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2023-11-29 05:34

1个回答
康熙年间,宰相张英世代居住在桐城,他的府第与吴宅为邻。有一年,吴家建房子时占据张家的空地,张家不服,双方发生了纠纷,互不相让,于是告到了县衙门。因为张吴两家都是显贵望族,县官左右为难,迟迟不能判决。张英家人见有理难争,就写信向张英告知此事,想让宰相给家中撑腰。张英看完家书后,并不赞成家人为争夺地界而惊动官府的行为,于是便提笔在家书上批诗四句:“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寥寥数语,寓意深长。张家接到书信后,深感愧疚,便毫不迟疑地让出了三尺地基。吴家见状,觉得张家有权有势,却不仗势欺人,被“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大度所感动,于是也效仿张家向后退让了三尺地基,便形成一条六尺宽的巷道,被乡里人称之为“六尺巷”。
相关问答
六尺巷是什么?
3个回答2023-11-16 04:21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西南一隅,是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全长180米、宽2米的巷道。这条看似寻常的巷子,走完全程也不过四五分钟,却有着一段不平常的来历。 据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
全文
关于六尺巷道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31 02:58
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两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本来 六尺巷牌坊 就是一笔糊涂账。想占便宜的人是不怕算糊涂账的,他们往...
全文
六尺巷道是不是典故
1个回答2024-02-23 09:32
  六尺巷道是典故   清康熙时,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世居桐城,其府第与吴宅为邻,中有一属张家隙地,向来作过往通道,后吴氏建房子想越界占用,张家不服,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同为显贵...
全文
六尺巷道是不是典故
1个回答2024-02-27 03:45
  六尺巷道是典故   清康熙时,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世居桐城,其府第与吴宅为邻,中有一属张家隙地,向来作过往通道,后吴氏建房子想越界占用,张家不服,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同为显...
全文
六尺巷给我们的启示 六尺巷讲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3-12-08 14:52
1、“六尺巷”故事,讲的是古代有两邻居争地建房,互不相让,其中有一人写信给京城做官的兄长,要求出面干预。但其兄长的回信只写道:“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其弟听...
全文
六尺巷讲的什么道理 六尺巷给我们的启示
1个回答2023-11-20 01:45
  六尺巷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和睦、包容忍让、平等待人。   清代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府邸与吴姓相邻,吴姓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高官望族,县官欲偏袒相府,但又难以定...
全文
六尺巷讲的什么道理 六尺巷给我们的启示
1个回答2023-11-24 05:46
  六尺巷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和睦、包容忍让、平等待人。   清代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府邸与吴姓相邻,吴姓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高官望族,县官欲偏袒相府,但又难以定...
全文
六尺巷的来历和故事 六尺巷的来历和故事是什么
1个回答2023-11-30 17:55
1、清代康熙年间,桐城境内的一桩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大学士张英的府第与吴姓相邻。吴姓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高官望族,县官欲偏袒相府,但又难以定夺,连称凭相爷作主。相府家人...
全文
八尺巷的典故 关于八尺巷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3-15 07:42
1、清代康熙年间,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因年代久远,没有什么强有力的证据,县令难以明断,公...
全文
六尺巷的故事是什么?
1个回答2023-12-06 09:50
六尺巷的故事: 清康熙时,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世居桐城,其府第与吴宅为邻,中有一属张家隙地,向来作过往通道,后吴氏建房子想越界占用,张家不服,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显贵望族,县官左右...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