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怎么讲评书?讲评书分不分年龄?

2024-01-06 15:33

1个回答
评书又称说书、讲书,广东粤语等地区俗称讲古,古代称为说话,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在宋代开始流行。各地的说书人以自己的母语对人说著不同的故事,因此也是方言文化的一部份。清末民初时,评书的表演为一人坐于桌后表演,道具有折扇和醒木,服装为长衫;至20世纪中叶,多不再用桌椅及折扇、醒木等道具,而以站立说演,服装也较不固定。而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在电子媒体及推广普通话的冲击之下,一些方言的说书文化日渐式微,处于濒临消失的状态,但还仍然有其活力。

评书的表演形式,早期为一人坐于桌子后面,以折扇和醒木(一种方寸大小,可敲击桌面的木块。常在开始表演或中间停歇的当口使用,作为提醒听众安静或警示听众注意力,以加强表演效果,故名)为道具,身着传统长衫,说演讲评故事。发展至20世纪中叶,多为不用桌椅及折扇、醒木等道具,而是站立说演,衣着也不固定雀迟旅为专穿长衫。 评书用北方语音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调的普通话语说演。中国华北和东北的大部分地区均见流行。因使用口头语言说演,所以在语言运用上,以第三人称的叙述和介绍为主。并在艺术上形成了一套自身独有的程式与规范。比如传统的表演程序一般是:先念一段“定场诗”,或说段小故事,然后进入正式表演。正式表演时,以叙述故事并讲评故事中的人情事理为主,如果介绍新出现的人物,就要说“开脸儿”,即将人物的来历、身份、相貌、性格等等特征作一描述或交代;讲述故事的场景,称作“摆砌末”;而如果赞美故事中人物的品德、相貌或风景名胜,又往往会念诵大段落对偶句式的骈体韵文,称作“赋赞”,富有音乐性和语言的美感;说演到紧要处或精彩处,常常又会使用“垛句”或曰“串口”,即使用排比重叠的句式以强化说演效果。在故事的说演上,为了吸引听众,把制造悬念,以及使用“关子”和“扣子”作为根本的结构手法。从而使其表演滔滔不绝、头头是道而又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表演者要做到这些很不容易,须具备多方面的素养,好比一首《西江月》词所说的那样:“世间生意甚多,惟有说书难习。评叙说表非容易,千言万语须记。一要声音洪亮,二要顿挫迟疾。装文装武我自己,好似一台大戏。
评书的节目以长篇大书为主,所说演的内容多为历史朝代更迭及英雄征战和侠义故事。后来到了20世纪中叶也有篇幅较小的中篇书和适于晚顷凳会组台演出的短篇书,但旦弯长篇大书仍为其主流。
相关问答
六小龄童的人物评价
1个回答2024-04-26 17:22
六小龄童,本名章金莱,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中国西游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多个国家的文化友好使者,曾获加拿大“杰出华人艺术家”称号。(网易新闻评)...
全文
后人对蒲松龄的评价
1个回答2023-01-28 04:30
写狐写鬼高人一等,刺贪刺官入股三分
蒲松龄,你如何评价他?
3个回答2023-01-16 22:42
显异类之大师,写狐鬼之圣手。
后人对蒲松龄的评价-----急呀
1个回答2023-04-24 01:30
清代杰出文学家,小说家。 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用一个字点评蒲松龄的狼,为什么
1个回答2022-11-11 04:23
原文都有提到“狼亦黠矣”,从狼想使诈偷袭屠户也可看出。
郭沫若 评价 蒲松龄
2个回答2022-11-22 08:05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怎样评价歌手黄龄?
5个回答2023-11-08 12:12
黄龄是一个我特别喜欢的女歌手,她的有些歌真的很好听,而且他的嗓音有独特的魅力,具有很重的前次一小,所以他不会像许多网红歌手一样用声卡,他们就是凭着自己的实力,一步一步被大家认可,可以去听一听他的歌曲,...
全文
蒲松龄对科举的评价
3个回答2022-09-24 16:05
喜欢一个人,并不一定要爱她(他);但爱一个人的前提,却是一定要喜欢她(他)。喜欢很容易转变为爱,但爱过之后却很难再说喜欢;因为喜欢是宽容的,而爱则是自私的。喜欢是一种轻松而淡然的心态,但爱却太沉重;爱...
全文
你如何评价歌手黄龄?
4个回答2023-11-11 06:31
她不是一位普通的歌者,她始终用自己的Style告诉大家音乐的真谛。
混龄童话表演丑小鸭评析与反思
1个回答2024-01-23 07:40
它能鼓励、振奋人心,因为人生活在现实中,而现实是残酷无情的,往往挫折多于成功,所以人们更需要这种童话故事来鼓励人不断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