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袁隆平征文

2023-11-30 09:29

1个回答

赞美袁隆平征文(通用5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征文吧,征文具有标题醒目,让人一目了然的特点。你知道征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赞美袁隆平征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赞美袁隆平征文1

  就像是做了一场梦,梦醒来的时候,他已经去了稻香四溢的另一个世界。

  对于他的尊敬,我记得电视里,一位主持人眼含热泪的跟我们讲,作为中国人,天地君亲师,你们可以忘记和背叛,但谁都不能忘记袁隆平爷爷,谁也不能不尊敬袁隆平爷爷。

  中国上世纪60年代在大饥荒中去世了很多人,小的时候在电视听到最多的是对袁隆平爷爷的感谢,是他让许多中国农民,有力气从山沟沟走到大城市,今天噩耗传来,袁爷爷去世,网络上的人们一遍又一遍发布者悼念。

  中国人,不仅仅是不再饿肚子了,他们更加自信,更加勇敢,更加爱戴为了人类进步而付出一生的伟人们,他说,一粒粮食能救活一个国家,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让国家免除饥饿的人。

  国士无双,当是袁隆平爷爷,我辈幸福,当忆袁隆平爷爷,袁爷爷只是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

  我作为中国人,感到幸福,因为我们有袁隆平爷爷为我们创造了杂交水稻,让我们不会为饿肚子而担心!

  赞美袁隆平征文2

  袁隆平,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字,然而就在5月22日这天却传来了袁隆平爷爷逝世的消息,此消息一发出,引发了各界沉痛致哀。

  袁隆平,目睹了当时农民们粮食短缺的现状,以致使他在杂交水稻的探索研究过程中,失败———探索———再失败———再探索,反复的实验中艰难而执着的走向了今天的成功。在袁隆平爷爷的眼里永远有下一个目标,一直向上攀登,最后从异性稻到杂交稻再到超级稻,袁隆平一直在思考,在创新,在突破,直到成就了今天伟大事业。

  袁隆平爷爷是您让中国人将饭碗端在了自己的手里,您是民族的脊梁,是国人的骄傲,是人间的福星。

  袁隆平爷爷,您坚持不懈,好不放弃的精神令我们敬佩和感动,您不怕困难的勇气值得我们学习,正所谓:巨星陨落,禾下乘凉梦想不灭。同学们,请从你我做起,以节约粮食为荣,向袁爷爷持之以恒的'精神学习,珍惜时光,发奋读书,认真上好没一堂课,扎实掌握每一个知识点,为今后能更好的承担责任打下坚实基础,用我们的行动报效祖国!

  最后愿袁爷爷一路走好,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以后每一年的稻花香里说丰年都是您!

  赞美袁隆平征文3

  一粒稻米,承载了无数人的梦想,一个民族的希望。

  “霍金去世了,可我看不懂空间;金庸去世了,可我看不懂武侠;袁隆平去世了,可最笨的人也要吃饭。”一条评论上是这么说的。袁隆平的逝世,令无数人哀恸。毕竟,作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他,养活了大半个中国,解决了全世界的饥荒。让人民不再挨饿,是袁隆平一生的追求与奋斗目标,他做到了,所以他此生无憾。

  袁隆平生前有一段采访,记者问道:“您是不是特别害怕那样的场景(指饥荒)再次出现?”袁老的回答只有简短的四个字:“那不可能。”如此坚定的语气,因为袁隆平亲身经历过饥荒,直到晚年想起也还是心有余悸,不愿让那样的场景再次出现,他坚信自己的杂交水稻可以完成这一伟大的使命,在他瘦小的身躯里装的下一个伟大的梦,里面满载全人类的希望。

  袁隆平的一生,获得了那么多的奖,却没有因此而迷失自我。淡泊名利,无论什么样的奖,他从来都不在乎,而他真正在乎的,也很少会有人去关注。袁隆平曾把600万元的奖金全部捐了出去,用于培养人才。他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用一生的时间改变了大半个中国人的命运,解决了无数人的温饱问题。

  每当我们低头看碗里的米饭时,脑海中总会浮现一个人,他和蔼的面容,弯着腰朝你微笑,怎么也抹不掉。以后每当“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时候,纪念的便是袁隆平爷爷。虽然伟人已逝,但他的精神永不灭在这片热土上代代相传。

  缅怀,致敬。

  赞美袁隆平征文4

  昨天下午3点,我拿起妈妈的手机,一条新闻跳入了我的视野:今日下午一点零七分,袁隆平逝世于长沙医院,巨星陨落,享年91岁,人民日报。”我读着读着,忽然哽咽了,刹那间我什么也看不清了,泪水充满了眼眶。

  袁隆平爷爷享年91岁,一位刚到耄耋之年的老人就这么与世长辞了,一位人类的巨星陨落了。想到这儿,我不免有些难过。

  “人是铁饭是钢。”当时的粮食产量低,人们吃不饱,袁爷爷决定用杂交技术,将种植稻与野稻进行杂交,准备以此培育出高产水稻。但是,以前遍地可见的野稻现在却一株也找不到了。袁爷爷带着他的团队在田间地头寻找,寻找野稻的踪影。“哎!你看看,他仗着自己学了一点破知识,就要造什么高产稻,等着看他出丑吧!”有人在背后这么说。

  在培育高产道的路上,有嘲笑、有迷茫、有不屑。一次次焦急的等待,一次次把希望寄托在一粒粒稻种中,一次次又推翻了重来……历经千次尝试,终于培育出了籼型杂交水稻,增产40%。有记者问袁爷爷:“您是不是特别害怕九几年的饥荒再出现?”爷爷说:“不会了,再也不会了。”

  袁爷爷高大的形象,永远刻在了我的生命里。

  赞美袁隆平征文5

  突如其来的一个消息,袁隆平爷爷去世了。明明并不熟悉袁老,但是,袁爷爷的离去还是使我的心不由得颤抖了一下。

  国士无双。

  多少年才能再出一个袁老一样,只想着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为国家做出如此大贡献的人?

