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023-12-03 17:45

1个回答
培养小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提出问题是创造发明的源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等等论断都是在强调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数学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人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的一些思考和实践,以供参考。

一、 思考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材基本上按照“例题——解答——习题”这样的模式编写,而例题是教师引导学生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这些例题常常条件不多不少,结论唯一。小学生学习数学就是去解决教材中已经提出的问题。而对于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则重视不够。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小学数学教材,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方面有了一些关注,开始重视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应该说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本人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一些认识和想法:
1、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是一个相对的数学活动。问题提出的本身就应该是数学教学的目标。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有多种活动的形式。例如对某个情境中的信息加工处理,提出数学问题,或在解决某一个数学问题时,不断寻找中间问题等等,这些活动都是相对的数学思维活动。学生只有经历这样的活动,才能不断提出数学问题,提高数学能力。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总体目标中,分成四个领域来阐述目标,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 “解决问题”。在这个领域中,标准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可见,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的一大目标。或者说“解决问题”这个目标领域中,包含了“提出问题”这一目标。
2、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非朝夕之功,而是需要有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和过程。必须要让学生有一定“量”的积累。
一种意识的形成,一种习惯的培养都需要有一个过程,有时甚至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需要有一个过程。从本人的教学实践看,开始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特别是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比较难,但经过教学对提问内容的系列安排,教师不断地组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教师要重视学生去经历提出问题的过程,要让学生积累关于“提出问题”的“量”。当这种“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学生的提问能力就会产生较大的飞越。
3、 教师要转变观念,要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能够善于组织和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要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数学教学能力首先遇到了挑战。在原来传统的教学中,当遇到一个数学问题时,教师有引导学生提出中间问题的经验,以便最终解决问题。但面对一个情境,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实践,逐步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教学能力。
二、实践
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主渠道,新编写的小学数学教材已经十分注重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我们一线的教师应该及时地掌握新教材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一些做法,并不断地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以此来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心得和做法:
1、让学生勇于提问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养成了解决教师或教材提出的问题的习惯,而不善于也很少机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旦学生有了质疑,也不敢提出。现在的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有目的地创设“问”的情境,使学生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减法时,我首先出示了商店里的一角里的物品以及价钱,问学生,看到这些,你想提什么问题?学生在思考后提出了如下问题:一个羽毛球和一枝钢笔一共多少元?一本书比一个练习本多多少元?一个乒乓球比一个篮球便宜多少元?三个羽毛球和三个乒乓球一共多少元?等等。这些问题有学过的加法的问题,我就及时解决,复习了旧知识,而也有新知识,可尽管这节课无法一一解答这些问题,但这些问题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提出来的,他们渴望将这些知识弄明白,因此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知识。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猜谜语、讲故事、比赛、游戏等方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起来,激发学生心理上的疑问,形成悬念问题。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给课堂教学增添无穷魅力。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教师先出示利用各种不同颜色的图形组合成的一个个漂亮的图案,在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让他们动起来,组成了一幅画,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在学生欣赏这幅画的同时,让学生说说图中有些什么,从而激发学生产生深入了解的欲望:“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我们也来做一幅吧”。进而争先恐后地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
2、让学生善于提问
首先要为学生做如何提问的示范。比如,“分数乘法”的教学,有2个知识点,即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教材中安排两个环节,分别是分数乘整数、一个数乘分数。通过每个环节的教学,强调两种不同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从而形成紧密相连的知识结构网络。在教学“分数乘整数”时,教师可这样为学生示范提问:A.例题有什么特征?B.算式表示什么意义?C.计算时为什么要用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通过迁移为学生对一个数乘分数的乘法进行较正确的提问做好铺垫。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就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识较模糊或有不同看法的地方进行提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到学习中处处有问题可提。
其次要教会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发现问题的前提要认真观察并思考,如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找问题,也就是要在实现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转变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知识的“结合点”找问题,也就是要在新旧知识的内在上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识不清楚的地方找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发现处处有数学问题。
再次要鼓励学生在比较中提问,比较是在思想上将对象和对象的各部分,个别方面和个别特征仔细辨别,确定它们的异同及其关系的思考方法,教师应让学生习惯于比较这两种事物的异同点,从而提出问题: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最后要教给学生与综合的方法。从结论出发,追溯到必须知道的条件,或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结论。如,要求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根据这些条件,能解决什么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为提问而提问,要逐步提高问题的质量,尽可能清楚明白地表述问题,鼓励学生提出具有独创性的问题,使提问切实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3、让学生乐于提问
适时进行正面评价,给一些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就会乐于提问。教学中,学生即使提出一些很简单或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的问题,教师都必须根据情况作出积极的评价,并抓住时机进行引导,教学生如何题意,怎样问才有意义。对问得不好的同学,千万不要责备,讥笑,也决不允许班上其他同学取笑,尤其对学困生,只要他们提出问题,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表扬和鼓励,注意保护这些学生“问”的积极性,他们为了追求一次一次的成功,积极思考,全心投入,只要有机会,有疑问,便会毫无拘束地抢着提问,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相关问答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提问能力
1个回答2024-01-29 17:19
小学数学课怎样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提问能力使学生在“提问题”的情境中,形成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学会提问题的方法,使“提问题”的过程真正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我认为。只有通过学生自己...
全文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1个回答2024-01-27 22:02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提问是探究的源,发现是提问探究的果。提出问题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产生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作为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
全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提问能力
1个回答2024-02-19 11:23
一、培养学生质疑兴趣,使其乐于提问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对于疑和问,疑是条件,问是...
全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1个回答2024-02-12 22:56
培养小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提出问题是创造发明的源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等等论断都是在强调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在我们的小学数学...
全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1个回答2024-02-20 05:52
要给学生做示范 多质疑 这样他们才会更好提问
提升 培养,有什么不同?
3个回答2023-03-01 02:55
提升"和"提高"的主要区别是"提升"与"提高"侧重点不同。比如"提高"是侧重于质量及数量方面。"提升"包括精神方面。 "提升"[释义]:(1)使位置、程度、水平、数量、质量等方面比原来高。如:提高职位...
全文
小学数学课怎样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1个回答2024-01-22 00:33
小学数学课怎样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提问能力使学生在“提问题”的情境中,形成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学会提问题的方法,使“提问题”的过程真正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我认为。只有通过学生自己...
全文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个回答2024-01-22 00:35
  音乐教育应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应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要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提...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