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陶侃惜光阴>>

2023-12-10 03:45

选自<<资治通鉴>>
1个回答
这是一个典故.

陶侃的母亲湛氏是个受过一点启蒙教育,有少许文化的女子,她深知读书的重要,因此她用自己纺纱织布的微薄收入供儿子陶侃上学。可是,开初陶侃不大用心,而且特别贪玩,还喜欢打架呢!湛氏气在脸上,急在心里,可一时也没个好法子。
有一个大雨天,因为没有斗笠、雨伞,陶侃没去上学,蹲在妈妈的织布机旁玩。湛氏停下织布机,把小陶侃叫到身边,轻言细语地问:“侃儿,学堂里老师教了你一些什么呀?”“娘,老师教我们读《昔时贤文》。”“哦。”这是湛氏儿时也念过的启蒙小册子。“侃儿,记得呀?”“记得。”“背给娘听听。”“好。”说罢,小陶侃便叽叽喳喳背诵起来。当背到“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句时,湛氏道:“侃儿,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呀?”“呃,这个,就是……”陶侃半天说不上来。湛氏既不火,也不瞪眼,而指着自己手里织布的梭子问:“侃儿,这是什么?”“梭子呗。”湛氏接着问:“侃儿,你看这梭子忽来忽去快不快呀?”“快。真快!“对。刚才背的这两句的意思就是说,日子一天一天很快地过去,好象穿梭一样,飞箭一般。”“哎呀,真是太快了!”“是呀,侃儿象你现在这样读书不用心,可日子一天天过掉了,可惜不可惜?”“可惜。”“既然可惜,那该怎么办?”“娘,儿要爱惜光阴,用功读书。” “对罗,好崽,要听话,好好用功读书。”

以后,陶侃读书就慢慢有了进步,懂得事以后,学习更加刻苦,常常苦读到半夜三更。为官以后,陶侃亦常常告诫部下:“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后人为了纪念湛氏的母教和陶侃惜阴苦读的精神,在“淦城东半里百华寺(亦名“百花寺”)侧筑有陶侃读书台,它下面叫洗墨泉。此读书台又名“惜阴书院”。取名“惜阴”,就是根据湛氏教育陶侃珍惜光阴,用功读书的这个故事来的。
于是,后来也就有了陶侃惜阴这样一个典故.
相关问答
陶侃惜谷中陶侃是个什么样的人
1个回答2024-02-17 01:46
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品质。 节俭是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珍惜劳动果实,则是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陶侃用他的实际行动传承了这一美德,并因此...
全文
陶侃惜谷中陶侃是个什么样的人
1个回答2022-08-01 11:04
陶侃是一个爱护庄稼、重视农耕、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的人 a
陶侃惜谷
1个回答2024-02-08 09:57
这个故事体现了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特点。 作者对陶侃态度是赞扬,表现了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的特点。
陶侃惜谷
1个回答2024-02-15 01:26
尝(曾经 ) 田( 耕作) 贼( 伤害) 鞭(鞭打 ) 与“聊取之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D ) A甚矣,汝之不惠 B水陆草木之花 C缀耕之垄上 D执而鞭之 翻译:用此何为? ...
全文
陶侃惜谷
1个回答2024-02-22 05:11
陶侃惜谷《晋书》 【原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
全文
陶侃惜谷~~
1个回答2024-02-14 08:49
陶侃惜谷《晋书》 【原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
全文
陶侃惜谷,急!
1个回答2024-02-15 21:48
鞭:拿鞭子打 意:意思 隧:就 去:离开 田是名词作动词用,而ABCD中只有A也是名词作动词用
资治通鉴·陶侃惜光阴
1个回答2023-07-29 07:35
方:正在 但:只是 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老耳: 我正铅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槐察氏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不能承担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劳罢了。 岂可但没帆逸游荒醉:怎么能够只是游乐纵酒...
全文
翻译陶侃惜谷
1个回答2022-09-15 17:11
陶侃出去玩,打了人就回家了
陶侃惜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3-03 14:24
《陶侃惜谷》告诉的道理如下: 《陶侃惜谷》这个故事体现了陶侃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品质。一粒粮食,从春天的播种到夏天的成长,再到秋天的收割,都浸泡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