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成语有哪些?

2023-12-24 21:20

3个回答
描写郑和七下西洋的成语,有勇往直前,不畏艰难,远涉重洋,浩浩荡荡。

关于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成语如下:

1、远涉重洋 [yuǎn shè chóng yáng]:远远地渡过海洋。

2、令出如山 [lìng chū rú shān]:命令一发出就一定彻底执行。

3、浩浩荡荡 [hào hào dàng dàng]: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 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4、讲和通好 [jiǎng hé tōng hǎo]:帮助彼此和解并友好往来。

5、观风问俗 [guān fēng wèn sú]:游览风光并探望人民风俗。

1、远涉重洋
成语拼音:yuǎn shè chóng yáng
成语解释:重洋:辽阔无边的海洋。远远地渡过海洋。
成语出处:余秋雨《霜冷长河·琉璃》:“她远涉重洋,多方拜师,尽倾资财,遍尝磨难。”
2、令出如山
成语拼音:lìng chū rú shān
成语解释:令:命令。命令一发出就必须彻底实行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3回:“果然现任县太爷一呼百诺,令出如山,只吩咐得一句,便有一个门上,带了好几个衙役,拿着铁链子,把这船上的老板、伙计一齐锁了带上岸去了。”
3、浩浩荡荡
成语拼音:hào hào dàng dàng
成语解释:指水势汹涌广阔浩大。后形容规模宏大;气势雄壮。
成语出处: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无边涯。”
4、采风问俗
成语拼音:cǎi fēng wèn sú
成语解释:风:歌谣;俗:风俗。采集歌谣,访问风俗
成语出处:清 俞蛟《梦厂杂著 潮嘉风月》:“采风问俗,纪载宜详;品翠题红,篇章争丽。”
5、不服水土
成语拼音:bù fú shuǐ tǔ
成语解释: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
成语出处:汉 荀悦《汉纪 武帝纪》:“中国之人,不知其地势,不能服其水土。”、
相关问答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介绍 郑和下西洋的过程是怎样的
1个回答2022-12-21 23:14
撒手刮粘已然谷己
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哪里
1个回答2023-08-15 03:34
今东南亚南亚一带
郑和七下西洋de寓意
1个回答2023-12-01 07:57
正面意义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享、真蜡、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这些记载都代表了中国的...
全文
郑和下西洋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06:08
1405年,明成祖派郑和(祖籍云南)带领一支船队出使西洋。那时的西洋指的是我国南海以西的沿海各地。郑和一共带了两万多人,除了士兵和水手外,还有各级官员、技术人员、翻译和医生。他们乘坐62条大船,从今江...
全文
郑和下西洋带回来了什么动物?
1个回答2022-08-20 04:53
长颈鹿(所谓的麒麟)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1个回答2023-03-23 15:05
找失踪的建文帝。
郑和下西洋经历了多长时间?
1个回答2023-07-17 00:25
28年间,七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故事
1个回答2024-02-06 18:58
永乐四年(一四0六年)六月,郑和第一次李敬下西洋,顺风南下,到达爪哇岛上的麻喏八歇国。爪哇古岁局名?婆,今印度尼西亚爪哪雀慎哇岛,为南洋要冲,人口稠密,物产丰富,商业发达。 当时,这个国家的东王...
全文
谁有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20 01:43
本姓马,小字三保,明云南人。成祖时为太监,赐姓郑,航海至南洋、印度、波斯、非洲东岸等处,开中外交通最远的航路,宣扬威德,助马来西亚建国,海外诸国争来朝贡。时人称为三保太监下西洋,是明代初年的盛事。 ...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