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喂箎阅读理解文言文

2023-12-02 09:51

1个回答

1. (10分)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小题1:(2分)(1)行走 (2)回答

小题2:(3分)鹦鹉听到后,也跟着聚集起来向老虎大叫。

小题3:(2分)是啸而生风,吾畏其颠吾巢,故噪而去之。

小题4:(3分)凡事不要人云亦云(东施效颦),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主见;凡事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对的策略。

小题1:

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能用已学过的文言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并积累。

小题2:

试题分析::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此处注意“闻”“集”“噪”等词的理解。

小题3: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这里理解鹊“集而噪之”的原因命题点。

小题4:

试题分析:学生能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在分析归纳原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以推理的方式,分析和概括在某一叙述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的主张和看法。能结合文章做具体分析,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小题:B

小题:D

小题:和例句:介词,从;A介词,比C介词,表被动D介词,对于

小题:A①介词,因为②介词,按照;B①连词,于是、就②动词,是C①助词,相当于“……的”或“……的人”②助词,在疑问句末表疑问语气D①②介词,替。

参考译文:

有一姓段的大商人,养一只鹦鹉,它十分聪明,不仅能朗诵《陇客诗》和李白《宫词》,还能在客人来时,呼唤仆人上茶,寒暄问安。主人爱惜它,特别的宠爱它。有一天,段生因为一些事情被捕入狱,半年才获得释放。一到家,段生便走到笼子旁边对鹦鹉说:“我在狱中半年无法出来,朝夕所想的只是你,你安好吗?家人没有忘记喂你吧?”鹦鹉回答:“你在狱中几个月就忍受不了,比得上鹦哥我被关在笼子里这么久了?” 那个商人这话感动得泣不成声,于是答应它说:“我要亲自送你回去。”于是段生特备车马,将鹦鹉携带到秦陇,揭开笼子,一边哭,一边祈祝:“你可以归巢了,好自随意吧。”然而,这只鹦鹉整羽徘徊,好象不忍离去。后终飞走,后来听说它将巢筑于官道陇树的枝头,凡驱车入秦的吴地商人,这只鹦鹉必鸣叫着到巢外问:“客人回乡,见我段二郎否?”然后悲哀地祝愿说:“若见到时,请代我说鹦哥非常想念二郎。”

我从高虞晋叔那里知道这件事,这件事情发生在事在熙宁六七年间。

3. 文言文《笼中鹦鹉》全文翻译及词语翻译和句子翻译

原文:

富商有段姓者,畜一鹦鹉,甚慧,能迎客与诵诗。段剪其两翅,置于雕笼。

熙宁六年,段忽系狱。及归,问鹦鹉曰:“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其怨苦;汝在家有人喂饲,何其乐耶。”鹦鹉曰:“君半年在狱,早已不堪;吾多年在笼,何乐可言?”段大感悟,即日放之。

翻译:

有一个姓段的富商,养了一个鹦鹉,十分聪明,能与客人诵诗交谈。这个姓段的商人于是剪了他的两个翅膀上的羽毛,把他养在雕刻精美的笼子里面。

熙宁六年,姓段的这个商人突然因为出事进了监狱。他出狱以后问鹦鹉说:“我在监狱半年,处处不得自由,是何等的痛苦;你在家里有人喂养,是多么的快乐啊!”鹦鹉说:“你只在监狱里呆了半年,就已经觉得痛苦不堪了;而我在这个监狱一样的笼子里呆了好多年了,又有什么欢乐可言?”姓段的商人听了翻然醒悟,马上就把它放了。

问题中的词句解释:

甚慧:甚,很;慧,聪明。很聪明。

置于:放置在。置于雕笼:放在雕刻精致的笼子里。

系狱:囚禁于牢狱,坐牢。

不堪:堪,忍受,不堪,不能忍受。

女在家有人喂饲,何其乐邪:女,同汝,你。你在家里有人喂养。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告诉我们,人和动物最重要的就是自由,自由是最大的幸福。

4. 愚人食盐和笼中鹦鹉的原文

标题:笼中鹦鹉 作者或出处:未知

富商有段姓者,畜一鹦鹉,甚慧,能迎客与诵诗。段剪其两翅,置于雕笼。

熙宁六年,段忽系狱。及归,问鹦鹉曰:“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其怨苦;汝在家有人喂饲,何其乐耶。”鹦鹉曰:“君半年在狱,早已不堪;吾多年在笼,何乐可言?”段大感悟,即日放之。

译文或注释:

有一个姓段的富商,养了一个鹦鹉,十分聪明,能与客人诵诗交谈。这个姓段的商人于是剪了他的两个翅膀上的羽毛,把他养在雕刻精美的笼子里面。

熙宁六年,姓段的这个商人突然因为出事进了监狱。他出狱以后问鹦鹉说:“我在监狱半年,处处不得自由,是何等的痛苦;你在家里有人喂养,是多么的快乐啊!”鹦鹉说:“你只在监狱里呆了半年,就已经觉得痛苦不堪了;而我在这个监狱一样的笼子里呆了好多年了,又有什么欢乐可言?”姓段的商人听了翻然醒悟,马上就把它放了。

【注释】

[1]熙宁:宋神宗年号。

[2]系狱:关进牢房。

【启发】

告诉我们,人最重要的就是自由,自由是最幸福的。

还告诉我们,要保护动物,不可以伤害动物。

本文来自【易文言】-古文,文言文在线翻译网

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笼中鹦鹉(8分)富商有段姓者,尝畜 ① 一

小题1:曾经 通“汝”,你 到了…的时候 于是,就

小题2:你只在监狱里呆了半年就已经觉得痛苦不堪了。而我在这个监狱一样的笼子里呆了好多年了,又有什么欢乐可言?

