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爱的家庭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2023-11-28 18:30

4个回答
谈到一个人的性格,以及一段爱情、婚姻里双方的状态,永远都离不开他们背后原生家庭的影响以及个人成长的经历。
原生家庭缺少爱的滋养,就像小树不能接受足够的阳光雨露,长成苍天大树的可能性极低,要么是中途半路折了夭,要么是长得歪歪扭扭。
一个缺爱的家庭培养出的孩子,通常是不懂爱、不会爱、不理解爱的,简而言之对于“爱”的能力匮乏。
缺爱的孩子会出现以下性格特质:
1、敏感:高敏感的人更容易捕捉细节,能够细腻的感知到他人的情绪,并被某种情绪所困扰,做事情小心谨慎,反复思量。
2、多疑:对伤害耿耿于怀,容易抱怨指责别人,往往别人的一句话会过度解读。
3、不自信:做什么事之前都先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完美,认为自己不配获得幸福。
4、缺乏安全感:患得患失,优柔寡断,害怕改变,有控制欲,依赖别人,他们不爱自己也否定别人的爱,不断想要跟全世界证明自己。
这些性格特质具体融入到细枝末节的生活中,会呈现出三种状态:
一种是要很多很多的爱,对爱的极端渴求;
一种是对别人的爱极其冷漠,宁愿伤害别人,不能让自己受伤;
还有一种是不会表达爱,明明很爱却说不出口、言不由衷。
围绕“爱”的三方面能力匮乏
1、要很多很多的爱,对爱的极端渴求。(不自信﹥敏感﹥缺乏安全感)
2、对爱的冷漠,宁愿伤害别人,也不能让自己受伤害。(多疑﹥敏感﹥缺乏安全感)
3、不会表达爱,明明很爱却说不出口、言不由衷。(缺乏安全感﹥敏感﹥不自信)
所以一个缺爱的家庭培养出的孩子,在“爱”的理解和感受上,一定会远远逊色于沐浴在爱的阳光下长大的孩子。所以才有了那句,最好的家庭是,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然后父母都爱孩子。
性格会比较的孤僻,缺少安全感,成长的过程中少了爱的陪伴,看到别人的家庭与自己生活的家庭的对比,心理落差很大,心情低落,很自卑,觉得自己跟其他的小孩不一样,没有那么的幸福,自己的童年缺少很多的东西。长期被爱包围着长大的孩子跟缺少爱长大的孩子差别特别的大,一个总是充满着自信心,而另一个总是活得很自卑,感觉自己没有人爱,看着别的小朋友拥有自己的爸爸妈妈,他们的心渴望被爱,获得关怀,有一个人对她们稍微好一点,感觉自己的世界里都是阳光。走在路上,心里都是甜蜜的。

缺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在恋爱中重复童年模式是,往往会把恨投射在爱的人身上。

在缺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由于对现实的父母不满意,都会有一个理想的父母。

那个我们爱上的人,大都是我们的理想中的父母。而我们跟爱人相处的时候,也会重复童年的错误。

《为何家会伤人》中讲到一个故事:

岳东和阿静是大学时相恋的。岳东很爱阿静,刚开始的时候,岳东对阿静很好。但是一年以后,岳东变得越来越挑剔,经常嘲讽她邋遢,又缺乏文学才华,还土里土气。

每次阿静要分手,岳东极力挽留。后来阿静终于下决心离开。为什么岳东明明深爱着阿静,却还是不能善待她?

原来,在恋爱中,当我们在潜意识里感到恋人和我们理想的父亲或母亲吻合时,心理就会退回到童年状态,把对父母的情感投射在恋人身上。岳东就是这样。

岳东在6岁的时候父亲去世,16岁的时候妈妈去世。他并不喜欢父亲,父亲常常打他。他也不喜欢母亲,他认为母亲不爱他。

在父亲去世之后,母亲不断换男朋友而疏于照顾他,这让岳东很反感,就在岳东16岁那年,母亲为了去看她的男朋友,出车祸去世了。

岳东的心里一直在恨妈妈。当他遇到阿静的时候,由于阿静很像他妈妈,他深深地爱上了阿静。但他又恨妈妈,他把对妈妈的恨发泄在了阿静身上。

阿静理解岳东对她的感情,她分手的时候告诉岳东,她知道岳东在找理想的母亲,她已经尽力了,他妈妈欠他的,她不欠他,她不再忍受他的坏脾气了。

在缺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形成迎合型人格。

比如我们说的愚孝,究其心理原因,是因为缺少爱。

父母喜欢男孩,或者只顾关注年龄小的孩子,而忽略其他的孩子。

那些被忽略的孩子,因为缺少爱,总是缺乏安全感。为了获得安全感,获得父母认可,他们会极力讨好父母。他们在父母对他的夸奖或者赏识中去寻找自己的存在感。

有时候他们会不惜一再让步,凡事顺从,变成愚孝。

愚孝在重男轻女的地方比较常见。母亲溺爱儿子,总是问女儿要钱给儿子。

虽然有时候女儿也觉得母亲的做法不对,但当母亲再来要钱的时候,女儿还会给。

因为她总是想从父母那里获得更多的爱,她想让父母知道她才是更值得爱的那一个。她总是希望父母能够改变对她的态度。

可是在大部分时候,父母的态度很难改变。

这种愚孝的行为会延伸在愚孝者生活的其他角落。

相信大家一定看过都市剧《欢乐颂》吧!家庭非常的困难而且非常的重男轻女。她有一个哥哥,家里特别宠爱她的哥哥。所以养成了她哥哥不学无术,好吃懒做的习惯。樊胜美经过自己的努力打拼来到上海,过着异常拮据的生活,家里又逼她给她哥哥买房还贷,所以直到30岁了也没有嫁人。

