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子使楚的生字词和课文讲了几件事

2023-12-03 01:38

曼子使楚的生字词和课文讲了几件事
1个回答
1、整个故事就是一条成语:自取其辱。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论语》中。子贡问怎样交朋友。孔子说:“忠言相告,好话对导,他不听就算了,不要自找羞辱。”但是多数后人对这个成语的了解来自本篇课文。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结果不但轻而易举被晏子化解了,最后反被晏子侮辱了。成语的意思是说自己所受到的侮辱难堪,都是因为自己造成的。
2、面对楚王的第二次侮辱,晏子这样回击楚王:“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张开,就能遮蔽天日,成为阴天;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就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晏子的这段话里,衍生出三个成语:一是张袂成阴;二是挥汗成雨;三是摩肩接踵。挥,甩掉;大家用手洒出去的汗珠就像下雨一样,形容人很多。当然,这一成语后来也形容出汗很多,就不是原先的意义了。三是摩肩接踵:摩,并;摩肩,肩膀靠肩膀;踵,脚跟;接踵,脚尖碰脚跟。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拥挤。)
3、当楚王取笑齐国人偷盗时,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这段话中包含了一个成语:南橘北枳。枳:落叶灌木,味苦酸,球形。也叫枸橘。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会变成枳。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后人遂用“南橘北枳”来比喻环境对人的影响,现代汉语中似乎用于贬义稍多些,形容某种事物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异化”或者“变质”。
外交无小事,尤其在牵涉到国格的时候,更是丝毫不可侵犯。晏子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式,维持了国格,也维护了个人尊严。晏婴是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勇敢大胆、不畏强权的人。
晏子能赢得这场外交的胜利的原因:就是因为晏子的话不卑不亢,有礼有节,用语委婉,头脑清晰。
相关问答
曼子使楚的生字词和课文讲了几件事
1个回答2024-01-18 11:40
1、整个故事就是一条成语:自取其辱。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论语》中。子贡问怎样交朋友。孔子说:“忠言相告,好话对导,他不听就算了,不要自找羞辱。”但是多数后人对这个成语的了解来自本篇课文。楚王三次...
全文
曼子使楚的故事还有那些
1个回答2024-01-24 07:47
晏子使楚 出使狗国 晏子出使到楚国,楚王知道晏子的身材矮小,就命令人在大门旁边开了个小洞,请晏子从小洞进去。晏子知道楚王要戏弄他,严词加以拒绝。他说,“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
全文
课本剧晏子使楚(课本剧)
1个回答2022-10-16 17:13
sad回老家看
晏子使楚课文
1个回答2024-02-21 02:46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矮小,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
全文
五年级《晏子使楚》课文原文
1个回答2024-03-04 02:20
《晏子使楚》是战国末期佚名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晏子使楚》...
全文
晏子使楚课文
1个回答2024-02-15 11:29
他的话不但形象生动地点明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也回敬楚王: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致使好人变成盗贼。
五年级《晏子使楚》课文原文
1个回答2024-02-28 22:38
《晏子使楚》是战国末期佚名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爱国,机智勇敢,善...
全文
小学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课本剧
1个回答2024-01-22 12:13
第三幕 地点:楚王宫内 人物:晏子、楚王、楚国大臣、武士、囚犯 表演者: 晏子—罗佳旎 楚王—周洁滢 楚国大臣—陈奚霖 武士—吴天一 囚犯—苏慧 旁白:一天,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
全文
晏子使楚课本剧台词
1个回答2024-03-02 08:43
时间:春秋末期 地点:楚国 人物:晏子 楚王 接待人员 两个武士 [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 楚王 ...
全文
编写《晏子使楚》课本剧
1个回答2022-10-10 17:05
按照课本去演绎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