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教养法》读书分享

2023-11-26 08:28

1个回答
关于作者

本书作者丹尼尔·西格尔是美国著名的积极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病学临床教授,在大脑研究、心理治疗和儿童教养领域有好几本开创性作品问世。

关于本书

在本书里,西格尔为我们解读了大脑的结构,以及如何整合大脑。并分析了大脑如何影响孩子的思维和情感。西格尔在这本书里告诉父母,孩子的大脑还在发展过程中,父母的养育方式其实就是在影响他们大脑的发育。

核心内容

本书思想核心是:大脑的各个部分功能不同,只有让各个部分整合协同运作,才能让孩子拥有良好的思维、情感和人际关系。书中介绍了整合左右脑、上下脑、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自我和他人等方法。

这本书的精髓:如何通过整合大脑,来有效拓展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的情商。

不少为人父母的人,可能面临过这样的困境:孩子莫名其妙就发脾气,完全不讲道理,根本没法说服。孩子早上上学快迟到了,你紧张得如同打仗,可孩子却故意磨蹭,完全不听指挥。两个孩子刚刚还在愉快地玩耍,可转眼间就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冲突,一个不停哭,一个不停闹……在这种时刻,不少人会觉得根本看不懂孩子,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绝大多数父母都对孩子的身体比较熟悉,却对孩子的大脑了解不多。比方说,大多数父母都很清楚38摄氏度意味着发烧,看书写字不注意姿势容易导致近视等等。但他们却不太了解孩子的情绪到底来自于哪里,为什么有些孩子会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怎样才能让孩子更加友善地对待他人。

了解大脑的基本概念,对于理解孩子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至关重要。作者认为:人类的大脑有上千亿个神经元,这些神经元构成了丰富的大脑回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具体体验,都将决定“哪些大脑回路会被激活”,也就是在不断地对大脑“重新布线”。孩子由于还未成年,他们的大脑还在发育过程中,家长对待孩子的养育方式,将可能影响到他们大脑发育的进程和结果。从生物学角度来说,大脑分为很多部分,各自有不同的功能,如果能使大脑的不同部分协同工作,将会让孩子的大脑获得更加良好的运行,也能够帮助父母解决养育中的困难时刻。这就是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出的“全脑教养法”的基本思想。

本书作者是丹尼尔·西格尔和蒂娜·佩恩·布赖森。这两位作者是美国权威的积极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病学临床教授。他们在大脑研究、心理治疗和儿童教养领域,撰写了不少开创性的知名作品。著名的“情商之父”戈尔曼,特意对这本书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和推荐。戈尔曼认为,如何发展孩子的情绪能力,也就是培养情商,在当前的亲子教育里还比较欠缺。家庭生活其实是孩子情绪学习最早的学校,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情绪老师。在这方面,《全脑教养法》这部作品是帮助孩子发展情商的实用性指南,也可以指导父母成为一名合格的“情绪导师”。

在作者看来,孩子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利用对大脑工作特点的认知,如何去帮助改善孩子的情绪、如何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完整的心理认知,以及怎样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出,我们的大脑是有功能区域划分的,要想拥有一个和谐而有意义的人生,需要大脑各个部分协同工作。整合大脑、培养高情商的孩子,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个是整合左脑和右脑,帮助孩子改善情绪。左脑是逻辑思维,右脑是形象思维,整合左右脑的方法是“聆听与关注”。先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理解,再去尝试理智地解决问题。

第二个是整合下层大脑和上层大脑,教会孩子自我控制。下层大脑负责基础功能,上层大脑负责高级思维功能。整合上下脑的方法是帮助孩子学会更多地使用和锻炼上层大脑。

第三个是整合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给孩子建立完整的心理拼图。内隐记忆会不知不觉地影响人的行为和决定。整合的方法是让孩子讲述故事,帮助内隐记忆外显化。

第四个是整合自我和他人,构建良好人际关系。整合的方法是培养和建立同理心,也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增强理解他人的能力。

养育孩子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不仅持续时间很长,还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在每天照顾孩子、和孩子沟通以及处理突发问题的过程中,父母会经常感到疲于奔命。另一方面,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成长为人际关系良好、专注、负责、努力的优秀人才。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疲于奔命的日常生活,使得我们没有额外的时间去培养这些期望中的优秀品质。

《全脑教养法》告诉我们,危机也是契机,“生存式教育”可以转变为“发展式教育”,那些令人崩溃的“生存时刻”都可以变为促进孩子发展的“成长时刻”。完成这一转变的基础就在于我们了解大脑的功能,以及懂得如何让大脑的各个不同功能部分协同工作。对于孩子来说,发育中的大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什么塑造了大脑?是体验在不断激活神经元,给大脑“重新布线”。身为父母,我们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体验,就是在塑造什么样的大脑。
相关问答
分享是一种能力,怎样培养孩子的分享能力
1个回答2024-02-29 03:19
明白为什么要分享,分享受一种感觉,有些东西分享能让生活让人生让生活更好,获得回报,感觉好认为对自然就去做了。
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与分享精神?
1个回答2024-02-15 20:41
1、创造分享的家庭氛围。   取消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合理满足需求。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消除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如果孩子独占喜爱的食物,家长就要把食物拿过来...
全文
如何培养爱分享的宝宝
1个回答2024-03-06 22:06
     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很喜欢与人交往了,友谊对他们来说有了重要的地位,集体的活动也是他们最喜欢的娱乐。这意味着你的孩子有机会表现出慷慨大方的一面:与小伙伴们轮流玩挖沙子,或者将自己的零食...
全文
怎样培养乐于分享的孩子
1个回答2024-04-11 07:54
多数2-3岁的孩子不愿意让别的小朋友碰她的玩具,家长会有“为什么孩子如此自私”的困惑。其实在这些孩子眼里,分享就代表失去,他不知道分享是令人高兴,友善的行为。 作为家长,如何引导孩子从“都是我的”到...
全文
电脑里的共享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0-24 11:25
能,设在一个工作组,一个网段,在网上邻居能够看到
推荐几个电脑游戏,要养成美男的,谢谢
1个回答2023-06-24 13:55
....我给你养好了
男人怎样保养 分享王力宏私人养生故事
1个回答2024-01-19 18:32
,男人也一样需要养生保健。那么, ?明星王力宏不但拥有自己独特的保健法,也有实用的护肤技巧。一起来看看王力宏私人养生故事吧。   一、裸睡更健康   王力宏喜欢裸睡,他认为裸睡让我感觉很自在、舒服。而...
全文
请问如何培养幼儿分享行为
1个回答2024-01-27 10:09
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方式之一,是指幼儿与他人共同享用物品,把属于自己的财富、权利、智慧、思想和情感分给别人,让别人共享,它的对立面是独占、独享、多占。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的培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及...
全文
如何培养幼儿学会分享
1个回答2024-01-27 08:32
1、从家庭生活做起,从自身做起 在平常的生活中,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榜样,例如说,当妈妈把苹果洗好之后,妈妈可以有意识的和爸爸分享...
全文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分享
1个回答2024-01-26 13:11
制定家规,为孩子的行为定界限 家规是训练与教导的过程,能协助孩子适应家庭以外的世界。在严格的家规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比那些随心所欲、行动自由的人更能适应社会,不但更有自尊心,而且很明白单靠他们的...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