额外的游戏时间;10分钟额外的睡前故事时间;可以坐在爸爸或妈妈的椅子上吃一次饭;等等。这些都仅供参考。爸妈们可以根据自己对孩子的了解发挥创造力。奖励制度有效的关键之一是这个奖励是孩子想要的奖励。一个孩子感兴趣的事很有可能另一个孩子并不感兴趣。因此在制定奖励计划时最好让孩子参与进来,倾听孩子的想法,一方面可以保证奖励物确实对孩子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孩子也会更愿意实施自己参与制定的奖励计划。
4. 不要把奖励变成收买
例:妈妈去朋友家接在那里玩的宝宝回家。宝宝正玩在兴头上,大哭大闹不肯走。妈妈劝说无效,只好不耐烦地说:“我一会在路上给你买个冰淇淋吃,你快乖乖跟我走吧!”
奖励和收买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奖励给出的时机。上述例子中,妈妈在孩子还在大哭大闹的时候给出奖励,是典型的收买行为,而不是奖励。孩子从中学到的信息是“我大哭大闹可以得到奖励。”甚至在以后TA有可能学会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要挟”父母给出TA想要的奖励。
5. 奖励的撤出

造成很多孩子依赖奖励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爸妈知道怎么引入奖励机制,却忽视了奖励的撤出。但其实如何撤出奖励与如何引入奖励同样重要。正如开始所提到的,奖励是作为“帮助孩子形成那些难以自然建立的行为”的助推力的暂时措施。当在行为形成过程中,行为本身带来的积极体验逐渐转化为支持孩子保持该行为的内在动力时,正是奖励“功成身退”的时候。这个时候就不需要再用奖励来激励孩子业已形成的行为了。如果爸爸妈妈们在奖励引入之初就已经对孩子解释了奖励作为暂时措施的意义,并且在奖励计划实施过程中始终注重帮助孩子建立行为的内在动机,那么奖励的撤出也就没有那么困难了。比如对每天都赖床的孩子来说,刚开始一周三次按时起床就可以得到奖励,逐渐地,随着行为的形成,可改为一周四次,慢慢地再改为一周五次。等一周五次按时起床的行为基本稳定后就可以撤出奖励了。这个时候爸妈们可以和孩子有一个庆祝仪式,肯定孩子在这段时间的努力,成长成了一个可以不需要外在的帮助就可以按时起床的宝宝,爸妈很为TA骄傲!
更多回答
孩子在家不愿意做家务,可是试试家长示弱一点,然后使劲pua他,每次他帮忙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使劲赞扬他,让他有成就感。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