现实生活中的“樊胜美”数不胜数,甚至就在我们的身边。

虽然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创伤,但并不可怕,只要你决心修复这些创伤,还是会拥有健康心理的。

伊能静就很好地解决了自己的心理问题。

前一段时间,伊能静首次谈到她和庾澄庆离婚的原因。

伊能静童年时父母离异,她的童年过得很坎坷,一直缺乏安全感,当她遇到庾澄庆的时候,觉得自己抓住了一块可以救自己的浮木,给了对方很大压力。

但那时候,她还没有智慧去处理婚姻问题,导致两人分道扬镳。

离婚后,她用五年时间反思自己,终于明白了她为什么会有失败的婚姻,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不是所有人都能从自己的原生家庭中解脱,
缺爱是原生家庭带来的最大伤害。
本应该最爱你的那两个人都不爱自己,怎么敢奢望别人毫无保留的爱自己?

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孩子带来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健康茁壮地成长。使他们的天性得到充分的释放,有利用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而一个冰冷破碎的家庭,给不了孩子太多的关爱。只会摧残一个孩子的童年,让他们失去童真,变得孤独而压抑。


我的家庭环境对对我就有很大的影响,我从记事起,父母就整天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不已。

我爸爸在我十三岁那年,在外面养了一个女的。被我妈抓住把柄后,两个人整天吵的热火朝天,如同敌人。

但是我妈妈不敢给他离婚,因为她是家庭主妇,没有工作,同时又舍不得孩子,只能忍辱负重地维持这段变质的婚姻。


我在他们的唇枪舌剑中小心翼翼地活着,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惹得他们大发雷霆。这种压抑隐忍的性格,给我的童年带来很大的阴暗。
而且我爸妈望女成凤的心愿很强烈,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希望我可以帮他们脱离苦海,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所以老是拿我和其他孩子来比较,觉得我和人家的孩子比起来,简直是一无是处。


因为父母的影响,造成了我孤僻冷漠的性格,在人际交往方面特别差,也没什么很好的朋友,更不愿敞开心扉去接纳别人。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缺爱的家庭中,性格必定是不健全的,会为他们以后的人生埋下无穷的祸患,甚至影响他们一生的命运。


身为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对孩子来说,父母恩爱,态度亲和,就是最大了快乐了。

所以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和颜悦色。不管他们犯了什么错,作为父母都要包容体谅,用宽厚仁爱的态度去呵护疼爱他们。

相关问答
家庭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1个回答2024-02-01 13:57
家庭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个人的经验是这样的希望有帮助,陪孩子一起。不管是是积木还是拼图游戏,都可以锻炼孩子地动手能力和逻辑,但是有大人一起陪他玩,会有更好的锻炼效果和体验。
神童是学校还是家庭培养出来的
1个回答2024-02-09 11:18
最主要是家庭,良好的家庭环境能让孩子会学习,知道怎么去学习好的。 当然学校也很重要,孟母三迁嘛.... 不过小的时候还是注重以下家庭因素
英国家庭如何培养孩子成才呢?
1个回答2024-02-29 18:45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堪称逆境成才的典范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语言能力?
1个回答2024-02-16 22:55
语言是人类进行沟通交流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不仅可以传达事物的信息,还能表达我们的感受。因此,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做起,但是很多家长在对待孩子表达问题上,常常存在以下误区:认为孩子还小,等到大了自然就...
全文
缺爱的家庭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5个回答2023-12-01 00:10
1.性格内向,甚至孤僻 缺爱的家庭父母自己都是冷冰冰的,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去温暖自己的孩子,孩子经常被冷落和无视,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很内向甚至孤僻,甚至长大后因为性格无法很好的融入社会。 2.不合群,...
全文
孩子的作文总是缺乏想象力,该怎样培养孩子
1个回答2024-01-24 03:14
一、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观察。 想象力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感受能力,这种能力是有来源的,也就是我们的现实生活。就像作家经常说的:创作来源于对生活的感受。想象力其实就是对生活的一种特殊的感知能力。 前...
全文
什么家庭培养出乖乖女
1个回答2024-02-20 18:41
大多是因为家中的父母,尤其是妈妈过于强势,从小就替孩子打点一切,事事安排在先,孩子从小就没有意识去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乖乖女在父母眼中自然是非常的省心,但是乖乖女缺乏主见,尤其是遇...
全文
如何用绘本培养孩子的家庭意识
1个回答2024-02-29 14:03
三本能培养孩子家庭意识的绘本。与孩子一起阅读这些绘本,让孩子明白:家庭是多么的重要,将来长大后回家是多么珍贵;爸爸妈妈出差不在家该怎么办;如何面对亲人的离世,等等与家庭、家庭成员有关的问题。 一、《爸...
全文
家庭和学校教育,哪个对孩子的品德培养更重要?
1个回答2024-01-20 13:09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者相比,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品德培养更重要。 首先,家庭教育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教育,在时间上具有不可替代性。这孩子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我们在三岁以前学会了判断是非。这都是家庭教育的...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