弑母案的凶手,不只一个

2023-11-23 17:08

1个回答
12月2日,湖南沅江市泗湖山镇12岁的男孩吴某康,亲手杀死了她34岁的亲生母亲陈欣(化名)。

当别人问他是否有悔意时,他回答:我杀的是我妈,我又没杀别人。

12岁的孩子杀死自己的亲生母亲,已是骇人听闻,事后的话,更是令人震惊。

1

事件虽已过去多日,但我并不想追热点博人眼球,只是想用更多的时间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思考惨案背后的逻辑,揪出隐形杀手,防微杜渐。

从他事后的镇定自若可以看出,他作出杀母的决定并付诸行动,并不是头脑发热,面对警察和邻居,他的冷酷到极致的泰然自若,令人不寒而栗。因为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经超出了一个成熟的成年人了。

规则意识的严重匮乏,是酿成悲剧的罪魁祸首。

动物世界,大多数群类,都有不杀同类的规则,这类规则与生俱来,而作为人类的他,弑母如割草。

敬畏生命,是人的基本底线,而他超越了。不,是他根本没有这样的底线,也无所谓超越了。

是什么让他成为了这样的怪兽?家庭教育的缺失首当其冲。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应该有的教育,却缺位了。我并不是说父母不应该外出打工。如何平衡,是必须思考的。

外出打工的父母,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了爷爷奶奶。如今的社会,即使高知父母也感叹:我们不懂孩子的快乐!何况隔辈的人,更何况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农村人(我不是歧视农民,我自己也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第一代)。

隔辈人的教育,基本上是溺爱,只管温饱,有求必应。即使是父母,把穷二代当富二代养的人比比皆是。

这个孩子曾经向母亲要50元,母亲只给了20元就心生怨恨。为何如此?因为他曾经偷了爷爷的1000元却没有受到责备,更没有被追究。

12岁的孩子,生活在农村,动辄50元,1000元。在父母外出打工的这些年,孩子花钱有底线吗?对孩子有过金钱观的教育吗?更不谈正确与否。

农民的孩子当富二代养,本来没有多少教育资源,加上教育观的错误,只能是养穷了身,更养穷了心。

穷在没有规则,没有底线。

据说康熙大帝140多个儿子,他一个都没有抱过,因为他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溺爱了孩子。而他却喜欢抱孙子,他说对孙子的教育不是他的责任。

一代明君尚且做不到对孙子不溺爱,何况我们一介布衣?

农村有句俗话:一代人管一代人。如今信息化的时代,父母的教育观都随时存在断代,更何况隔了一辈,和孩子更无法建立连接点,一个在地球,一个在火星!还加以陈腐的说教?

这个孩子,连说教都没有!对于一个生活在农村的12岁的孩子,偷1000元,爷爷奶奶不责备也不追究,意味着什么?

无底线,无规则,就是这样炼成的。

2

并不是农民就没有规则教育。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数土生土长在农村。吃饭必须两只手,筷子不能放在碗上面,长辈没有动筷,晚辈不能动手,吃完饭,自己的碗筷必须自己拿到灶台上去。

仅仅是吃饭就有这么多规矩,这样的传统传承下来了吗?

规则意识是从一点一滴养成的。而如今,都淹没在溺爱中了。

溺爱,让这个孩子只有一个规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这一切资源都是为我服务的,不是吗?爷爷的1000元,不是小数目吧?还是我偷的,都没有怎么样我,妈妈我找你要50,你只给30,我抽烟,你还拿皮带抽我,你就该死。

孩子的逻辑思维是这样的!怪兽的逻辑思维是这样炼成的。

妈妈在孩子断奶的时候就外出打工了。近10年的断奶教育,妈妈回来了,却是为了生二胎。回来的目的不是为了矫正孩子的行为,教育孩子只是附带的。

没有了解孩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也没有准备系统的教育方案,更没有把断代的亲情补上,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缺乏了解,教育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皮带伺候。

悲剧,如何不来?

逝者已逝,痛定思痛,只为后来者戒。

我现在带的班级是九年级。有三分之一多的孩子处于这样的家庭教育氛围中,且一届更甚一届,大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

亲情的断代,教育理念的缺位,教育方式的陈旧,是这种趋势的幕后推手,也是隐形杀手。

而不参加劳动,才是直接杀手。最好的教育是劳动。

我们都知道,最好的理论,最前沿的科技,最先进的哲学,无不来自于实践。无数实践的失败和成功,才能得出可行的理论,然后用理论指导实践。

一个孩子的成长,也应该是这样。你从小要求孩子进门就把一家人的鞋子摆放整齐。你只有不断的带着孩子参与做这件事,直到他形成习惯。

这个时候你告诉他,做任何事都需要坚持。那么,“坚持”的内涵就融入到他的骨子里了。

如果你的孩子从来没有坚持做过任何事,你总是想告诉他这样那样的道理,然后想一劳永逸。那么在这样的情景下培养的孩子是最可怕的:什么道理都懂,什么事都不做,或者讲起道理来,你都不是他的对手,而他什么事都没有坚持做完过。

这是病入膏肓的表现!而我们做父母的,是坚定的培养者。

不是吗?我们身边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我们帮你做好所有的事,你只管搞好学习;我们一家人围绕你转,你只管健康成长。

理论上而言,本身就是悖论。你帮孩子做好了所有的事,孩子一定希望你帮他把作业也做了。你马上会说,你怎么这样不理解父母的爱,用这样的成绩回报我们?

