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柳中庸的《听筝》简要分析颔联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2024-01-09 11:48

1个回答

1 作者运用(1)通感的艺术手法来描写听到的音乐的美,将抽象的筝乐具体化,(2)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追逐乐声的过程比做“逐春风知柳态,随啼鸟识花精”的过程,形象生动使读者切身感受到音乐的悲切和变化莫测的情思伤感。

2 “独”“空”形象的映衬了当时的环境,两个字相互呼应,使诗句所要表达的孤独寂寞,无奈之感显得十分立体,入木三分。诗人听筝最突出的感受——“无限秦人悲怨声”。诗人听筝而引起的感时伤别、无限悲怨之情。(筝的特点发音凄苦)

相关问答
唐朝柳中庸的《听筝》简要分析颔联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1个回答2022-12-25 17:45
1 作者运用(1)通感的艺术手法来描写听到的音乐的美,将抽象的筝乐具体化,(2)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追逐乐声的过程比做“逐春风知柳态,随啼鸟识花精”的过程,形象生动使读者切身感受到音乐的悲切和变化莫测...
全文
《听筝》 柳中庸
1个回答2024-03-06 21:45
听筝(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精。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作者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来描写听到的音乐的美...
全文
诗歌赏析 柳中庸《听筝》
1个回答2023-01-10 09:20
1.作者运用(1)通感的艺术手法来描写听到的音乐的美,将抽象的筝乐具体化,(2)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追逐乐声的过程比做“逐春风知柳态,随啼鸟识花精”的过程,形象生动使读者切身感受到音乐的悲切和变化莫测的...
全文
唐朝的绘画艺术
1个回答2024-03-13 05:57
  唐朝绘画不仅名家辈出,而且在题材内容、作画技法方面都有很大进步。   初唐绘画,以宗教佛像和贵族人物画为主。名家有阎立德、阎立本兄弟等,现存的《太宗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就是阎立本的杰作。 ...
全文
请翻译一个句子:这幅画是被唐朝的一位艺术家画的。
1个回答2024-04-21 18:35
The painting is painted by one of artists in the Tang Dynasty.
唐诗《江上别柳中庸》赏析
3个回答2023-03-09 20:15
江上别柳中庸  作者:李端   秦人江上见,握手便沾衣。近日相知少,往年亲故稀。 远游何处去,旧业几时归。更向巴陵宿,堪闻雁北飞。   柳中庸:河东(战国时属秦地)人,李端诗友。此诗为李端送别他时所作...
全文
唐诗《江上别柳中庸》赏析
1个回答2023-06-23 22:35
江上别柳中庸 作者:李端 秦人江上见,握手便沾衣。近日相知少,往年亲故稀。 远游何处去,旧业几时归。更向巴陵宿,堪闻雁北飞。 柳中庸:河东(战国时属秦地)人,李端诗友。此诗为李端送别他时所作。 秦人江...
全文
唐诗《江上别柳中庸》赏析
1个回答2023-04-09 11:30
江上别柳中庸  作者:李端   秦人江上见,握手便沾衣.近日相知少,往年亲故稀. 远游何处去,旧业几时归.更向巴陵宿,堪闻雁北飞.   柳中庸:河东(战国时属秦地)人,李端诗友.此诗为李端送别...
全文
听筝 柳中庸 颈联中独与空的赏析
1个回答2022-11-30 14:31
独 突出了孒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 空 表现了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 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表达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济南有声艺术学校教的怎样,想让小孩学古筝?
1个回答2024-02-11 03:29
古筝是古老的汉民族弦乐,属弹拨乐器,我女儿在有声艺术学校学,教电古筝教的好,那里是很专业的声乐、古筝、乐理等教学基地~