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盐茶古道15:白杨庙-最后的马帮

2023-11-21 00:10

1个回答
 

从蒋家坪到白杨庙大约有7-8里路。

问了一下路人,如果走大路的话,则要单独去白杨庙。如果走小路,则可以路过白杨庙。

我于是选择走小路。

中途经过了几座大型农家院落,保存着传统的模样,看着很有故事感的样子。但我因为赶路,便没有去一探究竟了。

路上,我边走边用手机听野史小说,竟然让我找到了一篇讲茶马古道马帮的故事,听起来惊心动魄,我转述一下,让你听听过过瘾。

故事是讲主人公父亲的故事,他父亲曾是茶马古道上的一名马帮,有一次,父亲一行只有10个人,遇上前来打劫的土匪,土匪共有30多个。马锅头见形势不对,迅速上了最快的马,独自跑了。剩下的9人被土匪们包围了起来。有人已经跪下去投降,有人交出了刀(应该是更早时期的马帮,那时还没有什么枪),还没有正式开战,马帮们就输了一半。

但是,父亲没有退缩,他一出刀就砍倒了两个人。受到鼓舞的其他马帮也振作起来,投入到战斗中。父亲砍倒第6个人的时候,满身都是鲜血。

据同行的人说,当时父亲才像个没有天性的土匪,他完全杀红了眼。他的疯狂同样吓坏了土匪,也鼓励了其他马帮同伴。父亲一共杀了16个土匪,为此,他也付出了左手被砍的代价。剩下的土匪也都吓破了胆,四散奔逃……

那一仗,直杀得天地失色,日月无光……

据一个参与当年惨烈战斗的马帮回忆,在父亲建议下,他们当时不仅葬了自己的兄弟,还葬了土匪,即使是土匪身上的财物,他们也尽数下葬。

再后来,父亲作为一个传奇,开始在那条线路上延伸着。一些遇到土匪的马帮,只要抱出父亲的名号,他们便知趣退走……

马帮英雄!

一边想着马帮的传奇故事,一边继续走着这里的马帮古道。

不禁有一种热血的感觉。

经过几个小时荒径小路的穿行。

我来到了白杨庙。

一幢破败不堪的老屋豁然耸立在我前方的路边,墙柱裸露,屋顶的瓦已不见了一半。

竟然使我想到了香港电影《倩女幽魂》中的兰若寺。

然而并没有小倩,没有宁采臣,也没有寺庙。

只是一幢老屋。

一群白鹅忽然冲着我嘎嘎大声叫唤起来,打破了周围的寂静。原来,老屋旁边住着一家人。

一位50多岁的中年农妇过来叫住白鹅,问我来做什么?我说路过这里,想过来拍点老屋的相片。她哦了一下,把我让了过去。

一会,他家男人走了出来。

看上去身体强壮,鬓角发白,穿着一件灰格子T恤,腰间皮带上拴着一个皮夹子,一条灰色长裤,裤脚卷到了膝盖处,打着赤脚。

经过交流,得知男主人叫李德全,64岁。

聊了一会,当我向他打听以前马帮的信息时,他忽然说了一句话,把我震在当场。

“我就是一名马帮。”

见我不说话,李德全以为我不信。就把我领到老屋后面,那里竟然有一间马厩,散发出一股巨大的马粪臭味,里面关着一匹白马。在昏暗的光线下,白马打着响鼻,身上脏兮兮的,像没有洗干净的白抹布,颈上的白毛在一束光线的雕刻下,发出耀眼的轮廓光。周围有一群苍蝇围着白马在飞,发出一阵阵的嗡嗡声……

我在拍照时,李德全便在旁边一边啃包谷一边等我。

就好象长途跋涉后,终于见到自己的亲人般。我忽然骨子里产生一种极亲切的感觉,在一幢破败不堪的老屋旁,我终于与一名现代马帮相逢了。

五味杂陈。

难道我刚听完一段热血的马帮故事,就为我召唤来了一名真正的马帮?

这就是所谓的吸引力法则吗?

据李德全介绍,他在这里住了20多年了,靠养马为生。主要是用马给周围的建筑老板拉建筑材料营生,一年可以找1-2万元,有时候生意还要好点。他还带我去看了搭在马背上的铁筐,是用来装砖头和水泥的。

我忽然觉得他那匹白马好辛苦,要干这么重的活,难怪身上很脏。

李德全说他现在住的老房子已是危房,是以前的栈房。这座老栈房有上百年的历史,经历过两家人。第一家是做栈房,曾住过马帮和往来客商。第二家做点小生意,主要是卖点杂货物品等。在老栈房旁边,我看到蒙了很厚一层灰的货柜还在那里摆着,上面的门牌号写着“永益村3组83号”。

现在前两家人都已离开,李德全算是第三家住在这里的。

我仔细看了下这幢老栈房,房子的立柱是木头做的,墙壁是纯粹的黄泥墙面,由于年久失修,屋顶的木横梁已跨蹋了一半,上面的瓦也残破不全,外面新修了几根砖柱顶着上面的木横梁,使它不至于倒下来。

整个栈房仿佛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颤危危地坚立着,随时可能轰然倒下。

李德全的房子在栈房最左侧那间,墙壁重新用砖砌了,看上去倒还稳固。

“以前这条道是中大道,而白杨庙是必经之路,非常热闹,往来客商众多。后来川渝公路修通后,白杨庙就掉角了,慢慢就荒芜了。现在到白杨庙必须专程过来,很不方便,所以这里的居民越来越少,现在只住了几户人家,都是老年人,年轻人和小孩都出走了……”

