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陶渊明的简介和小故事(15个左右)

2024-01-05 03:45

1个回答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故事:

1、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去做了隐士,到了晚年,他生活的很贫困。

檀道济时任江州刺史探望陶渊明,此时陶渊明已经又饿又病好多天,檀道济劝他道:“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忍,有道则至。

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陶渊明答道:“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陶渊明辞官回乡22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固穷守节,老而益坚。

2、陶渊明正在酿酒。

郡将前来探望。

适值酒熟,陶渊明顺手取下头上葛巾漉酒,漉完之后,仍将葛巾罩在头上,然后接待他。

3、王弘做江州刺史的时候,重阳节这天,陶渊明没有酒喝,就在东篱采了一把菊花,又坐在东篱旁边。

过了一会,陶渊明望见一个穿白衣的人过来了,原来是刺史王弘给他送酒来了。

渊明当即小酌一番,大醉而归。

4、陶渊明平生好酒,最喜欢把别人拉到自己家里喝酒,一旦自己先喝醉了,就说:“我醉欲眠卿可去。”意思是,我喝多了要睡觉去了,您请自便吧。

5、在做彭泽令时,他看不惯当时督邮的作派,很干脆的来了一句“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之后愤然辞官归隐,结束了仕途生活,再也没有复出过。

6、相传,陶渊明弃官后隐居于庐山下,每日自耕自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地而食,凿井而饮。

过着悠闲的田园生活。

这个时候陶渊明新娶了夫人翟氏,翟氏种田是把好手,粮食年年丰收,因此陶渊明又有酒可喝了,每到闲暇时,他就和一帮朋友到两里外的庐山南麓虎爪崖下饮酒作乐。

7、有一年重阳佳节,他(陶渊明)在家里东边的篱笆下正欣赏著菊花,弹琴唱歌时,突破间酒瘾大发,但遗憾的是家里没有准备酒过节,只好慢慢地走在菊花丛中,并摘了大把的菊花,坐在屋旁的篱笆旁惆怅。

突然间抬头一看,看见一个身著白色衣服的人,带了酒来,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他是江州刺史王弘派来的送酒使者。

原来朝廷屡次要徵召陶渊明作官,他都不答应,王弘想要结识他,曾多次给陶渊明送酒。

这次陶渊明见酒大喜,立即打开酒坛,在花丛中畅饮,酒醉诗兴大发,吟出了《九月闲居》这一首名诗。

8、陶渊明二十岁时就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在这十三年的仕途生涯中,他先后担任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官职。

东晋年间,权臣恒玄发动叛变战争,陶渊明身先士卒加入到平叛战争中去。

在此次战役中,巧妙的运用计谋平定了战争,为此立下了你大功。

刘裕非常赏识他,给他加封官职。

此战役胜利后,刘裕的私利望欲迅速膨胀,引起了陶渊明的不满。

为此陶渊明果断的离开他另寻高就。

9、陶渊明没有鞋子,王弘吩咐下的人帮他做鞋子。

手下的人请示他陶渊明脚的大小,陶渊明便坐下来伸出脚让他们测量。

10、相传,一天,有个少年前来向他求教,说:”陶先生,我十分敬佩你渊博的学识,很想知道你少年时读书的妙法,敬请传授,晚辈不胜感激。”

陶渊明听后,大笑道:”天下哪有学习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学则进,辍学则退!”

陶渊明见少年并不懂他的意思,便拉着他的手来到种的稻田旁,指着一根苗说:”你蹲在这儿,仔细看看,告诉我它是否在长高?”那少年尊嘱注视了很久,仍不见禾苗往上长,便站起来对陶渊明说:”没见长啊!”

陶渊明反问到:”真的没见长吗?那么,矮小的禾苗是怎样变得这么高的呢?”