小题3:人最重要的就是自由。一个人没了自由就没了快乐。或者失去自由是最大的痛苦,动物跟人是一样的。或者一定要保护动物,不可以伤害动物,要善待动物。(意对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第一个"尝"在文言文中常规的意思即"曾经",第二个字"女"是通假字,第三个根据语境应译为"到…的时候",与中的"及鲁肃过寻阳"中的"及"意思一样.第四个"乃"也是文言文中的常规意思,即为"于是,就".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考查课外文言文中的词语,一般在课内文言文中能找到它们的影子,所以我们一定要用心去想一想,结合语境去推断一下.

小题2:

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已”“ 不堪”‘ 何’等。“已”是已经的意思,“不堪”是痛苦不堪的意思,‘何’是什么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

试题分析:根据整个故事的内容,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总结出道理或启示,比如可以从段姓富商的角度,可以知道意在告诉我们一个人没了自由就没了快乐。从鹦鹉的角度,可以知道动物和人一样,也需要自由.从整体的角度可以得出,人类应该保护动物,要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等等.

点评:根据文章内容、主题、人物的言行、人物在文中的地位作用来整体感知的文章中阐明的道理,给我们的启示。在此基础上,运用简洁的语句加以回答

【译文】有一个姓段的富商,养了一个鹦鹉,十分聪明,能与客人诵诗交谈。这个姓段的商人于是剪了他的两个翅膀上的羽毛,把他养在雕刻精美的笼子里面。熙宁六年,姓段的这个商人突然因为出事进了监狱。他出狱以后问鹦鹉说:“我在监狱半年,处处不的自由,是何等的痛。你在家里有人喂养,是多么的快乐啊!”鹦鹉说:“你只在监狱里呆了半年就已经觉得痛苦不堪了。而我在这个监狱一样的笼子里呆了好多年了,又有什么欢乐可言?”姓段的商人听了翻然醒悟,马上就把他放了。

6. 李氏之鸠 初中文言文读本

原文蓄鸠者,以五月五日剪其舌,取汞硫火炼之,成灵砂。

杂米菽,日三饲,变易其心,则能为人言,过于鹦鹉。 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帘幕间,不远去。

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童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晋人贾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易焉。鸠觉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

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主人绐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

至贾家,则舍之去。鸠竟不食,哀鸣告归。

贾人怜其志,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鸠乃食。

陈子曰:“鸠,拙鸟也。不轻去就,其仪一兮。

是以诗人比之君子,而屈氏犹恶其佻巧,何也?”译文陈子龙养斑鸠,要在五月五日时剪它的舌头。用汞硫火烤炼它,做成灵沙和米菽,每天喂三次,改变它的心,能说人话,比鹦鹉还聪明。

李氏有一只斑鸠,养了好多年了,它能说人话,比鹦鹉还强。这只斑鸠白天就在房前屋后飞翔,从来不飞远,晚上便在笼中栖息,以躲避狸猫和老鼠的伤害。

见到仆人有私自拿东西或摘花的一定会告诉它的主人。晋的吴商人看见这只斑鸠,愿意用十两银子来换。

斑鸠知道了他的意图,便告诉它的主人说:“我在这呆了很久了,不忍心离去。您一定要将我卖到其他地方,我将绝食不吃东西。”

主人哄骗它说:“我的朋友想要看看你,给他看过了就带你回家。”到了商人家里,主人就舍弃了斑鸠离开了。

斑鸠于是就不吃东西,哀叫着要回家。商人同情它的志气,又怕它死去,分文得不到赔偿。

于是索取了十两银子中的二两银子,把鸠还给李氏,斑鸠这才吃东西。

7. 阅读寓言故事《鹦鹉灭火》,完成下面各题有鹦鹉飞集①他山,山中禽

参考译文:一只鹦鹉飞到一座山上栖息,山中的禽兽都很喜欢(爱护)它。

鹦鹉想,在这里虽然感到很快乐,但不是我长久居留的地方,于是便飞走了。禽兽们都舍不得它离开。

过了好几个月,山中突然发生火灾。 鹦鹉远远地看到了,心里非常着急,便钻进水中,用自己的羽毛沾湿水,飞到山上,洒水去救火。

天神见此,说道:“你虽然有一番好意,但又有什么用(效果)呢!”鹦鹉答道:“我虽然知道一点点的水滴不能够把火浇灭,但是我曾经住过这座山,与山上的禽兽友好相处,亲如兄弟,我不忍心看着山林毁于大火啊!”天神听了赞扬鹦鹉的大义,随即把山上的大火灭了。 1。

