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籍、寓言故事·水泡花鬘》原文与赏析

2023-12-06 23:50

1个回答

《经籍、寓言故事·水泡花鬘》原文与赏析

昔有国王女,为王所爱,未曾离目。时天降雨,水上有泡。女见水泡,意甚敬爱。女白王言: “我欲得水上泡,以为头华鬘。”王告女曰:“今水上泡不可护持,云何得取以为花鬘!”女白王言: “说不得者,我当自杀。”王闻女语,寻召巧师而告之曰:“汝等奇巧,靡事不通。速取水泡,与我女作鬘。若不尔者,当斩汝等!”巧师白王:“我等不堪取泡作鬘”其中有一老匠,自占堪能取泡,即前白王: “我能取泡,与王作鬘。”王甚欢喜,即告女曰:“今有一人堪任作鬘,汝可自往躬自瞻视。”女随王语,在外瞻视。时彼老匠白王女言:“我素不别水泡好丑,伏愿王女躬自取泡,我当作鬘。”女寻取泡,随手破坏,不能得之。如是终日,竟不得泡。女自疲厌而舍之去。女白王言:“水泡虚伪,不可久停,愿王与我作紫金鬘,终日竟夜无有枯萎。”

此篇选自姚秦·竺佛念所译的《出曜经》。

这是一个譬喻故事。通过国王女硬要做“水泡花鬘”,但终不能得水泡一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水泡虚伪,不可久停。

此篇所蕴含的主要佛家之理就是佛教三法印之一——诸行无常。

佛教宣传“诸行无常”,认为:世间一切有为法,皆是生、异、灭三相,演变相续,故是无常,不得永恒常住。这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 (一)三世迁流不住,所以无常;(二)诸法因缘相生,所以无常。

佛教讲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这是用于因果轮回,指个体一生的存在时间。在这样的时间的迁流中,无常有一期无常和念念无常二种。一期无常是指一切事物在某一期间内,迁流转变,不断代谢,而最后归于坏灭。人的生、老、病、死,物的生、住、异、灭,世界的成、住、坏、空虽经历的时间有长有短,但都是一期无常的显露。而这“一期无常”之中,又包含了“念念无常”。“念”就是“刹那”,表示极短暂的时间。佛家认为:事物在刹那中都包含了生、住、异、灭的无常。也就是说,事物在没有坏灭之前,刹那刹那,念念之间,都是迁流不息,不得停住。如仅从人来说,人有生、老、病、死,但生前仍有生命体,死后又转化为其他生命体,相续不绝。这就是“三世迁流不住”。

诸法因缘无常指的是: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而有的,因缘离散则消灭,故因缘法是生灭法,以有生即有变,有变即有灭。从这种前灭后生的嬗替中,可知因缘所生法是无常的。

佛教在这二者的基础上,建立了“诸行无常”之法印,趣入空义的深理,目的是使学佛者,不贪恋五欲,空去烦恼,向善行善。

佛经中用以喻“诸行无常”的事物很多,如石火风灯、逝波残照、露花电影,另外,还有最常见的就是本篇提到的“水泡”,或曰“水上泡”。如《维摩诘经·观众生品》曰:“如智者见水中月。……如水聚沫,如水上泡。”《仁王经》卷中曰:“诸法缘成,蕴处界法,如水上泡。”又《法华经·随喜功德品》曰:“涅槃真实法,世皆不牢固,如水沫泡焰。”佛教就是用这些形像的比喻来说明:包括人类在内的世间一切事物都是一种流,一切事物都只在永恒的流动中存在,犹如水泡,处于瞬息即变的过程之中一样。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设法跳出人生的痛苦,追求寂灭的涅槃境界。

佛经故事的创作者巧妙地通过一个完整的民间寓言故事来说明了这一道理。国于女见到美丽的水上泡,非常喜欢,幻想用此来作花鬘。水泡无法取得,这是人人皆知的简单道理,但王女却为贪欲,愚痴所执,硬要水泡,以死相胁。而国王只因钟爱女儿,却也硬违逆常理,让巧师们为其女取泡作鬘。一位聪明的老工匠巧设一计,让王女自己去取水泡,以亲身历践使她明白了“水泡虚伪,不可久停”的道理。这实在是佛教譬喻文学中的精品。