陶渊明见少年低头不语,便进一步引导说:”其实,它时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读书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连自己也不易觉察到,但只要勤学不辍,就会积少成多。”

11、陶渊明当了彭泽县令后,就命令手下人在县里的公田全部种粘稻,以便用来酿酒。

他说:“这下我就可以常常因酒而醉。”可是他妻子一定要种粳稻,后来就只好种一百五十亩粘稻,五十亩粳稻。

12、陶渊明迷上了菊花,在东园辟了个花圃,专门用来栽培菊花。

凡经过渊明亲手莳弄过的菊花,株株壮健,枝枝挺拨,花色艳丽。

更奇妙的是一般菊花通常是春生夏长,秋季开花,而渊明的菊圃之中,几乎一年四季都有菊花在盛开,一茬接着一茬,可以说是常盛不衰,四季如秋。

每当秋风一起,东园中的菊花竞相开放,花朵黄白相间,青红错杂,引得满园蜂蝶纷飞。

一些倾慕者又给渊明加了一个雅号,尊称他为“菊仙”,也有人暗地里称他为“菊痴”。

13、。

渊明从小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而且性格沉稳,遇事不慌,双亲视为掌上明珠,亲自对他加以指导,在八、九岁时,就已能诵读诗书,通晓《论语》。

晋废帝太和五年(公元370年),渊明6岁时,父亲陶敏被征西大将军桓温辟为掾属,他和妹妹就跟随父母来到桓温征西府驻地姑孰(今安徽省当涂),后来又迁往父亲所任的安成(今江西安福)太守任上,读书习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14、陶渊明在少年时代就“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他常以曾祖陶侃自强不息,终于建立功勋,成为国家栋梁的事例来勉励自己,暗自发奋,努力学习。

每日清晨,鸡鸣即起,习武练剑,晚上则常常秉烛夜读,直到夜半之时。

到了十七八岁,已是文韬武略,多所通晓。

15、陶渊明年轻的时候,曾经在自己住的房子前边栽了五棵柳树。

他经常在柳荫下读书,读到高兴的地方,连饭也忘了吃。

遇到使人忧愁的事,他就借酒浇愁。

家里穷,没钱买酒,那也不要紧,自有好友相送。

于是,只管痛痛快快地喝,喝醉了,睡一觉,醒来,散散步,围着院子转圈儿。

他的院子是什么样的啊?残墙断壁,处处长满了野草,绿生生的一片,草地上洒满了金色的阳光。

微风习习,掀起了他那破旧的衣衫。

肚子饿了,看看碗,碗是空的;看看锅,锅里面也是空的。

虽然庄院残破,并且经常挨饿,可他的心情是愉快的。

相关问答
关于陶渊明的简介和小故事(15个左右)
1个回答2024-01-29 16:07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
全文
陶渊明有哪些事迹100左右
1个回答2024-05-26 12:24
但陶渊明生性淡泊,在家境破落,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仍然沉醉于读书作诗。为了生存,陶渊明也去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便辞职回家了。后来,他还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
全文
关于陶渊明的简介和小故事(15个左右)
1个回答2024-01-12 14:59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过...
全文
格林童话好句15字左右?
1个回答2024-01-29 22:32
.他的这番话可把强盗们深深地打动了,他们对自己干过的一切感到了害怕,开始仔细反省,诚心悔悟,决心改过。
有名女学生,15岁左右
1个回答2024-02-23 10:49
你好,根据你说的这一种情况,是属于夜游症的,就是她记不得曾经做过的事情了。;建议必要时到医院就医。
我是个学生,15岁左右
1个回答2024-03-06 06:54
你好朋友,这种症状有可能是中耳炎引起的,也不排除有神经性头痛的可能,最好是完善检查,明确原因后再治疗,多休息,注意保暖和复查即可,祝您健康。
陶渊明简介(30~35字左右)
5个回答2023-01-30 16:01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又是一位创新的先锋。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
全文
15号左右是指15号左右的那几天?
2个回答2022-09-17 00:35
你好朋友,如果时间不确定,可以这么说的,15号左右的意思就是在15号的前后两天比较准确,也就是13号到17号,如果差的太多就不叫“左右”了。谢谢。
适合15岁左右男生看的书
1个回答2024-02-22 09:33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在路上》..前一本是讲青春的一段苦涩故事(不是恋爱那类的)..推荐给比自己年轻的人..后面那本基本写的都是在路上过着流浪般的生活..比一般小说较为平淡初看无趣..没有什么发展...
全文
15岁左右男孩小鸡
1个回答2024-02-08 22:49
楼主,能不能不要这么猥琐啊。 这些东西自己私下偷偷的去看看,消除神秘感就可以了,不要拿到桌面上来谈。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