① 离开 ② 远远地 ③ 于是,就 ④ 这(座)(4分) 2。B (2分) 3。

虽 / 知 / 区 区 水 滴 不 能 救 (2分)4。(1)一只鹦鹉飞到一座山上栖息,山中的禽兽都很喜欢(爱护)它。

(2分)(2)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没有(或“也不如”“也比不上”)船行得快呀。 (2分)5。

鹦鹉飞到山上,受到善待。山林失火,它心怀感激,勇敢沾羽灭火。

告诉我们:“义”就是懂得感恩,知恩图报;“义”就是帮助他人,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显示一片诚心。(2分,答到要点即可)【解析】1。

试题分析:此题重在平时的积累和灵活运用。所选词语均是古今意义差别大的词语,同时,这些词语都在课内出现过,解答时结合语境分析理解即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然非吾久居之地”的“之”是助词,“的”的意思,A项中,“之”动词,到;C项中,“之”是代词;D项中,“之”是语气助词。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虽 / 知 / 区 区 水 滴 不 能 救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语感,解答时,重在多读,达到熟练地程度。

“虽”是关联词,“知”是谓语,后面的内容是知道的对象,可以停顿。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4。

试题分析:句子的翻译要做到直译为主,意义为辅,语句要通顺。 第一句要抓住关键词“集”“皆”“相爱”等词语,第二句要抓住关键词“虽”“奔”“疾”“以”等。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再熟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主要抓住鹦鹉对天神的回答“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来回答,注意语言表述的条理性,叙述的简洁性。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相关问答
《鹦鹉》的译文和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3-11 07:32
翻译: 山梁货店的鹦鹉十分聪明。东关口店铺的鹩哥,也会说话。两家店拿这两只鸟作比较:鹦鹉吟了一首诗,鹩哥也说了同样的一首,声音清越与鹦鹉不相上下。鹩哥又说了些,鹦鹉却不说了,别人问鹦鹉为何这样,鹦鹉...
全文
鹦鹉与老牛阅读理解?
1个回答2024-03-12 18:14
鹦鹉与老牛阅读理解:“Parrot and old cow reading comprehension ”
鹦鹉灭火 阅读理解
1个回答2024-03-16 22:23
有只鹦鹉飞到别的山头上住下,那里的禽兽都喜欢它。鹦鹉自己想:(在这里)虽然很愉快,但是不能久留,便离开了。几月以后那山中发生大火,鹦鹉遥遥望见,就飞到有水的地方把自己羽毛沾湿了,然后飞去洒在火上。天神...
全文
鹦鹉鹦鹉鹦鹉
1个回答2024-03-01 01:59
鹦鹉的岁裤种告型类很多。他们袜雀猜也毛颜色,五颜六色的
笼中鹦鹉 文言文 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2-29 05:00
有一个姓段的富商,养了一个鹦鹉,十分聪明,能与客人诵诗交谈,这个姓段的商人于是剪了它的两个翅膀上的羽毛,把它养在雕刻精美的笼子里面。熙宁六年,姓段的这个商人突然因为出事进了监狱。他出狱以后问鹦鹉说:"...
全文
鹦鹉灭火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4-20 03:39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不知道哪词画线了,暂给你全句意思] A.有鹦鹉飞集他山(有一只鹦鹉飞到别的山上,栖息在那里。集:栖息 ,停留) B.山中禽兽皆相爱(山中的飞禽走兽都很喜欢它。皆:都 。...
全文
笼中鹦鹉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3-11 09:00
10.从文中的描写可以看出这只鹦鹉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答:自信与高傲。 参考自信与高傲 要追求自由,自由是最重要的(我们发答案啦) 我是一个叫
最小的鹦鹉和最大的鹦鹉是?
3个回答2023-10-18 11:31
最或携腔大的鹦鹉是紫蓝金刚鹦鹉体长平均100厘米左右 最衫衫小的鹦鹉就是虎皮鹦鹉了,平均隐御10厘米左右
鹦鹉怎么写鹦鹉的作文二年级
1个回答2024-03-08 03:39
鹦鹉的作文的话,就可以从整个鹦鹉的一个习性以及鹦鹉的一些外貌特征以及品类来着手写作。 鹦鹉(拉丁学名:Psittaciformes,别名:鹦哥),鸟纲鹦形目动物,分布在温、亚热、热带的广大地域。鹦鹉...
全文
阅读完鹦鹉和老牛你想对鹦鹉说什么
1个回答2023-11-07 12:03
要勤劳。看完《鹦鹉与老牛》,想对鹦鹉说不能好逸恶劳,要靠自己的本领来帮助自己,乞求别人的施舍,不如自己辛勤劳动。《鹦鹉与老牛》是一则古老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鹦鹉和一头老牛在同一农场生活,但它们之间由...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