正如此篇,佛典运用譬喻,当然是为阐明佛教义理服务。但这种譬哈本身的客观意义,以及它们在表现上的文学价值,却是不可否认,而且值得借鉴的。

按照作者的用意,这里的水泡是用来喻“诸行无常”之“空”理的。但水泡不可取却也是虽简单,然又实实在在的真理。不要去幻想,不要去硬求那虚伪无实的东西就是它的客观意义,而这本身就有相当教育意义的。从文学上的价值说全篇围绕一个“水泡”而巧妙地展开故事,王女的愚痴,国王的执妄、巧匠的机智,都表现得十分贴切,在娓娓的叙说之后,告诉了人们一个实实在在的道理。因为通过这样生动的寓言故事的形式,又运用了如此形象的譬喻的艺术手法,人们在对一种艺术欣赏中达到了对真理的折服,这无疑比那些枯燥的说教要高明得多,这正是佛教文学作品中譬喻寓言故事的艺术魅力所在。

相关问答
《经籍、寓言故事·大海三鱼》原文与赏析
1个回答2024-01-24 19:44
《经籍、寓言故事·大海三鱼》原文与赏析 南海卒涌大洮,越海境界,有三大鱼,随上流处在浅水。自相谓言:“我等三鱼,处在厄地。漫水未减,宜可逆上,还归大海。”有碍水舟,不得越过。第一鱼者,尽...
全文
有关法家的故事,法家寓言故事赏析
1个回答2024-01-24 01:58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除了正统的学术理论以外,法家着作中还记载不少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同样值得今人学习。   那么今天的...
全文
求赏析一段诗歌(寓言)
1个回答2024-02-04 17:35
1、寓意:在平静和快了的环境里生活,这是每个人的向往,但如果在平静和快了的环境里麻木地过着,忘了居安思危,天真地认为人类社会没有战争,那某一天灾难和悲剧终将会降临。当悲剧的事件给所有人造成痛苦的同...
全文
名著书籍赏析,有哪些书籍?
1个回答2022-10-03 03:46
《简爱》《小王子》《秘密花园》《百万英镑》《窗边的小豆豆》《基督山伯爵记》《茶花女》
求书籍《摆渡人》中好词好句,加赏析!加赏析!加赏析!
1个回答2024-01-07 23:35
Time goes on and on, never to an end but crossings. 时间一直走,没有尽头,只有路口。 很久以来他第一次为自己的命运黯然神伤。他的生活简直就是一...
全文
《经籍、寓言故事·摸象》原文与赏析
1个回答2023-12-03 00:09
《经籍、寓言故事·摸象》原文与赏析 过去久远,是阎浮利地有王,名曰镜面,时敕使者:“令行我国界无眼人,悉将来至殿下。”使者受敕即行,将诸无眼人到殿下,以白王。王敕大臣:“悉将是人去,示其象...
全文
《经籍、寓言故事·仙果》原文与赏析
1个回答2023-11-16 21:01
《经籍、寓言故事·仙果》原文与赏析 相传云:先佛未出之时,有一放牛人牧放百头牛,驱至林中,有一牛离群独去,常失不知所在,至暮欲归,还到群内,而光色姝悦,鸣吼异常,诸牛咸畏,无敢处其前者。如...
全文
《经籍、寓言故事·烈士》原文与赏析
1个回答2024-01-04 19:04
《经籍、寓言故事·烈士》原文与赏析 施鹿林东行二三里至窣堵波,傍有涸池,周八十馀步,一名救命,又谓烈士。闻诸土俗曰:数百年前有一隐士,於此池侧结庐屏迹,博习技术,究极神理,能使瓦砾为宝,人...
全文
《经籍、寓言故事·摸象》原文与赏析
1个回答2024-01-02 21:13
《经籍、寓言故事·摸象》原文与赏析 过去久远,是阎浮利地有王,名曰镜面,时敕使者:“令行我国界无眼人,悉将来至殿下。”使者受敕即行,将诸无眼人到殿下,以白王。王敕大臣:“悉将是人去,示其象...
全文
伊索寓言中的《行人和熊》赏析解析?
1个回答2024-02-08 01:50
两个朋友一起旅行,路上忽然遇到一头熊。其中一个很快地爬上一颗树,在树枝间藏匿起来。另一个看到在劫难逃,就直挺挺地躺在地上。熊走过来用鼻子把他从头闻到脚,那人屏住呼吸尽力装死。熊很快就离开了他,因为据...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