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2023-12-07 02:55

1个回答

《送别》歌曲的创作背景及历史故事是:

1915年,回国后的一个冬天,大雪纷飞,旧上海是一片凄凉。李叔同与好友许幻园挥泪而别,却连好友的家门也没迈进。

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地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连叶子小姐多次的叫声,也没听见。随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内,把门一关,让叶子小姐弹琴,他含泪写下了《送别》。李叔同对原曲作了少量的修改,又配上新的歌词。

歌曲赏析:

《送别》歌曲所展现出来的艺术魅力,是一种人类的共性,每个人都会因为好友的分离而黯然神伤,而《送别》的艺术性体现在这首作品的哀而不伤,底蕴深沉而又淡雅,是一种经过世事风霜,看透人生百态的超然物外。

从表现手法上来看,这首作品很少有正面的描写,都是通过侧面的描写去表达一些具有送别时特征的客观景物。它的艺术风格更像一首诗歌。

相关问答
送友人的创作背景
1个回答2022-10-24 04:04
此诗创作时间、地点不明。安旗《李白全诗编年注释》认为此诗:“诗题疑为后人妄加······其城别之池当在南阳。”并将此诗创作时间定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 郁贤皓疑为于玄宗天宝六载(747年...
全文
李叔同《送别》的创作背景
1个回答2022-09-19 18:08
弘一法师在俗时,有年冬天,大雪纷飞,好友许幻园站在门外喊出李叔同和叶子小姐,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挥泪而别。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里站了很久随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内...
全文
十送红军的创作背景
1个回答2022-09-11 12:45
因为是鱼和水的关系 彼此离不开 彼此依赖 所以情感很深
这首诗是谁创作的?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
1个回答2024-01-20 15:41
常见于《醒世恒言》 但这首诗最迟也应作于明朝之前,因为故宫所藏磁州窑白地赭墨彩花蝶纹诗文香筒上便有此诗:) 山上青松山下花,花笑青松不如他。有朝一日夜霜打,即日青松不见花--与文心那个稍有出入:)...
全文
谁能告诉我伊索寓言的创作背景,也就是作品背景。不要关于伊索的介绍,只要创作背景!!!只要创作背景!
1个回答2024-02-03 10:21
伊索(Aesop620--560B·C)在基督诞生前约600年,也就是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腊。伊索童年期是一个哑巴,只能发出奇怪的声音,用手势表达他的意思;再加上他长的又矮又丑,邻居都认为他是...
全文
谁能告诉我伊索寓言的创作背景,也就是作品背景。不要关于伊索的介绍,只要创作背景!!!只要创作背景!
1个回答2024-01-20 21:36
伊索(Aesop620--560B·C)在基督诞生前约600年,也就是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腊。伊索童年期是一个哑巴,只能发出奇怪的声音,用手势表达他的意思;再加上他长的又矮又丑,邻居都认为他是个疯子...
全文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创作背景
1个回答2024-01-20 16:02
发表于1958年《儿童音乐》创刊号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是抒情性的少年叙事歌曲,是几代儿童久唱不衰的优秀作品。歌词优美抒情,有着诗一般的语言,情景交融的描绘,给人以美的熏陶。全曲感情细腻真...
全文
那片海创作背景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05:11
是写的一个故事,是一家三口在坐揽车时,车掉下来了,父母用双手托住孩子,孩子活了,父母死了。写的是这份母爱和失去亲人的痛苦之情。
她说的创作背景
1个回答2024-01-23 04:58
歌曲《她说》除了作曲外,林俊杰希望跨越性别的隔阂,自己担任男性角度制作人,而女性的角度则邀请一位女性音乐人为合作对象,找好友孙燕姿为这首曲填词,因为孙燕姿一听到这首曲的DEMO就被旋律深深吸引,于是...
全文
我们都是好孩子的创作背景
1个回答2024-01-24 03:02
《我们都是好孩子尘卜吵》由王筝作曲、作词。2005年,王筝回到老家西安,重返儿时弊迹的校园,回忆起儿时的美好时光,王筝根据对生活感悟创作了《我们都是好孩子》这首歌曲,派侍表达对年少生活的怀念。 ...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