你想用全部的爱交换孩子的好成绩,但是你不知道,1(只猫)+1(只鸡)=2(?),这个等式能成立吗?

只有让孩子参与你爱的过程,才能以爱回报爱,然后把叠加的爱转化成学习的动力。

一家人围绕小皇帝转,他健康成长了吗?他一定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学习也是一塌糊涂。

父母把所有的劳动体验都霸占了,孩子只有单一的学习体验,体验单一,必生厌倦,成绩不好,理所当然。

多方位,多层面的劳动体验,才是规则意识建立的健康通道,才是格局形成的理想途径。

农村的孩子实际上有更多的劳动体验机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你没有让他日当午的时候锄禾,没有让他自己的汗来滴禾下土,他怎么可能体验“粒粒皆辛苦”?又怎么可能珍惜劳动成果?

3

在家偷1000元,他理解了人民币的两面吗?一面是劳动时的输入,一面是消费时的输出。孩子只体会到消费时的快感,体会不到挣来时劳动的辛苦。那么,他认知的人民币就是假币,他也是一个假人,慢慢的演化成怪兽。

这个杀害母亲的孩子也有一个弟弟,如果他像下面这个孩子做这些事,会怎么样呢?

或者像这个孩子参加劳动。

我的家乡小镇,考上清华大学的有四位我很熟悉。他们的父母并不是高知家庭。其中一位的父母是穷困的农民。

这个孩子考上清华后,来看望我们这些初中教过他的老师。一见面,我就震惊了:他还穿着三年前初中毕业时的衬衣!

三年高中,暑假时每天都和父母下地干活。

父母不懂教育理论,也不知道教育方式。只知道在田间劳作,示范并带着孩子参与劳动。

有了多方面的劳动体验,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并不比我们父母差,而获得的认知是有血有肉的,是属于他自己的财富。

劳动是最好的教育,可以抵挡一切隐形杀手。
相关问答
心理追凶弑母案在第几集
1个回答2022-08-18 18:52
第九集。 母亲总是在客人面前辱骂阿华,阿华是妈宝男,长期的低压让他导致了弑母案的悲哀。
弑母案多起,说明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1-29 20:03
人性的泯灭,法律的淡漠,教育的失败,暴力的崇拜,社会的悲哀!
弑母案多起,说明了什么?
3个回答2022-11-22 04:37
父母太溺爱子女,子女不懂回报。所以要先学会先做人,然后才是学知识
弑母 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03-04 12:26
将自己的母亲杀掉,用于坏人。是一种大逆不道的事情。
弑父弑母怎么读?
3个回答2023-08-23 09:51
弑父弑母读音为:shì fù shì mǔ 弑shì,声母是sh,韵母是ì,声调是四声。 父fù,声母是f,韵母是ù,声调是四声。 母mǔ,声母是m,韵母是ǔ,声调是三声。 一、弑拼音:sh...
全文
吴谢宇弑母案二审为什么中止审理
1个回答2024-03-09 09:04
吴谢宇弑母案二审中止审理,中止审理的原因是该案律师提出了精神病鉴定的请求。 一、吴谢宇弑母案 被告人吴谢宇因故意杀人、诈骗、买卖身份证件罪,一审宣判吴谢宇故意杀人罪,并判处其死刑;因诈骗罪被判11年有...
全文
弑指的是什么意思?弑父杀母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1-22 03:05
就是杀的意思封建时代指臣杀君、子杀父母
北大弑母案两人是恋人关系
1个回答2023-11-30 16:21
吴谢宇和谢天琴之间是具有特殊共生性质的恋人关系。吴谢宇和母亲谢天琴之间不仅仅是母子关系,父子关系,师生关系,还是具有特殊共生性质的恋人关系。 北大弑母案简介: 2016年2月14日,谢天琴的尸体被发现...
全文
弑兄奇案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05 01:03
《弑兄奇案》是钱文锜执导,张家辉等主演的电影。影片讲述了一晚夜深时份,梁志迪把他睡梦中的哥哥杀死的故事。
弑母和杀母有什么区别?
2个回答2023-02-18 05:47
弑母多用于一些极端的强烈的表达,古代的用词一般是弑母,多半是母子之间有一些情况导致的,而杀母多是情绪激动下的错事,如果你要写这方面情节的小说或文章可以考虑我的意见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