当我问到以前马帮的事时,他表示听说过零散的古道民谣,甚至背出了:“烟雾沉沉蒋家坪,打打办办白杨庙”两句来。但只知从蒋家坪往下面看,经常云雾缭绕的,但白杨庙那句不知什么意思。

李德全家里还有一位老婆婆,是他的母亲,患有老年痴呆,一直坐在门口那里不说话。

本来我还想到李德全住房里面去拍的,但后来忍住了,觉得有点不忍。

李德全一直光着脚走路,没穿鞋,说是习惯了。

现在他们家就三个人住,外加一匹白马,一群鹅和一条小土狗。

经李德全引路,我去拜访了当地的一位老人。

路上,顺便看了一下这个小村子。现在这里大约还有七八户人家,其中一半是土墙房,另一半是红砖房。整个村子人迹寥寥,没有什么动静。

彭传信,74岁,白杨庙目前最老的土著居民。

这是一位头发花白的农村老人,皮肤黝黑,面色红润,穿着一件浅色衬衣,一条蓝布裤子,上面有些泥巴,似乎是刚从田里面上来。

老彭说,他爷爷以前在安澜(注:地名,我的下一站)开栈房,他记事起,就记得爷爷、婆婆很辛苦,每天很早就要起来做早饭,以便客人赶路。

他说白杨庙以前是交叉路口,热闹过,那时比现在大得多。现在不行了,很多老房子都垮掉了,主要是没有年轻人。他家里承包了10亩地,但他一个人连5亩也种不了,其他地都荒起的,也没有人愿意接,因为大家都这样。现在主要是种点菜自己吃,有时候到一品去卖点菜,赚点生活费。他有个儿子住在一品,很少回来……

他地上的篮子里面放着半篮苦芥,黑漆漆的,似乎是他刚从地里面刨出来的。在我给这篮子苦芥拍照时,不经意把老彭的脚也拍了进去,他穿着一双破了洞的解放鞋,上面满是泥巴,脚背的肉从里面露了出来。

当我问到古道民谣时,他反而没有听说过,也不知道“打打办办白杨庙”的由来……

这令我有点失望。

从白杨庙出来,我有一种惘然若失的感觉。

我自己推测,由于以前这里是渝黔盐茶古道的必经之地,从“打打办办白杨庙”这句古道民谣就可以想见这里曾是很热闹的,民间很多“打打办办”的事情都在这里举行。

而现在却是如此落寞。

汤显祖在他的《牡丹亭·惊梦》中曾描写这种场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

那个传说中“打打办办”热闹的白杨庙已经消失在历史深处。

而现在的白杨庙,也正在快速地消失中。

有那么一天,这个盐茶古道上的小驿站会从地图上完全消失,就像它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

了无痕迹。
相关问答
兴化湾的盐公庙和盐公传说
1个回答2024-04-25 13:29
在福建兴化湾的海滨,从前凡是有晒盐的地方,都有一座“盐公庙”。庙里神龛中有一尊肃穆可亲的泥塑“盐公”像。据说,他就是当地晒盐人的祖先,名字叫陈茂勒。他到底是哪个朝代人,已经没人说得清了。只知道每逢良...
全文
茶山东岳庙 传说有什么传说
1个回答2024-02-28 21:53
娲补 盘古 精卫填海 神农尝百草 仓颉造字 嫘祖养蚕 黄帝造车 黄帝站蚩尤 愚公移山 伏羲兄妹造 嫦娥奔月 羿射 禹治水 湘妃竹 董永七仙 牛郎织 劈山救母(宝莲灯) 共工怒触周山 哪吒闹海 紫玉烟 ...
全文
有很多茶米油盐的过去是什么意思啊
4个回答2023-06-22 10:34
苦难多,生活有些悲观,不大好相处,需要开导它啊!!!! 唐伯虎——《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
全文
茶卡盐湖的传说?
1个回答2024-02-20 08:18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十年九灾,牧民们饥寒交迫。当地的蒙古族牧民把她称作海,100多年前一位活佛路过此地,王公就去求救,寻求富裕之路。活佛说,盐湖里住着1000个巴里登拉牧(蒙语女神),那一颗颗进晶莹透...
全文
茶无盐,话无尾。是什么意思?
4个回答2022-08-09 21:20
加了盐的茶还可能喝吗?喝茶喝的就是那种清纯味,要不得任何杂物。话无尾的意思就是你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把话说的清清楚楚,不要模模糊糊的说半截,吊着别人的胃口。
茶卡盐湖在哪里个城市
1个回答2024-01-29 23:58
1、茶卡盐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 2、茶卡盐湖,别称茶卡或达布逊淖尔,是天然结晶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之一唤旁。“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也就是掘链让青海的盐;“达布逊淖尔...
全文
茶卡盐湖的神话故事
1个回答2024-01-29 12:19
  没有。   茶卡盐湖也叫茶卡或达布逊淖尔,“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也就是青海的盐;“达布逊淖尔”是蒙古语,也是盐湖之意。茶卡盐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附近。地理坐标为东经...
全文
杨泗的杨泗庙
1个回答2024-03-17 07:16
长沙县果园乡杨泗庙,宁乡县双江口有泗洲庙,望城县铜官镇袁家湖亦有泗洲寺,武拆逗汉有杨泗庙。念春长望浏宁各地均建有杨泗将军庙或泗洲庙。湖南衡山县萱洲古镇也有杨泗水府庙(现名观潭寺旅高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