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个案,案例,反思

2023-11-24 12:24

1个回答
师:请每个小朋友掂一掂、估一估这袋红豆有多重?
(学生活动)
师:小组合作称一称这袋红豆到底有多重?
生:200克。
师:请每个小朋友再掂一掂这袋花生有多重?
(学生活动)
师:小组再称一称这袋花生到底有多重?
生:500克。
师:请你们再掂一掂这袋沙子有多重?
(学生活动)
师:称一称这袋红豆到底有多重?
生:2千克。
师:那1个苹果有多重呢?请同学们先掂再称,再说说大约多少个这样的苹果是1千克。
四、应用拓展
师: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动画片《巧陪玻璃杯》,你们想看吗?
动画:星期天,小猪和机灵狗一起到花狐饮料屋去喝饮料。小猪不小心打烂了花狐的玻璃杯。花狐想敲小猪一笔,要小猪陪100个玻璃杯。面对一地的碎玻璃,谁也说不清打烂了多少个玻璃杯。
让学生伸张正义,自由发言,为小猪出主意。
再放动画:机灵狗想出一个巧主意,先把一个完好的玻璃杯称一称它的重量(200克),再称一称玻璃碎片的重量(1000克)。
让学生算一算小猪应该陪几个玻璃杯。
五、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了新知识有何感想。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课后反思]
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两个既陌生又熟悉的概念。在课前我让学生到商场进行了一次实践调查活动,使 学生亲身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单位之间的进率,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1千克=1000克,而是让学生通过做实验,总结得出1千克=1000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过程性目标。在练习部分,学生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对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进一步加深认识,并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课的最后,我让学生为小猪出主意,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生活意识,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由始至终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关问答
我有两只脚案例及教学反思
1个回答2024-01-26 06:00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在活动中体验参与的乐趣,增进健康,并掌握一定的技能是主要任务。所以在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身体现状和心理需要,让幼儿在富有情景的环境中参加锻炼。
个性发展的反面案例?
1个回答2024-02-02 02:35
个性如果按照正常的渠道发展,应该是我们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那些个性特征,而个性发展反面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说一些犯罪分子,他们罪大恶极,冷酷无情,这就是个性,没有按照社会需要发展的例子
反并购案例
1个回答2022-09-07 14:30
雅虎(yahoo)拒绝(microsoft)微软收购,不知道算不算......
教师怎样撰写教学反思和案例
1个回答2024-02-01 14:06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内省和剖析,是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从而进行自我调控.它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专业水平的提高.教师写教学反思必须实话实说,成败得失记录在案;及时反馈师生两方面的情况...
全文
小学数学教学优秀案例3篇_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反思(4)
1个回答2024-02-07 09:04
  小学数学教学优秀案例篇3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2. 学会1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
全文
世博会案例馆城市名片册
1个回答2024-03-06 17:33
实物案例馆就是有城市里现成的东西搬到世博园展示的,比如澳门馆。 你想盖章轻松点的话,建议上午不要去盖章,到其他区域逛一圈等下午来盖,人会少很多。 PS:汉堡馆无章,丹麦奥登赛只有下午(也许是傍晚)...
全文
给孩子适宜的爱案例反思
1个回答2024-01-29 12:53
  你好,很高兴有我来回答你问题,还望能够帮助到你,希望你能肯定我的回答 学做智慧家长 给孩子适宜的爱   2015-05-21 来源: 洛阳晚报   □记者 焦琳   ...
全文
幼儿园小班案例反思
1个回答2024-01-26 14:15
不知道你要啥样的案例反思,是教育教学的呢还是游戏活动的,或者说是生活常规方面的,反思其实很简单的。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后——反思孩子的行为时怎么引起的或者老师处理问题的方法是否得当——把这些情景写...
全文
中班分享行为的案例及教学反思
1个回答2024-02-21 19:06
  建构式的课程是供我们参考的,但不是一个固定的活动,因此当课程中的内容不适合孩子的时候,我们可以大胆的进行修改,使之更加适合本园孩子的特点,让孩子得到相应的发展。
幼儿园案大班例反思老师我帮你
1个回答2024-02-16 17:11
  分析与反思:   幼儿通过学习尝试而成长,在二期课改的引领下,我们正逐步尝试把日常生活中的内容纳入到教育中来,但我们往往会忽视孩子的实际需要。虽然孩子们在前一次的游戏中对穿衣服有了初步的了解...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