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县迁民的故事

2023-11-19 14:25

1个回答
民间传说是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故事
故事大全我为大家带来一篇洪洞县迁民的故事:
这一带的人都说:“咱是山西洪洞县野翅窝人。”这倒不假。不过,要说野翅窝,得先说大槐树。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边,有座广济寺院,殿宇巍峨,僧人众多,香客往来不断。在广济寺院内有一株树身数围、荫蔽数亩的汉槐。古树参天,树上老鹳窝挨挨排排,非常好看。
洪洞县地处交通要道,明朝 *** 想迁民,虽不是专迁洪洞人,但把洪洞当作迁民重点。便在广济寺和大槐树下设局驻员,办理处适事宜。这时,明朝 *** 广贴告示,欺骗老百姓说:“不愿迁移者到大槐树下 *** 。须在三天内赶到,愿迁者在家等候。”人们听到这个消息纷纷赶到大槐树下,不几天,大槐树四周集中了十几万人。这天,一大队官兵包围了大槐树下的百姓,一个官员大声宣布道:“大明皇帝勒命,凡来大槐树之下,一律迁走。”这道命令好似晴天霹雷,把人们都惊呆了。但不久就醒悟过来,他们受骗了。人们有哭的,有叫的,有破口大骂的,有呼儿唤女的,有哭爹叫娘的,可是已经晚了,怎么闹也无济于事。
官兵强迫人们登记,发给凭证,每登记一个,就让被迁的人脱掉鞋,在每只脚小趾砍一刀作为记号,以防备有人逃跑。所以迁民后裔都有小足指甲两瓣的特征。
官兵强迫百姓登记后,为防止逃跑,把他们反绑起来,押解移民上路。人们望着大槐树,望着大槐树上的老鹳窝,依依难舍。人们走远了,还流着泪水遥望着老鹳窝。因此,天长日久,人们将老鹳窝作为家乡的标志。
移民的手长时间被捆着,胳膊逐渐麻木,不久,也就习惯了。以后,迁民们大多喜欢背着手走路,因此,迁民后的人也沿袭了这种习惯。
在押解的过程中,由于路途遥远,途中不免有人要小便,只好向官兵报告:“老爷,请解手,我要小便。”次数多了,这种请求也就简略了,只要说声:“老爷,我解手”,就都明白是要小便。此后,“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词。
迁民们到了新的居住地点,到处一片荒野,只好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建筑房屋,开荒种地。不论干什么都会联想起故乡的山山水水,为了寄托对故乡的留恋,大多在自己大门口栽上槐树,表达对故乡的留恋和怀念。
读完本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如果你对民间故事很感兴趣,欢迎收藏并订阅
青蛙小牛鸭子鹦鹉狐狸灰狼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

相关问答
山西洪洞县迁民是哪一年
2个回答2023-02-01 12:11
山西洪洞县迁民是明朝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开始,至明朝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共进行了十多次大规模的移民,是明初大移民的重要部分。又因移民离开的地方在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附近,所以还有明初...
全文
洪洞县没一个好人?
1个回答2022-08-31 05:29
起于“苏三起解''
洪洞县的名人
1个回答2024-01-03 19:03
皋陶:李氏始祖,法律之祖。 造父:赵氏始祖,赵国始祖。 师旷:师氏始祖,音乐鼻祖。 薄姬:汉文帝刘恒之母。 范郭鼎:清代理学家。 张瑞玑:清末民初革命家、书画家和诗人。 南汉宸:中国人民银行第一任行...
全文
洪洞县名字的来历
1个回答2024-02-07 11:10
洪洞县,县名的来源,传统的说法是取城南洪崖城城北古洞而得名。隋属临汾郡,义宁元年(公元 617)改名洪洞县,自此历代县名不改。1954年洪洞与赵城二县合并为洪赵县,1958年仍名洪洞县。
洪洞县的名人
1个回答2024-03-12 19:19
皋陶:李氏始祖,法律之祖。 造父:赵氏始祖,赵国始祖。 师旷:师氏始祖,音乐鼻祖。 薄姬:汉文帝刘恒之母。 范郭鼎:清代理学家。 张瑞玑:清末民初革命家、书画家和诗人。 南汉宸:中国人民银行第一任...
全文
洪洞迁民移址始于那一年?
1个回答2022-10-16 00:45
解: 根据题意得 当k=-1时A≈{x|-2.4≤x≤-1.5}A={x|-3π/4≤x≤-π/2} 当k=0时A≈{x|0.78≤x≤1.57}A={x|π/4≤x≤π/2} 当k=1时A≈{x|3...
全文
"洪洞县没一个好人"的由来?
2个回答2022-07-25 22:29
源于京剧《苏三起解》里的一句唱词:“洪洞县里无好人” 剧本里唱的是洪洞县衙里没好人,后来人们传成洪洞县里没好人了。
山西洪洞县方言父亲叫什么
1个回答2023-09-30 14:05
亲,这是曲沃吧
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民古装电视剧连续
1个回答2023-04-16 18:50
陆毅、陈好演的《大槐树》
迁西县上洪寨村古代典故
1个回答2024-03-12 23:25
  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   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2.沿革,来历。   3.过去的事实。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