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解释"长虑谛思惟 不当卒行怒"的意思?

2023-12-04 12:39

5个回答
出自佛经故事
“长虑谛思惟 不当卒行怒”意识是说:遇事细考虑,不轻易发怒
谛:细察;详审
惟:思考;思念
我也不能说出具体的意思,给你看个故事,也许你会明白:

以前,有一个年轻人,太太因难产而死,遗下一孩子。他忙于工作,因无人帮忙看小孩,就训练一只狗,那狗儿聪明听话,能照顾小孩,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照看着孩子。

一日,主人出门去了,叫狗儿照顾孩子。

他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不能回来。第二天才赶回家,狗儿立即闻声出来迎接主人。他打开房门一看,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主人以为狗野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向着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

之后,忽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他从床下爬了出来,于是抱起孩子,虽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

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没有了,旁边有一只死狼嘴里还叼着狗肉,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这真是天下最令人悲哀的误会.

误会的事,是人往往在不了解、无理智、无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体谅对方,反省自己,感情极为冲动的情况之下所发生。

误会一开始,即一直只想到对方的千错万错;因此,会使误会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人对无知的动物小狗发生误会,尚且会有如此可怕严重的后果,这样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则其后果更是难以想象。

切记:长虑谛思惟,不当卒行怒,今日虽不用,会当有用时.
  “长虑谛思惟 不当卒行怒”意识是说:遇事细考虑,不轻易发怒
  谛:细察;详审  惟:思考;思念
出处:
  昔有国丰盛安乐,无所渴乏。便语大臣:“遣一可使之臣,至于他国。市吾所无者市来。”即遣一人。往至他国。益将珍宝,遍市肆观看,无有余物,尽是我国中所有耳。最后见一贤者,空坐肆上,便问之言:“不见君有所卖,何以空坐?”答言:“在此卖智慧耳。”
  问言:“君智慧何像?卖索几许?”答言:“吾智慧值五百两金,前称尔金,吾当与汝之耳。”
  远人便自念:“我国中无卖智慧与人。”便秤五百两金与其人,即与说智慧之言,二十字言:“长虑谛思惟,不当卒行怒。今日虽不用,会当有用时!”
  于是受诵令利,各自还家。臣买得智慧之言,即便还国。道径其家。夜入,月明。见妇床前有两履,疑有异人,便生恶念。其妇卒得疾病,母往宿。视长者故说智慧之言未休。其母惊觉:“儿来归耶!”
  儿便走出户,呼:“贱!贱!”母间其言:“云何汝行?为得何物?何以呼‘贱’?”
  儿言:“我母以妇,万两金犹不与人。思此五百两金,岂非贱耶!”
  “天尊经”借以为喻,谚语一言之助,胜千金之益。
  翻译:
  从前有一个国家,物产丰盛,人民安乐,什么东西都不缺,国王便对大臣说:“你派遣一个能干的人,到别的国家去,把我们国家里没有的东西买一些回来。”于是大臣派遣了一位使者,到别的国家去。这位使者带着珍宝,在国外的市场上到处观看,全是自己国家里有的东西,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他最后看见一位贤者,空手坐在市场上,便上前问道:“没看见您卖什么东西,您为什么空手坐着呢?”贤者回答道:“我在这里卖智慧。”
  使者又问:“您卖的智慧像什么模样?要卖多少钱呢?”贤者回答道:“我的智慧价值五百两金子,你称出你的金子,我就 跟你说。”
  使者心里想:“我们国家里还没有卖智慧给人的。”便称了五百两金子给这人,这人便给他说了智慧之言,共有二十个字:“遇事细考虑,不轻易发怒,今日虽不用,终当有用时!”
  于是使者背熟这四句话,两人便各自回家。使者买得了这四句智慧之言,也就回国了。路上经过他的家。夜里,他走进屋子,月光明亮,照进屋里,他看见妻子的床前有两双鞋,怀疑屋里有外人,心里顿时生起一阵恶念。其实那时他妻子突然生了病,他母亲前去照料。因为见过长者,所以口里不住地念诵长者说的智慧之言。母亲惊醒过来,叫他:“儿子啊!您回来了啊!”
  儿子走出门,口中连连呼道:“贱呀!贱呀!”母亲问他:“儿呀!你为什么出远门了?得到了什么东西?为什么口呼: ‘贱呀,贱呀’的?”
  儿子回答说:“我的母亲,再加上妻子,一万两金子也不能给人。想想五百两金子。岂不是很贱吗?”
  “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借此作比喻:-句谚语给的帮助,比一千两金子还强。
  偈曰: 佛说一句偈,千金不能比。
  佛法难遭遇,见闻当解义。
  (摘自《佛经寓言故事》王邦维)
出自佛经故事
“长虑谛思惟 不当卒行怒”意识是说:遇事细考虑,不轻易发怒
谛:细察;详审
惟:思考;思念

买智慧

昔有国丰盛安乐,无所渴乏。便语大臣:“遣一可使之臣,至于他国。市吾所无者市来。”即遣一人。往至他国。益将珍宝,遍市肆观看,无有余物,尽是我国中所有耳。最后见一贤者,空坐肆上,便问之言:“不见君有所卖,何以空坐?”答言:“在此卖智慧耳。”

问言:“君智慧何像?卖索几许?”答言:“吾智慧值五百两金,前称尔金,吾当与汝之耳。”

远人便自念:“我国中无卖智慧与人。”便秤五百两金与其人,即与说智慧之言,二十字言:“长虑谛思惟,不当卒行怒。今日虽不用,会当有用时!”

