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汤问

2023-12-02 13:36

1个回答

《列子·汤问》是列子所辑注,里面具有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子》这部书的作者,旧本题周列御寇撰。

《汉书·艺文志》道家有《列子》,班固自注曰:“名圄寇,先庄子,庄子称之。”现存的《庄子》书中二十二次提到列子,分别见于《迫遥游》、《应帝王》、《至乐》、《达生》、《田子方》、《列御寇》、《让王》诸篇,有时尊称他为子列子,有时称他为列子,有时直呼其名,作列御寇,或御寇,上御下示、御、图三字古音全同,当可通用,因此,《庄子》中的列御寇,即班固所说的列圄寇。

原文

殷汤问于夏革曰:“古初有物乎?”夏革曰:“古初无物,今恶得物?后之 人将谓今之无物,可乎?”殷汤曰:“然

则物无先后乎?”夏革曰:“物之终始, 初无极已。始或为终,终或为始,恶知其纪?然自物之外,自事之先,朕所不知 也。”殷汤曰:“然则上下八方有极尽乎?”革曰:“不知也。”汤固问。革曰: “无则无极,有则有尽;朕何以知之?然无极之外复无无极,无尽之中复无无尽。 无极复无无极,无尽复无无尽。朕以是知其无极无尽也,而不知其有极有尽也。” 汤又问曰:“四海之外奚有?

列子简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今本<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来看,可能是晋人所作,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成的,晋张湛注释并作序。 《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

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 、 <黄帝> 、 <周穆王> 、 <仲尼> 、 <汤问> 、 <力命> 、 <杨朱> 、 <说符>等八篇,每一篇均有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其中有我们较为熟悉的“愚公移山”、“亡呋者”、“歧路亡羊”等。

相关问答
《列子汤问》中的经典成语
1个回答2022-10-16 14:51
不讲!
《列子.汤问》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7 00:03
《列子·汤问》,表面上讲的是商汤和夏革的对话,以及夏禹和夏革的对话。并藉由对话,讲述了诸多超逸绝尘的神话传说,极言天地之广阔无垠,万物之繁冗驳杂,以期突破世人囿于视听的浅陋常识,消除种种流于表象的...
全文
还有哪一些古文是出自《列子.汤问》中的
1个回答2024-01-19 15:56
你是问里面的寓言故事是吗? 《愚公移山》 《夸父逐日》 《两小儿辩日》 《薛谭学讴》 《伯牙鼓琴》(《高山流水》) 《纪昌学射》 《妻不识夫》 《周穆王西巡》 《造父驾车》 《疑邻盗斧》 《扁鹊...
全文
《列子.汤问》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6 19:22
《列子·汤问》,表面上讲的是商汤和夏革的对话,以及夏禹和夏革的对话。并藉由对话,讲述了诸多超逸绝尘的神话传说,极言天地之广阔无垠,万物之繁冗驳杂,以期突破世人囿于视听的浅陋常识,消除种种流于表象的巨...
全文
《 列子·汤问》 中有哪些故事?
1个回答2024-02-22 05:47
《愚公移山》 《夸父逐日》 《两小儿辩日》 《薛谭学讴》 《伯牙鼓琴》(《高山流水》) 《纪昌学射》 《妻不识夫》 《周穆王西巡》 《造父驾车》 《疑邻盗斧》 《扁鹊治病》
出自列子汤问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3-07 13:21
1、高山流水  《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以“高山流水”为知音相赏或知音难遇之...
全文
《列子汤问》作者是谁
1个回答2024-01-22 05:45
《列子·汤问》出自《列子》,《列子》一书相传是战国时列御寇所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早已散佚。全书共8篇,134则,内容多为民间传说、寓言和神话故事,那么《列子汤问》作者是谁? 1、 列...
全文
列子 汤问篇表现什么
1个回答2024-01-29 16:24
《列子·汤问》是列子所辑注,包含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的书籍。《汤问》一篇,笔锋横扫天下,天地至理,万物奥妙,以飨博物君子。文中载有诸多超逸绝尘的神话传说,极言天地之广阔无垠,万物之繁荣驳杂...
全文
列子·汤问中有哪些故事?
1个回答2024-02-16 20:31
《愚公移山》 《夸父逐日》 《两小儿辩日》 《薛谭学讴》 《伯牙鼓琴》(《高山流水》) 《纪昌学射》 《妻不识夫》 《周穆王西巡》 《造父驾车》 《疑邻盗斧》 《扁鹊治病》
《 列子·汤问》 中有哪些故事?
1个回答2024-02-18 04:42
飞卫说:甘蝇; 纪昌回到家里;三年之后。 纪昌者,亚学视而后可; 纪昌归,视微如著。这说明打好基础。要练到看小物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临事便能举重若轻,接着要学会视物才行,而后告我,贯虱之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