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读《资治通鉴》老实人豫让“士为知己者死”

2023-12-17 04:50

1个回答
​出来后,豫让为了能够成功给智伯报仇,于是他把油漆涂在自己身上,是皮肤变得像腐烂,又吞下炭水使自己的声音变得嘶哑;他打份得走在街上连自己的结发妻子都难以辨认,路上他的朋友认出了他,朋友流着眼泪说“以你的才干,委身侍奉赵襄子,一定会得到宠信。到时候你再借机杀掉他,难道不是很容易吗!”豫让说:“转投到人家以后,又要杀掉他,这是怀着异心侍奉他的君主啊。我知道选择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困难的,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他认为那样做有悖君臣大义。

​豫让忠君的精神,对于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来说简直太傻了,但是豫让懂得感恩,因为智伯对他有知遇之恩。豫让本是范氏家臣,后来又在中行氏做家臣,之前的豫让都是默默无闻。直到他做了智伯的家臣以后才得到了智伯的重用,智伯非常尊重他,主臣关系相当密切。

这可能是豫让有生以来​遇到对他最好的家主(智伯)了,所以他回报智伯对他的知遇之恩。

豫让​算准了赵襄子出行的时间和路线,提前埋伏在赵襄子必经之路上的一座桥下,赵襄子路过桥的时候,马惊了一下。赵襄子估计又是豫让来行刺,于是派人桥下勘察,果不其然。豫让被绑缚到赵襄子跟前,赵襄子不解地问道: “你之前不是范氏和中行氏的家臣吗?为什么范氏和中行氏被智氏灭掉你不替他们报仇?反而转投为智伯的家臣。智伯被灭了,你为什么却如此急切地为智伯报仇?”

​豫让说“我在范、中行氏那当家臣,他们只把我当成普通人对待我,所以我也只能想对待普通人那样报答他们;而智伯他把我当成国士对待,所以我就要像对待国士那样报答他。”

豫让​中规中矩,家主如何对待他他就如何对待家主,他的忠义之举可谓是把赵襄子都给感动哭了。但是赵襄子此刻是不能留他了,因为豫让这种铁定的报仇心切,不计个人生死的举动着实让赵襄子有些胆怯,所以赵襄子决定把他送到阴曹去见他的家主。

豫让毫无惧色,但刺杀失败,大仇未报,所以他在临死之前请求赵襄子​了结他的誓愿,赵襄子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来一件让豫让象征性刺杀。

豫让拔出宝剑多次刺击赵襄子脱下来的衣服,大喊“我可以报答智伯了!”,于是自杀而亡。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就是豫让所说的。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 志士可以为赏识、懂自己的人而牺牲性命,女人愿意为了解、懂自己的人感动。

在遇智伯之前豫让都是默默无闻的,没有人赏识和重用他的!但是之前就是没有得到赏识和重用,他都是默默无闻地为家臣工作着,他不会给人惹是生非,可见豫让就是一个忠义之人。家主待他不好,他可以默默忍受;家主待他好,他可以以对等地报答;家主赏识、重用他,他能以性命相报。

他们虽然没有固定的立场,但是很忠主,最忠于赏识、懂他们的那个人,他们愿意为了家臣的事业赴汤蹈火、上刀山下火海都在所不辞的!

相关问答
续资治通鉴与资治通鉴相比哪个好?
2个回答2022-09-01 00:04
当然是《资治通鉴》的好,什么东西都是原装的好
《资治通鉴谋略》和《资治通鉴》有什么不同?
2个回答2022-09-04 13:11
《谋略》只是摘抄了《通鉴》中的一些文字,然后简单的翻译成白话文。
“资治通鉴”的“资”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6-03 02:00
《老子》曰:“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师是老师,引申为榜样;资指资源、借鉴。善良的人是不善的人的老师;不善良的人又是善良人的借鉴。这里句话大意是说,坏人可以成为好人引以为戒的借鉴,...
全文
看资治通鉴有什么用?
1个回答2022-12-05 07:42
使人明智 (牧客)
资治通鉴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09-29 01:25
整体为“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分开为“资,有助于;治,治理;通,通史;鉴,借鉴”。
《资治通鉴》的意思是?
3个回答2022-09-24 00:20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一楼正解
资治通鉴哪里可以看
1个回答2023-03-25 08:26
“资治通鉴哪里可以看”,这个问题有歧义。 我对于您想问的问题有两种理解: 其一,是想问去哪可以获取到《资治通鉴》这本书来读。我的回答是,您可以花钱去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商去买,或者去某个图书馆借阅,或...
全文
资治通鉴成语?
1个回答2024-01-27 20:48
老奸巨滑 读音: lǎo jiān jù huá 释义: 形容阅历深而手段极其奸诈狡猾的人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虽老奸巨滑,无能逃于其术者。” 剖腹藏珠 ...
全文
儿童看《资治通鉴》好不好
1个回答2024-01-22 01:02
其实虽然不适合,但看看也没有关系。 就是说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毕竟孩子对那些东西不怎么理解的,估计也就是当故事看而已。
《资治通鉴》人物故事
1个回答2024-01-29 10:32
《资治通鉴》故事 十一月,戊子,上至濮阳,窦德玄骑从。上问: “ 濮阳谓之帝 丘,何也? ” 德玄不能对。许敬宗自后跃马而前曰: “ 昔顼居此, 故谓之帝丘。 ” 上称善。敬宗...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