于是受诵令利,各自还家。臣买得智慧之言,即便还国。道径其家。夜入,月明。见妇床前有两履,疑有异人,便生恶念。其妇卒得疾病,母往宿。视长者故说智慧之言未休。其母惊觉:“儿来归耶!”

儿便走出户,呼:“贱!贱!”母间其言:“云何汝行?为得何物?何以呼‘贱’?”

儿言:“我母以妇,万两金犹不与人。思此五百两金,岂非贱耶!”

“天尊经”借以为喻,谚语一言之助,胜千金之益。

翻译:

从前有一个国家,物产丰盛,人民安乐,什么东西都不缺,国王便对大臣说:“你派遣一个能干的人,到别的国家去,把我们国家里没有的东西买一些回来。”于是大臣派遣了一位使者,到别的国家去。这位使者带着珍宝,在国外的市场上到处观看,全是自己国家里有的东西,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他最后看见一位贤者,空手坐在市场上,便上前问道:“没看见您卖什么东西,您为什么空手坐着呢?”贤者回答道:“我在这里卖智慧。”

使者又问:“您卖的智慧像什么模样?要卖多少钱呢?”贤者回答道:“我的智慧价值五百两金子,你称出你的金子,我就 跟你说。”

使者心里想:“我们国家里还没有卖智慧给人的。”便称了五百两金子给这人,这人便给他说了智慧之言,共有二十个字:“遇事细考虑,不轻易发怒,今日虽不用,终当有用时!”

于是使者背熟这四句话,两人便各自回家。使者买得了这四句智慧之言,也就回国了。路上经过他的家。夜里,他走进屋子,月光明亮,照进屋里,他看见妻子的床前有两双鞋,怀疑屋里有外人,心里顿时生起一阵恶念。其实那时他妻子突然生了病,他母亲前去照料。因为见过长者,所以口里不住地念诵长者说的智慧之言。母亲惊醒过来,叫他:“儿子啊!您回来了啊!”

儿子走出门,口中连连呼道:“贱呀!贱呀!”母亲问他:“儿呀!你为什么出远门了?得到了什么东西?为什么口呼: ‘贱呀,贱呀’的?”

儿子回答说:“我的母亲,再加上妻子,一万两金子也不能给人。想想五百两金子。岂不是很贱吗?”

“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借此作比喻:-句谚语给的帮助,比一千两金子还强。

偈曰: 佛说一句偈,千金不能比。
佛法难遭遇,见闻当解义。
(摘自《佛经寓言故事》王邦维)
“长虑谛思惟 不当卒行怒”
翻译:遇事细考虑,不轻易发怒

出自王邦维所著的《佛经寓言故事》
相关问答
_卒的解释_卒的解释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7-06 19:40
_卒的词语解释是:1.亦作"厩卒"。2.马夫。 _卒的词语解释是:1.亦作"厩卒兆岁"。2.马夫。结构是:_(左上包围结构)卒(上中下结构)。拼音是:jiùzú。 _卒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
全文
卒岁穷年解释
1个回答2024-02-02 04:40
卒岁穷年解释:意思是指整年。 一、卒岁穷年基本释义 卒岁穷年,汉语词汇,读音为zú suì qióng nián,意思是指整年。出自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1卷:“虽卒岁穷年,无有透彻之期。”...
全文
惟妙惟肖成语解释
1个回答2024-02-02 04:55
惟妙惟肖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wéi miào wéi xiào,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出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各本序跋题辞〈读聊斋杂说〉》。
词语解释 惟妙惟肖
1个回答2024-03-05 20:26
惟妙惟肖 [释义]   形容描写或摹仿得非常逼真、传神。惟:语气助词。 [语出]   宋·岳珂《英光堂帖赞》:“永之法;妍以婉;(米)芾之体;峭以健。马牛其风;神合志通;彼妍我峭;惟妙惟肖。”
解释“过河卒”与“车前卒”。
1个回答2022-09-17 21:26
过河卒:比喻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或一个身不由己一切行动听命于人的人车前卒:比喻死得比人快...
惟妙惟肖什么意思解释
1个回答2023-11-24 20:36
惟妙惟肖的意思是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传神,几乎和真实的一模一样。它常常用于形容艺术作品或表演中的模仿和再现,以及文学描写中的生动形象。详细解释如下: 1、语境: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艺术作品、...
全文
惟妙惟肖解释
1个回答2023-12-15 20:06
惟妙惟肖释义为形容描写或摹仿得非常逼真、传神。 一、出处 语出清·冯镇峦《读聊斋杂说》:“形容维妙维肖,仿佛《水经注》造语。” 二、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三、近义...
全文
惟妙惟肖怎么解释
2个回答2022-07-31 09:43
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象; 这幅画把儿童活泼有趣的神态画得惟妙惟肖。
第一义谛的释义
1个回答2023-03-06 17:11
《佛学大辞典》(节录):(术语)二谛之一。对於世俗谛之称,又云真谛、圣谛、胜义谛、涅槃、真如、实相、中道、法界、真空等,总以名深妙之真理,谛者真实之道理也。此道理为诸法中第一,故云第一义,真实故云真...
全文
“不惟其人惟其事,不惟其事惟其智”的出处及解释?
1个回答2022-10-07 02:41
不考虑他的品行,只考虑他所做的事。不考虑他所做的事,只考虑他的头脑。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