  “我有两个愿望,一是禾下乘凉,二是全球覆盖杂交水稻。”

  “袁爷爷还是放不下我们,等到大家都吃过米饭之后才离开。”

  “一定是天上的米不够吃了,神仙们才来找袁隆平爷爷去给他们种水稻了。那爷爷种完水稻之后再回来好不好?”

  “爷爷,我以后要好好吃饭,不浪费粮食。”

  看完一则则新闻,我的心也越来越难受。而生物书上的袁爷爷正抱着水稻,和他背后的水稻,一起开心的笑。

  爷爷在笑什么呢?

  爷爷走的时候应该不遗憾吧?爷爷看着我们吃完午饭,看着全中国的人民都有饭吃了,应该会很开心吧?他为祖国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啊。爷爷的笑,一定不止是新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还因为更多的人能吃饱饭了吧?

  爷爷,现在禾下还不能乘凉,那我们就要帮您实现愿望,您都这么辛苦了,那就歇一歇吧,我们一一定替您完成。到时候啊,您在天上看着我们就行了。

  世间再无袁隆平。

  倘若还有来世,爷爷继续培育杂交水稻好不好?

  终会有一天,可以禾下乘凉,杂交水稻也可以遍布全球。袁爷爷一路走好!

;
相关问答
赞美袁老的话?
1个回答2024-02-07 07:19
1、从此,碗中有米,心中有你。 2、风吹麦浪,是您的灵魂回响。 3、稻香长存,国士无双!先生千古! 4、金灿的稻田,是他撒向人间的光。 5、先生的爱温暖无声,尽在每粒米中。 ...
全文
求一篇《向袁隆平爷爷学习》的征文
2个回答2023-12-03 00:37
(一) 从小立志 在袁隆平爷爷六岁时一场郊游,曾在武汉郊区参观一个园艺场。满园郁郁葱葱,到处都是芬芬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让他啧啧赞叹,并立志将来一定要学农。袁隆平爷爷从小就有成为农产科学家的...
全文
缅怀袁隆,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2-18 20:27
今天十四亿中国人吃饱,袁老为我们做出巨大贡献,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杂交水稻!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袁隆平院士以他对于中国和世界贡献使他无愧于科技伟人称号! 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送别...
全文
《袁隆平传》‖袁隆平的少年岁月
1个回答2023-11-24 03:59
前不久备课搜索素材时,需要用到袁隆平爷爷相关的视频资料,印象很深刻,那天在办公室,一边看着关于袁老的各种视频,一边感动的眼泪直流。 对于袁隆平这样的英雄人物,家喻户晓,值得每一位国人骄傲和学习,...
全文
袁隆平是怎样的一个人?
3个回答2023-11-18 15:18
如果说袁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这个称号,这样宣传基本可行。但是如果说袁隆平解决十三亿人的粮食问题,那完全就是胡说八道了。按照袁隆平本人的说法,他的杂交水稻从1976年推广到2006年,在全国共累计推...
全文
袁隆平的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3-11-14 03:45
1、爱提问的学生 1942年初秋,袁隆平从重庆市龙门浩小学毕业,进入复兴初级中学。在学习中,袁隆平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思索,爱提问。一节数学课上,讲“有理数”这一章。老师讲了一条乘法的重要法则:同号相...
全文
袁隆平的事迹
1个回答2023-11-27 10:57
袁隆平事迹如下: 袁隆平,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人。大学学农的袁隆平因亲身经历上世纪六十年代大饥荒,让他不满足于在农业学校当了一名教师,于是转向研究杂交水稻。半个多世纪以来,袁隆平将“禾下乘凉、覆...
全文
袁隆平的几个孙子是谁?
1个回答2023-11-28 07:46
袁友晴;袁友清;袁友明 在一部纪录片中,袁隆平首次曝光了三个孙女:袁友晴、袁友清、袁友明。三个小女孩俨如邻家的小妹妹,穿衣打扮十分朴素,举止言行十分得体。 袁隆平,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
全文
袁隆平的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3-11-26 15:28
袁隆平奋斗的故事 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八十几岁高龄的他仍然活跃在科研场上,为我国的水稻研究事业做着贡献。袁隆平的励志故事充满了奋斗和坚持的色彩,不畏艰难,知难而进是袁隆平院士做科研...
全文
袁隆平的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3-11-23 10:53
袁隆平的故事如下: 1949年8月,19岁的袁隆平高中毕业,他决定离开南京,立志回重庆去读农学院。到了西南农学院,他更是过得自在,期间只有一次辉煌:救过一个人。他编的考分歌谣在班上流传:“三分好,...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