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具有梅花秉性的人物了解他们的英雄事迹

2024-01-04 14:32

1个回答
江竹筠(1920—1949),女,汉族,四川省自贡市人,中共党员。英勇不屈的地下党员,渣滓洞监狱女共产党人革命形象的集中体现。同志们出于敬爱,都亲切地称她“江姐”。
江竹筠,革命烈士,即小说《红岩》中江姐的原型。原名竹君,曾用名江志炜,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
1944年夏,经组织安排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学习,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入党后,按党组织的要求,与共产党员彭咏梧扮 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作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员学习的辅导中心。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人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
1946年底至1947年初,参加领导重庆学生抗暴运动,并为市委机关报《挺进报》做了大量工作。1947年,在“反内战,反饥饿、反压迫”的学生运动高潮中,受中共重庆地下市委的指派,1947年冬随彭咏梧到下川东开展武装斗争,担任下川东地区地工委和川东临委的联络员。负责组织大中学校的学生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在丈夫彭咏梧的直接领导下,江姐还担任了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联络和组织发行工作。1947年,彭咏梧任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领导武装斗争。江姐以川东临委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和丈夫一起奔赴斗争最前线。1948年,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她关怀难友,参与领导狱中斗争,被亲切地称为“江姐”。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歌乐山电台岚垭,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相关问答
具有梅花秉性的人是怎样的人?
1个回答2024-02-12 04:08
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具有梅花秉性的人
1个回答2024-03-15 07:51
王安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他可是“梅妻鹤子”的哦,以梅为妻,晕……) 谢枋《武夷山中》诗云:“十年无梦得...
全文
具有梅花秉性的人物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5-15 12:07
具有梅花秉性的人物是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浮休道人、文山。江南西路吉州庐陵县(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汉族江右民系...
全文
具有梅花秉性的人
1个回答2024-04-25 13:47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陈然同志“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徐悲鸿: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李大钊:高官厚禄收买不了 朱自清:贫穷困苦折磨不了 ...
全文
具有梅花秉性的人
1个回答2024-03-30 04:30
:郑板桥 朱耷 雷锋 董存瑞
哪些人具有梅花秉性?(并举一个简短事例)
1个回答2024-02-12 18:02
梅花秉性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有这样高贵气节的人很多。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陈然同志“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
全文
写一些具有梅花秉性的人
2个回答2024-01-03 07:12
比如说刘胡兰、朱自清、文天祥……
列举两位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梅花秉性的人
1个回答2024-03-28 23:25
林逋(967年或968年─1028年),汉族,北宋诗人。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钱塘人(今浙江杭州)。林逋出生于儒学世家,恬淡好古,早年曾游历于江淮等地,隐居于西湖孤山,终身不仕,未娶妻,与梅...
全文
有梅花秉性的人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16 14:26
岳飞[宋](1103~1142) 字鹏举,相州汤阴人(河南),为宋朝名将。事母至孝,家贫力学。其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以此为一生处世的准则。北宋宣和中,以敢战士应募,隶留守宗泽部...
全文
具有松竹梅品格事迹的人有哪些?具体。
1个回答2024-04-27 20:54
鲁迅、闻一多、左宗堂、文天祥、江姐、李大钊、闻一多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借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